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整治風暴催生“虧本”生意:二三四五2.7億壞賬僅賣528萬
1月12日,A股上市公司二三四五在回復深交所問詢函時,披露了公司消費金融業務壞賬的真實情況。二三四五2.69億元應收款項的實際回款金額僅為183萬元,占該等應收款項金額的比例僅為0.68%。這是怎么回事呢?
作者:張淺
來源:明天財訊
借出去近2.7億元,回款僅有183萬元,誰會做這樣的“虧本”生意?
1月12日,A股上市公司二三四五在回復深交所問詢函時,披露了公司消費金融業務壞賬的真實情況。二三四五2.69億元應收款項的實際回款金額僅為183萬元,占該等應收款項金額的比例僅為0.68%。這是怎么回事呢?
2.7億壞賬528萬“賣掉”
2017年12月30日,二三四五發布公告稱,公司于2017年11月27日審議通過了《關于擬轉讓部分應收款項的議案》,同意公司通過包括但不限于拍賣、詢價、競爭性談判、招標等市場方式或經資產評估后將部分應收款項(賬面原值不超過人民幣3億元,因已100%計提了壞賬準備,賬面凈值為0)轉讓給具有相關資質的且與公司無關聯關系的第三方機構。
換句話說,二三四五欲將價值不超過人民幣3億元的“壞賬”掛牌賣掉。
公告稱,二三四五全資子公司曲水匯通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下稱“曲水匯通”)已于近日通過公開掛牌的方式轉讓人民幣2.69億元的債權。廣西廣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廣西廣投”)作為依法成立具有不良資產收購處置業務資質的資產管理公司,通過公開摘牌方式取得曲水匯通的擬轉讓債權。
公開資料顯示,廣西廣投成立于2016年10月21日,注冊資本10億元,注冊地為南寧市。經營范圍為資產管理及處置,企業并購及債務重組服務,從事非證券類股權投資及咨詢,財務咨詢、投資咨詢、法律咨詢及風險管理咨詢。
2017年12月27日,曲水匯通與廣西廣投簽訂了《債權轉讓協議》,轉讓價款為人民幣528.3萬元。截至公告披露之日,廣西廣投已將本次轉讓價款匯入曲水匯通指定賬戶,本次應收款項轉讓事宜已經完成。
二三四五認為,本次轉讓事項對公司2017年的經營成果將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有利于公司優化資產結構,降低公司應收款項的管理成本和催收成本,促進公司業務更好的開展。
事實上,該事件也從二三四五的股價上反映了出來。公告前二三四五股價為5.8元/股。元旦過后震蕩上揚,截至1月11日,二三四五盤中最高價為6.93元/股,較公告前上漲近20%。
明天財訊(ID:nextcaixun)發現,如果以賬面原值2.69億元計算,這次轉讓價較其縮水51倍。如此巨大的差距引起了深交所的問詢,深交所要求二三四五對轉讓部分應收款項相關事宜做出書面說明并對外披露。
借出2.7億收回183萬
1月12日,二三四五針對深交所的問詢函發布公告回復了相關事宜。
公告稱,二三四五公司通過“2345貸款王”金融科技平臺開展互聯網消費金融業務。本次轉讓的應收款項系公司在開展上述互聯網消費金融業務中,已由公司受讓的貸款(包含本金和利息),并且借款時間已超過4個月(含4個月)。
據了解,本次轉讓的應收款項涉及的債務人是已通過“2345貸款王”平臺實名認證、互聯網風控模型審核及持牌金融機構審核、從而獲得持牌金融機構發放的信用消費貸款的個人用戶。因“2345貸款王”平臺僅提供面向個人的500-5000元的消費金融產品,本次轉讓的部分該等應收款項賬面原值共計2.69億元(該等應收款項100%計提壞賬準備對應的期間為2017年7月30日至2017年11月27日),涉及的筆數超過18.51萬筆。
二三四五還稱,在應收款項發生逾期后,盡管公司或公司委托的第三方機構已多次通過短信、電話等遠程方式進行過催收,但相關債務人的繼續履約意愿或履約能力較低。根據公司對歷史數據的統計,借款時間超過4個月(含4 個月)的應收款項的實際回款率極低。
截至本次應收款項轉讓事宜完成之日,該等應收款項的實際回款金額僅為183.11萬元,占該等應收款項金額的比例僅為0.68%。本次應收款項實際轉讓價格為人民幣528萬元,將計入公司2017年營業外收入,同時核銷壞賬準備人民幣2.6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自二三四五發布回復深交所問函的公告當日,股價就開始下跌。截至1月15日,二三四五兩個交易日股價大跌逾8%,收盤價為6.21元/股,市值212.14億元。
去年損失利潤近4億元?
