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嗨_免费在线观看国产_精品午夜久久_欧美精品一级_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视频_亚洲一区在线免费视频

年入3500億!你以為富士康是代工廠,其實它是不折不扣的獨角獸!這份財報,可以說是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投資指南

2018-05-18 14:32:23
并購優塾
關注
2018-05-18

一個年營收3500多億的巨無霸,馬上就要登陸A股了。剛剛發生的事,證監會公告稱,核準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的首發申請。

作者:一群研究控

來源:并購優塾(moneyC2C)

富士康工業互聯網的IPO進程,從申報到過會僅用時36天,創下多個紀錄。


政策特批、速度最快、審核尺度大、募資額度近三年最高……


看到這里,或許你已經沒了耐心:拜托,優塾君,這些東西已經被無數人寫過了,難道你還要再搞一遍,拾人牙慧?


我要說:你錯了。富士康,這個名字,估計全中國沒人不知道,可是,真正能讀懂它的人,卻少之又少。


對于這樣一個年營收3545億元、歸母凈利潤158億元的獨角獸,問題的關鍵,其實并不在于它上市速度多快、尺度多大,更關鍵的問題在于:


在它上市背后,更大的產業和戰略意義,以及它究竟能值多少錢、能和誰對標、未來發展將會如何。


也許你知道富士康這個名字,但是,我敢打賭,對本次上市的“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大多數人,幾乎一無所知。


沒錯,就是一無所知。我們翻遍幾乎所有關于富士康上市的信息,但是,卻意外的發現,如果不把一些最最基礎的信息搞清楚,那么,你研究富士康的財務數據越深,越可能得出錯誤結論。


第一,本次上市的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和富士康,和鴻海精密,和港股的富智康,究竟有什么差別?


第二,本次上市的資產,在整個鴻海集團內部,究竟是什么樣的質地?


第三,富士康,現在還是大眾所認為的“低端代工廠”嗎?


第四,富士康招股書中所說的”工業互聯網“,是未來能和通用、西門子、豐田PK的真正的工業互聯網,還是像A股現在那些妖艷貨色,只是炒炒概念而已?


以上這些問題,看似簡單,但卻至關重要。


你以為富士康是代工廠?其實本次上市的資產并不是;


你以為富士康是低端代工的代名詞?其實這已經是很多年前的老黃歷;


你以為富士康重度依賴蘋果?但未來產業鏈進化的方向,完全有可能顛覆這種格局。


在不遠的未來,這樣的依賴很可能會反過來。未來富士康在電子設備制造上的強勢Know How,甚至可能會反過來讓蘋果對富士康形成“反依賴”:


殺手锏,其實就這四條:1、將成本控制到極致;2、快速響應下游需求變化;3、海量專利壟斷;4、精密制造工藝的快速迭代升級。


你以為粗略拿A股幾個上市公司做做對標、按照市盈率計算一下、用簡單的乘法,就能對富士康做估值?其實,如果用這樣的估值方法,很可能會忽略未來更重要的產業變動。


此前,有人以本次富士康募資273.53億元,發行19.7億股來估值,得出結論市盈率約為15.37倍,但其實,這樣的估法是媒體的誤讀。


本次富士康IPO與尋常IPO項目非常不同,其定價更加市場化,并且還有30%為戰略配售存在鎖定期,目前,富士康仍在詢價中,最終募資額和估值很可能還會變動。


順帶再透露一個優塾團隊從業內獲得的最新消息——富士康已完成ipo戰略配售投資者的初步遴選。


據知情人士透露,戰配投資者的入圍標準,首先考量與工業互聯網業務能否形成戰略協同效應,合作提供“軟硬結合,虛實結合”的科技服務解決方案,互補于富士康擅長的“硬”和“實”,代表“軟”和“虛”的互聯網公司順理成章成為優先選擇的對象。


注意,據透露,國內最大的幾家互聯網巨頭,都在其最終確定的戰配投資者名單內。


幾大互聯網巨頭入局,究竟是為了什么?


