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次日跌停,六個核桃能否撐起百億市值?
養元飲品被外界熟知皆因一句廣告語——“經常用腦,多喝六個核桃”!這也間接透露出公司經營中的兩大弊端,一是產品結構單一,二是過度營銷。
來源:金融之家
本文首發于金融之家
微信號:jrzjcom
幾度沖關的養元飲品2017年底終于如愿上市,但上市次日即跌停,股價直逼破發,令人唏噓。
頂著“核桃乳第一股”的名號,養元飲品于2017年2月12日成功叩開A股大門。又因78.73元/股的發行價,成為新規實施7年以來滬市最貴新股。上市首日,養元飲品股價暴漲44%,收盤報113.37元/股,恍惚間又一個造富神話拉開序幕。
但天有不測風云,2月13日,即養元飲品上市第二天,就直接吃下一個跌停板,市場一片嘩然。春節休市讓養元飲品及時回避了暴跌行情,但春節過后,股價跌跌不休的戲碼繼續上演。3月7日,養元飲品的收盤價報80.78元/股,已經逼近發行價。
養元飲品上市之初,曾有相關證券從業人士分析認為,由于發行價較高,養元飲品可能較快打開漲停板,但上市次日就跌停,上市不足滿月就跌至發行價,何況中間還包含一個春節假期,如此大幅回轉令人目瞪口呆。
養元飲品股價大幅波動嚇傻了打新者,也引發機構投資者集體拋盤。查詢交易所龍虎榜數據發現,養元飲品于2月12日、2月13日、2月14日、2月22日四度上榜。2月13日,養元飲品跌停中出現一家機構專用席位賣出1928萬元;2月14日,養元飲品大幅震蕩中再次出現一家機構專用席位賣出近1448萬元;2月22日,一家機構專用席位拋售近1231萬元。機構拋盤助推市場上的恐慌情緒持續發酵,也帶動股價進一步下跌。
此外,養元飲品特殊的股權結構引發外界關注。資料顯示,養元飲品IPO首發股4305萬股,另有公司股東公開發售股份1075.5萬股(1年內不得轉讓),公司的流通受限股合計高達4.95億股,是IPO發售股的十幾倍,未來面臨的解禁壓力非同小可。或許,趁著股價尚未破發,盡早清倉離場才是投資者更好的選擇。
事實上,除了股價異常波動,養元飲品在資本市場早已飽受質疑。早在2011年,養元飲品就曾向證監會提交上市申請書,后因“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落實”,而被發審委宣布“取消”。2012年和2016年,養元飲品又兩次沖擊IPO未果。彼時就有聲音指出公司面臨營收下滑,產品種類單一,過于依賴六個核桃,過度營銷等。
養元飲品被外界熟知皆因一句廣告語——“經常用腦,多喝六個核桃”!這也間接透露出公司經營中的兩大弊端,一是產品結構單一,二是過度營銷。
養元飲品多年來主打產品就是核桃乳飲料六個核桃。對此,養元飲品解釋稱,自2005年末姚奎章先生實際控制公司以來,公司確立并始終踐行“六個核桃”大單品戰略,公司研發主要圍繞六個核桃產品的品質提升。公司市值最高時達到610億元,躋身A股市值一百強。單憑六個核桃如何撐起幾百億市值?
在此不得不重點說一下養元飲品的營銷策略。多年來養元飲品投入重金支持廣告宣傳,不僅在《最強大腦》《挑戰不可能》等熱播綜藝節目中冠名,還力邀知名藝人陳魯豫、梅婷等代言,更在央視黃金檔投放廣告。
為此,養元飲品的營銷費用與日俱增。2014年、2015年、2016年以及2017年1-6月,公司的銷售費用分別約為8.57億元、9.21億元、10.73億元和5.55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0.38%、10.11%、12.06%和15.13%。
反觀研發費用,則顯得差強人意。2014年、2015年、2016年以及2017年1~6月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46.89萬元、544.61萬元、784.53萬元以及343.87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0.03%、0.06%、0.088%以及0.094%,從未達到0.1%以上。
在公司依靠單一主打產品的情況下,用于提升產品質量的研發費用,還不及營銷費用的十分之一,在消費者越來越重視食品質量的今天,養元飲品的做法未免有些舍本逐末。盡管如此,養元飲品仍在招股說明書中表示,計劃將上市所募資金的29億元用于營銷網絡建設及市場開發,而募資總額為32.66億元。
但在養元飲品不斷增加營銷費用的同時,公司業績卻出現下滑趨勢。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6年,以及2017年1-6月,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82.62億元、91.17億元、89.00億元、36.66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11.17%、10.35%、-2.38%、-9.03%;對應的凈利潤分別為18.31億元、26.20億元、27.41億元、10.00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15.70%、43.13%、4.61%、-23.08%。
經預計,2017年度養元飲品的營收和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出現雙重下滑。公司2017年1-12月營業收入范圍為76.66億元-78.19億元,同比下降幅度為12.15%-13.87%;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范圍為22.16億元-22.60億元,同比下降幅度為17.53%-19.14%。
而公司主打產品六個核桃的命名方式,本身就存在打《廣告法》擦邊球的嫌疑。2017年底,知名職業打假人王海將生產商和代言人陳魯豫一并告上法庭,要求其退貨并賠償經濟損失500元。盡管法院最終駁回王海訴訟,但此事在市場上影響頗廣。另外,多年來六個核桃產品本身并未有大的改觀,但市場上的類似仿品卻層出不窮,對其銷售造成強烈沖擊。
一系列打擊之下,養元飲品能否依靠六個核桃撐起百億市值,甚至求得長遠發展,仍需面臨重重考驗。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