二三四五的主體公司為上海二三四五網絡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上海海隆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日期為2001年07月24日,上市日期為2007年12月12日。主營業務為互聯網消費金融業務、互聯網信息服務業務、軟件外包服務業務。
二三四五三季報顯示,浙富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其第一大股東,持股14.85%。曲水信佳科技有限公司為第二大股東,持股14.06%。兩者持股比例相差不大。
相較于2017年才轉換跑道切入互金業務的A股公司,二三四五憑借互聯網出身的基因優勢,早于2014年互金業務剛剛方興時即開辟了業務第二戰場——平臺網貸。2014年8月,二三四五貸款王平臺上線(早期名稱為“隨心貸”),平臺公司載體為上海二三四五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數據顯示,二三四五2015年互金業務實現銷售收入913萬元,利潤虧損731萬元。2016年,互聯網金融服務實現銷售收入2.06億元,凈利潤1.11億元。
據《第一財經》報道,2017年上半年,二三四五就有計提1.24元億壞賬準備,相當于吞噬了2016年全年的互金業務利潤。加上這次公告中的2.69億元壞賬準備,又將2017年上半年實現的2.39億元互金凈利潤吞噬。合計影響2017年互金業務利潤近4億元。
二三四五的這種情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個互聯網金融的業態。不斷擴大的業務規模,意味著同比例產生同樣規模的呆壞賬,一旦業務規模擴張觸碰到了行業天花板,這一盈利模式就會出現問題。只有當業務規模產生的利潤大到足以覆蓋前期業務沉淀的壞賬,才能保持現金流和盈利為正。
互金監管風暴來襲
去年被市場認為是互金監管元年。2017年4月,先是銀監會發布了《關于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監管部門清理整頓現金貸,并制定了一份包含429家企業在內的現金貸相關平臺排查名單。
隨后,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關于開展“現金貸”業務活動清理整頓工作的通知》及《關于開展“現金貸”業務活動清理整頓工作的補充說明》,明確針對“利率畸高”、“實際放款金額與借款合同金額不符”等特征,要求各地區整治現金貸。
2017年12月1日,央行、銀監會聯合發布了《關于規范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嚴格從準入牌照、年化利率、砍頭息、貸款用途、融資渠道、助貸模式等多個方向提出了明確合規要求。此外,各地的監管細則也在陸續出臺。
這一次席卷而來的監管風暴形勢,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為嚴峻。原本體量排在第一梯隊的多家現金貸平臺紛紛暫停放貸,轉而調整產品利率、改變業務方向。一些助貸機構則調整與消金平臺的合作模式,不再觸碰授信、風控等核心環節。一些體量較大、杠桿率即將超標的持牌機構,也在緊鑼密鼓的推進增資事宜。
比如,2017年12月,有部分京東金條用戶反饋金條不能提現的情況。京東金融方面解釋稱,受到新政影響,金條按照監管要求加強了多頭共債風險的防控,可能會有個別用戶借款受到限制。同年12月18日,螞蟻金服宣布,為繼續支持場景化的消費金融健康發展,即日起將對旗下螞蟻小微、螞蟻小貸兩家小貸公司增資82億元,將其注冊資本從現有的38億元,大幅提升至120億元。
盡管有眾多“前車之鑒”,如e租寶被查、錢寶網實控人自首等,但仍沒有阻止上市公司進入互金業務的熱情。資料顯示,自2017年以來,A股市場先后有多家公司轉型或加注互聯網金融業務。在全球資本市場上,中國金融科技公司登陸的案例也越來越頻繁。去年10月趣店成功于紐約所上市,同年11月,和信貸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業內人士表示,雖然互金行業正處在監管重拳出擊的風暴之下,但實際上是在朝著理想的狀態發展,因為監管設立了規范后互金行業會更健康有序地發展。未來互金公司有望在產品品類、消費場景拓展、消費信用貸類型等方面取得突破。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