以上這些問題,只有深入思考,才能找到研究富士康的密碼,并且讀懂背后更大的產業格局:工業互聯網VS消費電子產業。如果不具備這樣的思考視野,你一定很難理解,為什么監管層會特事特辦、光速審批,僅用36天就能過會。


本案,透過財務報表,我們來研究一下富士康——以前,它是低端代工廠的代名詞,但未來,或許會成為整個消費電子產業的咽喉賽道。


01


消費電子兩次浪潮

成就鴻海精密


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實控人為鴻海精密,而鴻海精密的掌門人,正是赫赫有名的郭臺銘。1973年2月,24歲的郭臺銘創立鴻海塑膠企業,生產黑白電視機旋鈕,當時只有15名員工。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石油輸出國組織宣布石油禁運,第一次石油危機出現,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揚,鴻海經營十分艱難,幾近倒閉。


1976年,郭臺銘發現,自己的生意高度依賴給他委外代工的模具,當時的模具生產流程很非標,高度依賴模具師傅的經驗,但模具師傅流動性高,品質不穩定。


這種情況下,相當于,鴻海自己的產品質量和供應鏈效率,反而要受制于上游的磨具師傅。那么,這種情況下,如果要想發展得更好,一定要向上游布局。


1977年,郭臺銘做了個重大決定:自己做模具廠。


當時,原材料價格也在上漲,不少同行開始轉型囤積原材料。但是,鴻海還是堅定的要做模具廠。


做模具廠并不容易。起步時由于缺乏技術,鴻海自營模具的成本遠高于外購成本,但是,郭臺銘仍執意自行開發。


1979年,鴻海的第一條標準模具生產線建成。這,成了鴻海起家的根本。


1981年,消費電子行業站上風口,IBM推出個人電腦,標志著一個重大時代的啟幕:PC時代。


當時,依托成熟的模具技術,鴻海進入個人電腦連接器領域,此后,營收規模也在這三年內飛速擴大。


1982年,鴻海終于在中國臺灣的新北土城買下自己的廠房。包括沖壓廠,模具制造廠、電鍍廠、插座接頭零件裝配廠、D型電腦連接線裝配廠,倉庫等。


土城這個地方很特殊,靠近當地的看守所。


彼時,富士康的資金鏈壓力非常大。郭臺銘曾笑稱,把廠建在離看守所近的地方,是因為當年的票據法規,萬一鴻海發生“退票”,他被抓進看守所,能方便公司人員來探監交代公司事務。


隨著PC時代的大潮,1985年,鴻海進入中國臺灣一千大公司行列,客戶主要為宏基、臺聯電、光寶。


1988年,郭臺銘前往大陸投資建廠,因為人口紅利能夠帶來結構化的成本優勢。此后,鴻海在大陸的公司集群被統稱為“富士康”。


接下來,又一個重大時代拉開了序幕:蘋果時代。


1993年,美國蘋果公司的經營跌入谷底,市占額從20%下滑道5%,在蘋果的最低谷期,鴻海爭取到了蘋果IMAC的訂單。1995到1999年這5年間,鴻海逐漸開始從LG等其他消費電子制造廠家手里,把蘋果的訂單逐步搶過來。


1999年,鴻海進行行業整合,整合了華升、廣宇等企業。


2001年,隨著喬布斯的回歸,蘋果推出新系統和IPOD,蘋果的銷量開始大規模增長,隨之帶動富士康的爆發。


此時,鴻海已經從一個小代工廠,漸漸成長為代工巨無霸。行業里,甚至開始有一個說法:“一旦郭臺銘踏入這個行業,這個行業就完了。”這里所說的“完了”,是指它無論做什么,都會做成龍頭,其他人的份額將隨之壓縮。


