大咖們齊聚上海 探討企業文化傳承
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來,我國興起數以萬計的企業,而隨著“創一代”企業家們逐漸隱退,企業傳承及接班人問題也逐漸備受關注。
9月19日下午,承禮學院“全球傳承領英計劃”思享會在上海外灘源壹號會所圓滿落幕。萬科地產創始人王石、萬通地產創始人馮侖、賽富亞洲投資基金首席合伙人閻焱等金融界、商界企業家圍繞“企業傳承”、“精神財富與幸福”等分享了自己的見解。
承禮學院是2015年在英國劍橋經羅斯柴爾德家族現任掌門人雅各布·羅斯柴爾德爵士指導、由田樸珺創辦的新商業生活學院,以“培養一批具有全球視野及資源整合能力、具備傳承擔當與社會責任的新一代商業精英”為目標,旨在建立榜樣型企業傳承體系,培養新一代接班人。
企業傳承難題迫切待解
傳承是一個歷史命題,“承先啟后”始終是人類社會的重要使命。優秀傳統需要傳承,社會責任需要傳承,企業精神與文化更需要傳承。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來,我國興起數以萬計的企業,而隨著“創一代”企業家們逐漸隱退,企業傳承及接班人問題也逐漸備受關注。
據“新財富 500 富人榜”數據顯示,我國50 歲以上民營企業家占比為67%,這意味著未來五到十年內,我國將有 300 萬家民營企業將面臨接班換代問題。而這些民營企業中約有 90%為家族式經營,經濟總量在GDP中比重已超過 60%,因而民企換代接班問題對于我國經濟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今后的5-10年將是中國傳承的高峰期,在這個時候我們談傳承問題是非常有意義的。”賽富亞洲投資基金首席合伙人閻焱說。
在全球家族企業史上,火炬接力從來都是一個小概率事件。美國布魯克林家族企業學院的研究表明,真正從一代傳到二代的家族企業不到 20%,有 70% 的家族企業沒能傳到下一代,88% 的沒能傳到第三代。而2015年《中國家族企業傳承報告》顯示,目前明確表示愿意接班的第二代群體僅占調查樣本的40%,另有15%表示“不愿接班”,45%對于這個的問題態度“尚不明確”。
傳承起于財富,收于價值觀教育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認為:杰出領導者的一項關鍵指標就是能選則合適的接班人。探索基業長青的關鍵與企業傳承的密匙也是此次承禮學院“全球傳承領英計劃”的主要議題。
萬科創始人王石從中外企業傳承的歷史角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企業的傳承在于內在文化與精神的延續,否則財富是沒有意義的。“成功的企業傳承就是價值觀的傳承,例如為社會不斷創造價值這種精神絕不能丟。”對于萬科問題,他表示使命已經傳遞下去,而自己未來的計劃之一是因受到褚時健的啟發,“七十歲時要去戈壁灘上種莊稼。”
萬通集團創始人馮侖認為:優秀的企業家在任何一個社會都是非常稀缺的,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不確定性使得單純的物質財富傳承變得非常不可靠。“只有把教育和價值觀的傳導這件事做好,讓子女有一個正確積極的人生態度和進取的價值觀,這樣孩子才能集成你的事業開拓他們自己的人生。”
賽富亞洲投資基金首席合伙人閻焱則從自己的家庭教育經歷切入。他表示價值觀的傳承重在的代際溝通,而代際溝通最重要的是愛與尊重。“時代的變遷不僅僅是價值的傳承,更重要的是尊重下一代對生活的絕對選擇權。” 正在在這樣的教育思想指導下,他的女兒本科畢業時成為了普林斯頓大學最高獎的三位獲得者之一。
創始人田樸珺說,幫助一代和二代之間的代際溝通建立起一座心靈溝通橋梁對于傳承至關重要。“全世界最貴的奢侈品不是愛馬仕包包,不是帶鉆的手表,而是有教養的人。”對于未來,她希望承禮學院能夠培育一批具有全球視野、具備傳承擔當與社會責任的新一代精英,打開商業新格局,創造新時代新機遇。“希望承禮學院能幫助大家成為‘最貴的奢侈品’。”
承禮學院為傳承破題
在長期的經營實踐中,歐美等國與日本在育植自己的百年品牌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財富》雜志數據顯示,截止2012年,歷史僅有二百余年的美國有1100家“世紀企業”,而日本更高達2.1萬家。據悉,此次承禮學院推出的新課程“全球傳承領英計劃”,集結了國際頂尖家族、院校以及導師團隊,為中國企業家及其家族傳遞財富背后的思想與價值。將在包括英國、北京、臺灣、上海、深圳、日本在內的全球六個城市/國家完成領導力、代際溝通等在內的六大模塊的課程學習。
承禮全球頂尖導師團隊分別來自皇室貴族、政界、商界、學術界等各領域,在世界范圍內享有極高的聲望。兩年以來,羅斯柴爾德家族、洛克菲勒家族、法國嬌蘭全球CEO、卡地亞全球主席都曾為親自學員闡釋品牌百年文化傳承問題,分享對于精神、財富、文化等方面的見解,帶領學員以全球視野看世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