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子李澤鉅北京加冕,超人可以安心退休!
香港首富李嘉誠先生正式宣布退休,其長子李澤鉅成為“李氏商業王國”的新掌舵人。
撰文:張銀銀
來源:杠桿游戲(ZhangYinyin0903)
今天(3月16日)下午,一則新聞被刷屏,這次來真的了:香港首富李嘉誠先生正式宣布退休,其長子李澤鉅成為“李氏商業王國”的新掌舵人。
李超人退休以及李澤鉅的任命都是今年5月10日起股東大會后生效。
超人在給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同事的信中是這么說的,“1940年逃避戰亂來到香港,12歲開始了78年的工作生涯,1950年創業,1972年上市,發展至今天的長江集團……”
2018年1月最新數據顯示,李嘉誠凈資產360億美元,連續20年蟬聯香港首富。在《福布斯》全球百大富豪榜中,李嘉誠也曾高居第10名。
昔日的草根青年如今光榮落幕,李超人借助時間和趨勢杠桿,成就華人最光輝。
1 李嘉誠與香港共騰飛
正如老話所說,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是最難賺的。而香港就是那個給了李嘉誠第一桶金的地方。同時,他也見證了香港從百業蕭條到經濟騰飛的轉變,見證了香港回歸前后殖民地與特區時期的社會變遷。
李嘉誠1928年7月29日出生于廣東潮汕。1940年,他12歲那年因戰亂逃到香港。彼時中國內地資金和勞動力紛紛流入香港這座避難所。
公開資料顯示,1938年香港的進出口貿易總額12.899億,1940年達到了13.745億。戰亂實屬不易。后來的香港就更加迷人。
也正是在這樣的亂世中,不成熟的香港給了草根青年李嘉誠,一個相對更好的創業環境。
1950年,他用平時省吃儉用積蓄的7000美元在筲箕灣創辦了自己的塑膠廠,命名為“長江塑膠廠”。“長江”取“長江不擇細流,故能浩蕩萬里”之意。
22歲,年紀輕輕、沒幾個錢就敢辦廠。如今回憶,大佬李嘉誠,這次68年前的辭職創業,無疑是改變他一生的大抉擇。
1957年,李嘉誠到意大利考察,回港后率先推出塑膠花,隨即挽救長江廠于危難之中,賺的了他“起飛”的第一桶金。
1958年,正值香港樓市衰退期。市場供過于求,房價和地價紛紛下跌。李嘉誠于這一年在香港繁盛的工業區———北角買下了第一塊地皮,12層的長江工業大廈興建。
與此同時,二戰后亞洲工業化和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大潮來臨,歷史在亞洲四小龍的帶領下改寫。
香港樓市在經歷了短暫的低迷之后也迅速大漲。公開資料顯示,1960年,香港房地產的投資額相當于1958年的2倍。1962年房價的漲幅超過30%,租金的漲幅也在15%-50%。
此后香港樓市雖經歷了幾次衰退,但也迎來了數次大漲,這數十年里,泥沙俱下,破爛小廠遍地的小山城一躍成為東方之珠、世界金融中心。李嘉誠通過將廉價收購的房產高額拋售,并轉而購買具有潛力的地皮,逐漸積累了財富。
這是香港發展的大勢給與李嘉誠草根野心的最好回饋,小李就這樣和香港一起騰飛了,李超人成為草根逆襲的絕佳范本。
2 抓住內地改革開放機遇,和大陸共榮
如果說香港讓李嘉誠草根逆襲,那么內地則讓他穩坐首富。
1980年前后,香港高速增長的經濟已開始趨緩,地價和人力成本都居高不下,彼時內地正值改革開放初期。
他見識過香港怎么賣地、控制土地出讓,怎么玩出房價泡沫的。只要是正常的思維,他該明白,中國內地城市一定會走上香港的路。
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之際,通過與D多次會談,他選擇了與大陸攜手發展。這一決斷為他帶來了眾多的投資機會。
公開報道說,他與D建立了親密的關系。其中有兩次還是鄧單獨會見他。
一次是1986年6月20日上午,D會見李嘉誠,盛贊了李嘉誠“為祖國作出了扎扎實實的貢獻”。那時,李嘉誠投資創辦的汕頭大學剛剛成立不久,D強調“創辦汕頭大學,這是一件大好事!要辦就一定要辦好!”
另一次是1990年1月18日上午,D再次會見到北京訪問的李嘉誠。
D看來,真正能穩定香港的因素,是要保證大陸政策不變,同時華資強大起來,與國內取得共識,包括推薦管理香港人才。
鄧對李嘉誠說:“這個力量怎樣凝聚起來,采取什么形式,要考慮。希望你同接觸到的有影響的人取得共識,搞好香港的過渡。”
李嘉誠則對D表示,自己和廣大香港同胞對香港回歸充滿信心,長江集團及他名下的分公司未來幾年在香港的投資將進一步增加。李嘉誠稱自己的事業“正如一顆大樹,根扎在香港。”
1992年底,“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國家新戰略被確定,李嘉誠熱烈響應。
1993年,和記黃埔獲準入股鹽田港,持有70%的股份,共同投入60億元建設集裝箱碼頭,這是當年度最大的外資引進項目。
同期,李嘉誠與北京宣武區簽署大型城建工程,這就是后來著名的東方廣場。
不得不承認,李嘉誠是非常激進的。因為在一些非常重要的歷史節點,他總是砸錢力挺新政策,這期間,如他所料,中國進入了規模之大舉世未見的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地價飛漲,長袖善舞間,李嘉誠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將資本加注于時勢的杠桿,在香港及內地兩個市場上都獲得了非凡的商業成功。
3 長子李澤鉅北京加冕,超人安心退休
很多草根喜歡看李嘉誠的故事,杠桿游戲覺得,是因為他夠勵志!但勵志背后,更多是歷史起伏所成就,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復制。
退休之后,世上再無李嘉誠,他的逆襲模式恐怕只有新經濟可以實現。好在我們還是發展中國家,發展的意思就是,大家都還有戲!
不過今天的中國,也不再是以往那個李超人以及超人老朋友的時代了,雖然有戲,但我們面臨的情況更加復雜。
所以才那么多人說李嘉誠跑路……
確實,對接班人李澤鉅先生來說,沒有太多的背景可左右,繼續在香港和內地發展無非是延續父親的老路,更為成熟的經濟體或許更穩靠且具有發展機遇。
早在1985年,21歲從美國斯坦福大學畢業后,他就加入“長和系”。近年他身兼數職,也干了不少大事。
李澤鉅將“長和系”業務涉足全球四大洲,業務涵蓋能源、公路、水務、環保等多項業務,其中最突出的是已成為了英國最大的單一海外投資者,深度介入了英國的經濟與民生。
僅以英國為例,英國約1/4電力分銷市場、近三成的天然供應市場、近7%的供水市場,都屬于他們,科技巨頭如Facebook, Siri,AlphaGo,他們都曾投資。
長江實業2017年財報顯示,其公司收益47%來自于歐洲市場,加拿大;亞洲、澳洲及其他市場分別占11%和14%,累計海外市場占其總收益的72%。
或許我們以后會看一個更加國際化的“長江”系,不過對中國市場來說,他們的地位也遠遠沒有褪去。
這不,前幾天召開的大會上,李澤鉅就當選為全國政X常W,擼起袖子加油干,為新時代添磚加瓦,就不會受虧待!
李超人也總算得以安心地退居幕后了。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