2002年,鴻海踏入PC主板行業,短短3年后,2005年,鴻海出貨量直逼行業巨頭華碩,嘉技、微星、精英等傳統主板大廠已被遠遠甩開。


2007年,鴻海迎來有史以來最重大的變動——第一代iPhone出世,手機產業,成為消費電子的主力,開始爆發,而綁定蘋果的鴻海,也開始再次飛升。


2010年,郭臺銘入選《福布斯》全球富豪榜136名。


此后的發展,基本就是一個關鍵詞:提升產業鏈話語權,向上游核心原材料產能布局。


2016年,郭臺銘收購夏普,布局手機產業鏈上游的核心零部件:面板。


本次收購是日本電子公司首次被海外公司收購,夏普是日本最大的液晶顯示器(LCD)制造商,也是蘋果iPhone X之前機型屏幕的主要供應商。


2017年,鴻海精密在世界五百強里排名第27,年營業額1412.131億美元,利潤46.27億美元,業務涵蓋整個消費電子上游的面板、零部件、模具、組裝等。


直到今年春節前,2018年2月1日,鴻海精密旗下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在A股遞交IPO申請。春節之后,2018年3月8日,其IPO申請獲通過,創下多個審核紀錄。

02

富士康工業物聯網

主業其實是高精密結構件


富士康,很多人一提到這個名字,立馬聯想起的,就是:低端代工廠。


其實,如果你真的這么認為,那就錯了,而且是大錯特錯。


注意,富士康,只是鴻海精密在大陸所有公司的籠統概念,本次IPO的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只是其中的部分資產。要研究富士康,就必須要弄懂一件事:這次的IPO,并非整體上市,而是將其旗下技術含量最高、最具發展潛力的“王牌業務”,分拆上市。


鴻海精密旗下上市公司眾多,僅港股就有4家上市公司,我們挨個拆分來看:


富智康(02038.HK),主營手機代工,代工品牌為華為、小米、OPPO、VIVO等,2017年凈利潤為-4.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0.06億。


鴻騰(06088.HK),2016年全球市場份額第二的連接器模組公司,2016年凈利潤為1.6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7億元。


云智匯科技(01037.HK),主營電子元器件經銷,智能系統運營,2016年凈利潤為7552.7萬港幣,約合人民幣6099.39萬元。


訊智海(08051.HK),主營監控、錄像設備,品牌為teleEye。2017年凈利潤為-1321.4萬港幣,約合人民幣-1067.13萬元。


注意,鴻海旗下的每一家上市公司體內的資產和主營業務都不同,盈利能力不同,因而,不同的資產,絕對不能一概而論。


那么,作為投資者,如果要研究富士康,必須先搞明白,本次IPO的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到底是鴻海集團旗下的哪塊資產,這塊資產好不好,主營業務究竟是什么。


本次擬上市的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公司,2015到2017年,營收2728億元、2727億元、3545億元,歸母凈利潤143.50億元、143.66億元、158.68億元,經營性凈現金流85.79億元、209億元、85億元。


注意,這個數據的差異,可以說,富士康工業互聯網,才是郭臺銘手中真正的王牌,是鴻海精密集團旗下最核心、技術含量最高的資產,旗下業務包括通信設備高精密件、云服務器高精密件、天線基站、工業機器人等。


其產品架構,其產品架構簡單總結起來,應該是一個數據流的閉環。全流程監控產品的形成過程,進行品質控管。


端——機器人、精密工具 (產生和積累數據) 

網——通信網絡設備(傳輸數據)

云——云設備(儲存數據)

平臺及應用——工業互聯網服務(分析及運營數據)


這幾大塊資產,都遠遠不是你所想象的“低端代工”。可以說,它們的技術含量,都代表當今全球制造業的頂尖水準。甚至從技術角度來說,整個A股,都找不出幾家能和這塊資產PK的公司。


