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到底做了些什么,讓自己變成了今天的樣子?
滴滴下線順風車, 背后藏著資本和壟斷
作者:天眼妹
來源:天眼查
三個月之后,滴滴又出事了!還是順風車!
這兩天,溫州一位年輕女孩乘坐滴滴順風車卻不幸被害的消息瘋狂刷屏,案情的各種細節,相信大家已經從各種渠道了解到了。
這已經是三個月以來滴滴順風車業務發生的第二起命案。如果說鄭州空姐遇害案讓人們知道了滴滴根本不把乘客的隱私當回事,三個月后的這場悲劇,則讓大家看到了滴滴的傲慢和不負責任。
人們驚訝的發現,三個月前滴滴向公眾作出的種種保證,比如對順風車業務的全面整改,比如24小時在線的優質客服,非但一個都沒有實現,更令人遺憾的是,滴滴竟然刪除了空姐遇害事件的道歉信……刪掉了就能當這件事情沒有發生過嗎?
滴滴官博已經找不到關于鄭州空姐案的任何信息
隨著新聞媒體對案件經過的還原,人們憤怒于滴滴在女孩發出求救信號后的種種消極處置措施,連交通部都專門發文質問滴滴:任性妄為藐視生命,更是犯罪。
事后滴滴緊急發布了回應,但回應中“未來平臺上發生的所有刑事案件,滴滴將參照法律規定的人身傷害賠償標準給予3倍的補償”的措辭,怎么看都談不上真誠二字。
滴滴出行對“溫州女孩乘順風車遇害”的第一次回應
可以說,兩起順風車命案中讓人失望的處理措施,讓滴滴徹底失去了口碑,成為了消費者眼中的“無良企業”。
可是幾年前,人們眼中的滴滴,卻是打破了出租車壟斷局面,讓消費者可以高效出行的良心互聯網公司;今日飽受詬病的順風車業務,當年是比現在的共享單車,更讓投資人們稱道的共享經濟形態產品。
短短幾年之間,滴滴到底做了些什么,讓自己變成了今天的樣子?
反壟斷的滴滴成長為壟斷巨頭屠龍少年終成惡龍?
回到2014年,那是正是滴滴等網約車平臺剛剛出現的時候。當時的滴滴,是以打破傳統出租車壟斷的姿態出現的。
那個時候,出租車行業與新興網約車平臺之間,上至政策管制下至司機斗毆的種種沖突新聞不斷。當時的社交媒體上,不少網友都是滴滴的自來水,人們希望以滴滴為代表的移動互聯出行市場創新,能夠把多年以來積攢形成的出租車壟斷黑幕撕開一道口子,讓消費者們再也不用忍受糟糕的乘用體驗。
萬萬沒想到,4年之后,曾經以反壟斷的形象立足的滴滴,自己卻成長為了網約車市場上的壟斷巨頭。自2016年,滴滴成功戰勝優步中國,并把Uber在華業務收入囊中之后,滴滴在行業內的地位就再無人能及。
天眼查中優步中國的融資歷史其中顯示2016年被滴滴并購
除了吞并了自己最大的競爭對手,滴滴還在不斷接受融資。
根據天眼查數據,自2012年成立以來,不到6年時間,滴滴共進行了20輪融資,總融資額達到了驚人的200億美元。BAT、軟銀、富士康,全部都是滴滴的股東。
滴滴融資歷史數據來源 天眼查
回頭看現在的網約車市場,曾經最大的競爭對手優步早被吃掉,神州專車半死不活,易到用車淪為資本工具,曹操專車幾乎只有一線城市人聽過,美團打車3月份曾聲勢浩大,很快就彈盡糧絕沒了聲響……根據智研咨詢的整理,2017年專車市場份額,滴滴獨占92.5%,已經事實上形成了壟斷。
圖片來源:智研咨詢
仔細想想,滴滴能在鄭州空姐案發生后短短一周之內,就把備受爭議的順風車業務重新上線,還把道歉的聲明刪的一干二凈,除了缺乏必要的社會責任心之外,自恃處于壟斷地位,覺得消費者們別無選擇恐怕也是重要的原因。
交通出行行業的壟斷之惡,居然以一種輪回的形式出現在上一輪壟斷的終結者身上,天眼妹覺得可以說是非常諷刺了。
5000億估值的滴滴還能上市嗎?
拿了這么多投資,金主爸爸們當然是希望滴滴能夠盡快上市的。眾所周知,今年是互聯網企業的扎堆IPO年,此前就有媒體報道滴滴擬2018年下半年在香港上市,上市后估值有望達到700億美元到800億美元之間(約4800億人民幣到5500億人民幣)。
只可惜三個月內連著兩起重大負面新聞,滴滴可能短期內是無法贏得投資人們的信任,順利上市了。
天眼妹發現,滴滴似乎也已經做好了進入資本市場的準備。根據天眼查數據,滴滴出行創始人程維日前成立了滴滴(廈門)股權投資有限公司。天眼查信息顯示,該公司注冊資本為1000萬人民幣,法人程維持股80%。與此同時,滴滴出行的控股股東小桔科技還成立了滴滴(廈門)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及相關咨詢服務等業務。
一般來說,上市前的科技巨頭都會大力拓展業務,創造一個良好的增量,讓股民看到業務的成長性,以期望在資本市場上賣個好價錢。比如小米就在上市之前大力鼓吹“小米生態鏈”“小米不是一家硬件公司”,硬是讓上市初的市值漲到了5000億港元。
這也許就能說明,為什么滴滴在明知道順風車這個產品存在諸多問題,卻依然選擇在避過輿論風頭之后,只去掉了爭議功能就匆匆忙忙的二次上線;在明知道客服這個崗位對于遇險乘客的重要性,卻依然為了降低成本選擇把客服外包出去,最后間接導致“緊急求助”功能形同虛設;業務的高速無序發展,對好看流量的盲目追求,已經讓滴滴分身乏術,疏于對乘客安全的管理和重視了。
但我們消費者也是會用腳投票的,俗話說有一有二沒有再三,消費者們留給滴滴的耐心,已經越來越少了。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