按傳統的財務分析方法,想了解業務結構,就先看收入結構,富士康工業互聯網旗下主要有3塊業務:通信網絡設備、云服務設備、精密工具/工業機器人。


但是,注意,由于富士康工業互聯網采用了B/S(buy and sell)模式,因此,如果以收入結構來判斷富士康的業務結構,結論可能會失真。


之前我們分析過,B/S模式,即上游供應商、下游客戶為同一公司,富士康和蘋果的關系,就是這種模式的典型。富士康先向蘋果采購原材料,做成產品后再銷售給蘋果。


這種模式,是手機產業鏈進化的結果,制造代工廠,由傳統的代工模式“來料加工”、“進料加工”模式,進化成B/S模式。


人類制造業的發展史,從最初的木材、金屬加工,到如今富士康的消費電子產品大規模量產,經歷過幾個重要階段。英國《金融時報》記者彼得·馬什在《新工業革命》中,對這幾個階段做過描述。制造業觀察者、博主老貓,也在OFweek發文,對此做過深度分析。


第一個階段,是少量定制(自鐵器時代直至公元1500年左右,如木材、粘土、金屬基本工藝);


第二階段,是少量標準化階段(始于1500年左右,最典型的標準化零件,比如磚塊);


第三個階段,是大批量標準化生產(第一次工業革命,精密工程和金屬切割工藝,機器大批量出現。汽車出現,成為第一個大批量生產工業,福特是典型代表);


第四個階段,是大批量定制化(1980年代起,“精益生產”理論出現,豐田公司進化成為引領時代的制造企業);


第五個階段,是個性化量產(起始于2000年,世界最大的晶片制造商依視路公司,是典型代表。同時,消費電子產品大批量出現,并且以每年一次甚至更快的速度迭代,如手機、手環等)。


富士康和蘋果的B/S模式,是第四個時代和第五個時代的產物。電視、手機、手環、電子書、PAD等消費電子產業的出現,讓人類制造業進化出一種獨特的產業鏈節點:大規模代工。


對于本案的B/S模式,我們舉優塾吃瓜店的例子來看。


吃瓜店主營果汁,在傳統的普通代工模式下,我們向瓜農A采購瓜后,再運給代工廠B榨汁,代工完成后運回,我們向代工廠B支付代工費。


而在B/S模式下,我們向瓜農A采購完瓜后,將瓜銷售給代工廠B,隨后B加工成果汁,再銷售給我們,我們向代工廠支付果汁款。



B/S模式的出現,很大的原因,在于強勢下游廠商對上游核心原材料、中游制造商的控制(比如蘋果)。這是產業鏈進化的必然結果,如果不控制上游、中游,無法保證大規模出貨。


這里,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供你思考:


為什么汽車、飛機,乃至傳統制造業,沒有出現像富士康這樣的巨無霸型代工廠,而只有手機、消費電子領域,卻進化出了這樣的公司?


答案是:產品迭代速度。


消費電子工業,由于下游終端產品迭代速度極快(至少一年一次),要求更加精細且能大規模制造的供應鏈,這一點和汽車、飛機、傳統機械制造等產業完全不同,這些領域的終端產品,迭代速度很慢。


因而,產業鏈上必須進化出像富士康這樣,完完全全專注于制造環節,能夠實現高精度制造、快速大批量生產的“大規模高級制造廠”。


從這個角度來說,消費電子產業,其實是人類有史以來,制造業進化的極致狀態代表。


回到本案,在B/S模式下,判斷業務結構,需要重點研究毛利。


2015-2017年,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各期的毛利中,80%以上來源于通信網絡設備,16%左右來自于云服務設備。


很明顯,本次上市的富士康工業互聯網,主要產品就是通信網絡設備,而通信網絡設備中,主要的就是“通信網絡設備高精密機構件”,占該部分毛利的80%左右。



“通信網絡高精密機構件”中,包括網絡攝像頭模組、無線基站、黑色支架與顯示屏組立、控制電路板等。


其實,研究至此,你會發現,這次要上市的資產,根本就不是所謂的低端血汗代工廠,而是生產核心零部件模組的公司。


看到這里,也許你有些吃驚,要上市富士康工業互聯網,竟然是搞核心零部件的?不是做低端手機組裝的?


這,就要從大部分人所認為的富士康的老本行,手機組裝說起了。


03

手機加工產業鏈

精細化分工,誰值得關注?


造一架飛機,10萬個零件,很難;造一輛汽車,3萬個零件,難。造一個手機,需要2000個零件,難不難?


答案:非常難,甚至如果論迭代速度,比汽車和飛機更難。


那么,想要大規模批量化復制,一個必然的行業發展趨勢就出現了——模塊化。典型的就是汽車產業的各大整車廠,都要推行整車模塊化平臺。


手機同樣如此,我們將手機產業鏈劃分為三大塊:上游元器件、中游模組、下游組裝。


節點一,電子元器件——


電子元器件,主要包括芯片和零部件兩類。芯片包括基帶芯片、處理器、傳感器芯片等;零部件包括內存、面板、鏡頭、天線等。


在一部手機的成本中,最貴的是顯示屏,其次是處理器、內存,攝像頭,基帶+射頻。[2]


代表公司有:高通(芯片)、索尼(圖像傳感器)、京東方A(面板)、舜宇光學(攝像頭)等。


節點二,模組制造——


模組是進行二次開發的關鍵零件之一,例如背光模組、內存模組、攝像頭模組等。它具備完整獨立的功能。


模組有啥用?


打個比方,在背光模組里,LCD顯示面板自己是不會發光的,必須要模組供應充足的亮度與分布均勻的光源,才能使LCD正常顯像。


所以,手機的電子元器件再好,也必須要有好的模組作為支撐,使用功能才能穩定,使用體驗也會更好。


以華為為例,華為P9手機的營銷宣傳,主打徠卡鏡頭,但是,其攝像頭模組是國內廠商舜宇光學,使用的封裝技術是COB。


提到舜宇光學,我們之前研究過,畫風是這樣:



但是,需要重點注意的是:舜宇光學表現這么厲害,但其實,這個領域,技術最牛的,應該是富士康。蘋果的攝像頭模組廠商就是富士康,采用的封裝技術是FC。


這兩種技術,成本不同,難度不同,所以,富士康其實位居該環節的第一梯隊,舜宇光學其實是第二梯隊。


這個領域的代表公司有:舜宇光學(攝像頭模組)、歐菲光(攝像頭模組)、富士康(攝像頭模組、顯示屏模組)等。


節點三,下游組裝——


到了這個環節,就是將幾大模組拼接成整機。這個環節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毛利率低。但是,由于規模化差異,現在全球排名前三的組裝廠商,有:三星、鴻海/富士康、和碩(由華碩母公司分離出)。


第二梯隊,還有我們之前研究過的,給小米、聯想做手機組裝的龍旗科技等。


注意,對于本案,富士康工業互聯網來說,很多人認為其屬于第三節點的公司,但實際上,從它向蘋果銷售的產品來看,它并不負責整機組裝,而是屬于第二環節的模組制造。


模組制造和組裝,雖然都是勞動密集型工藝,但其實工藝方面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技術含量天差地別。


分析到這里,你應該能明白了:籠統意義上的代工,其實可分為兩種:


一種是別人做不了,只能讓你代工;

另一種是別人不想做,所以讓你代工。


很明顯,富士康在A股上市的資產,屬于前者。


04

富士康財務密碼一

B/S模式下產業鏈博弈

高應收、高應付


看懂富士康的業務后,咱們再來看財報。其財報上,最值得研究的科目是:應收、應付。


2015—2017年,富士康應收賬款高達470億、546億、785億,占總資產的比重為42.85%、40.2%、52.8%。


同樣地,應付賬款347億、430億、768億,占總負債比重69.2%、73.9%、63.8%。


財報出現這樣的情況,直接原因,就是富士康的B/S模式。


Buy and Sell模式(簡稱B/S),是手機產業進化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極致商業模式,體現了產業鏈上中下游之間的博弈關系。


舉優塾吃瓜店的例子來看:


先看第一種情況——如果我們下游的榨汁廠B對我們很弱勢,那么,我們將原材料瓜賣給它時,它就得款先到,我們再發貨,B的賬面,應付賬款極少。


當做成成品以后,發給我們,我們還會再欠一段時間賬款,B的賬面,會有大量的應收賬款。


另一種情況——如果我們下游的榨汁廠B對我們很強勢,那么,我們將原材料瓜賣給它時,它并不會馬上付款,因此B的賬面會出現大量應付賬款。


只有到B把果汁榨好,發給我們,隨后雙方約定,只有我們打款,它才會將原材料款支付給我們。


這樣的情況下,B賬面的應付和應收都很多。


回到本案,富士康,賬面的應收、應付均很高,賬齡均在一年內。


這個數據翻譯一下,其實是這個意思:盡管收入方面目前依賴蘋果,但富士康對下游客戶,話語權其實并不弱勢。


05

富士康財務密碼二

現金周轉天數


看完話語權變動,我們接著來看第二個關鍵的財務密碼——現金周轉天數。


現金周轉天數,是指企業從購買商品原材料到產成品出售所需要的天數。這個指標越低,說明供應鏈管理的效率越高,話語權越強。


現金周轉天數的計算,可以用“存貨周轉天數+應收賬款周轉天數-應付賬款周轉天數”得來。


格隆匯的專欄作者野海,曾發表觀點對此詳細論述,以蘋果為例,蘋果擁有全球領先的供應鏈管理水平,應付賬款周轉天數是101天,現金轉換周期為-68.12天。[1]


注意,現金周轉天數為負,意味著:


蘋果的采購、生產、銷售的現金循環,可占用上游的供應商資金,話語權極強,在產業鏈上占據主導地位。當資金體量足夠大時,光是這樣的占用本身,就可帶來較高收益。


我們來看富士康的現金周轉天數情況:



2016-2017年,富士康的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基本不變,存貨周轉天數下降,應付賬款周轉天數上升,整體現金周轉天數下降。由50天下降為36天。


這意味著,富士康的出貨更快,而對上游欠款可以拖得更久。這是一個重要數據,意味著,本次IPO的的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對上下游話語權逐年增長。


為什么這個數據很重要,因為,它可能藏著手機制造產業鏈未來的進化方向。


06

智能制造

工業互聯網

大數據+制造平臺


本案,富士康在A股的上市資產,以工業互聯網命名,工業互聯網的概念,起源于2012年的通用電氣(GE.N)。



據賽迪顧問數據,2016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達1896億元,預計在“十三五”期間行業將保持25%左右的復合增長率,市場規模有望達到超萬億。 


工業互聯網的上游,為大數據行業,包括云計算、數據管理等;


中游,為裝備自動化,工業制造、工業軟件開發;


下游,為用戶與其他第三方應用。



目前,國外成熟工業互聯網平臺為:


通用電氣——Predix系統,包括Predix Machine、Predix Cloud以及Predix UX/UI。



西門子——MindSphere系統:


(圖片來源:國信證券)


國內涉及工業互聯網概念的公司包括:


用友網絡(600588)——國內ERP系統龍頭,擁有工業互聯網平臺用友精智,當前市盈率為301.16。


東方國信(300166)——大數據行業龍頭,擁有BIOP平臺,應用案例為酒鋼,酒鋼集團鐵水質量穩定性提高 20%、單座高爐每年降低成本2400萬元、單座高爐每年減少碳排放20000噸,冶煉效率提升10%。[3]當前靜態市盈率為56.93。


寶信軟件(600845)——寶信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于寶鋼,當前市靜態市盈率為62.64;


三一重工(600031)——中國第一家工業互聯網公司,擁有“根云”平臺,當前靜態市盈率為321.83;


富士康工業互聯網——擁有平臺BEACON,2016年1月正式起用,并自有富士康云,負責存儲數據。


注意,以上工業互聯網概念股中,國內工業互聯網應用成功案例包括鋼鐵、重工、家電、消費電子等,其中,生產流程最多、工藝最精密的為消費電子領域。


而目前,在消費電子領域,最先進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在富士康手中。


在人類制造業的產業進化史上,排在富士康之前的前輩們,應該是這些名字:通用、西門子、豐田汽車。這些公司,都是上一個制造業時代的公司。


我們還是那句話,反向思維。


如果你的研究視角,能夠脫離那些已經被媒體說爛了的詞語,比如”極速過會“、“特殊優待“、”毛利低”、”低端代工”,等等。把研究視角放到產業鏈進化的角度上,你會發現,如果用傳統的市盈率法、DCF貼現法做估值,或許會遺漏更長遠、更重要的信息。


從本次富士康分拆上市的資產質地來看,如果放在通信和TMT行業,至少應該是海康威視、三六零的市值量級,甚至很有可能比它們更高。


在本研究報告的最后,我們多嘴幾句,對未來產業鏈進化趨勢的思考:


1、鴻海精密的崛起,源于兩波消費電子風口。第一波是PC時代,讓鴻海從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廠,變成了全球型的公司。第二波是移動時代,尤其是蘋果的出現,鴻海從全球性公司進化為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制造商。


2、消費電子的產業鏈,上游原材料、中游元器件、中下游代工廠、下游品牌商,如果仔細梳理,你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隨著消費電子的快速迭代、大規模制造、輕量化、柔性化要求,富士康所在的代工環節,近年來話語權其實越強。


3、以前的低端代工,未來很可能會進化為產業鏈上的咽喉環節:無論下游消費電子出什么新產品,都必須和富士康做生意。現在,這個趨勢已經開始顯現:Amazon、Apple、Dell、華為、聯想、Nokia、nVidia等全球知名的電子科技公司,都要和富士康交往。


4、如果接下來話語權進一步增強,會出現什么狀況?我們思考的答案是:合資。接下來新出現的爆款消費電子產品,無論你怎么迭代(消費電子產品迭代其實很快),大概率都會和富士康產生關系。到那時,如果你要生產某個品牌,不好意思,傳統代工模式已經過時了。你必須得和富士康合資做一個工廠,才能生產。


5、也就是說,如果消費電子領域出現下一個蘋果,那么,很可能會是以和富士康合資的形態出現。而那時的爆款,將給富士康帶來更大體量的營收。關于合資的推論,實際上已經開始有了苗頭:在智能駕駛汽車方面,騰訊和富士康有合資合作;早前的樂視電視,也有和富士康的合資動作。


以上,就是關于富士康的分析,結論并不一定百分百正確,只是希望提出不一樣的視角,供大家參考。


從上一篇報告對B/S模式以及對蘋果依賴度的分析,到本篇報告對產業鏈的分析,我們的研究也在一步步深入。本篇報告解決了上篇報告的遺留問題:產業鏈將如何進化。


至于未來,中國制造業將如何如何發展,消費電子產業鏈如何變遷,并沒有標準答案,未來是否值得長期跟蹤研究,相信讀完本報告,你會自己判斷。


最后,補充一個聲明,本研究報告所涉案例,僅做學術交流,均不構成任何建議,韭菜們,市場有風險,風險需注意。千萬不要一把梭。

點贊
收藏
參與評論
全部評論

0條評論

    暫時沒有人評論

并購優塾
45文章
·
0評論
·
6粉絲
個人主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高清 | 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 日韩精品久久 | 97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 国产h片在线观看 | 麻豆国产原创 | a级毛片久久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 狠狠干网站 | 精品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国产2页 | 99久久精品国产麻豆演员表 |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区久久久久久久 | 黄色毛片免费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日韩在线 | 午夜免费视频 | 日韩视频一区 |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 | 网站一区|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 9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 在线国产网址 | 日韩电影在线 | 女用夫妻性快活器 | 午夜久久网站 | 91精品99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高清视频 | 九九热免费精品视频 | 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 国产中文字幕一区 | 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 | 蜜桃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国产永久免费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软件 | 日韩在线高清 | 激情av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伦一区二区三级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