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觀點】馬云高調辭去阿里董事長 任正非低調率華為強占全球AI芯片市場
本周輿論焦點為馬云在眾目睽睽之下,于9月10日教師節發表了將于明年今日辭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職務的公開信,他在信中表示:“我受的教育讓我成為一名教師,能夠走到今天我非常幸運。為公司未來負責也為自己負責,應該讓公司里更年輕、更有能力和才華的人來擔任領導工作,繼續傳承’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個偉大的使命。我想回歸教育,做我熱愛的事情會讓我無比興奮和幸福。阿里從來不只屬于馬云,但馬云會永遠屬于阿里。”
本周輿論焦點為馬云在眾目睽睽之下,于9月10日教師節發表了將于明年今日辭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職務的公開信,他在信中表示:“我受的教育讓我成為一名教師,能夠走到今天我非常幸運。為公司未來負責也為自己負責,應該讓公司里更年輕、更有能力和才華的人來擔任領導工作,繼續傳承’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個偉大的使命。我想回歸教育,做我熱愛的事情會讓我無比興奮和幸福。阿里從來不只屬于馬云,但馬云會永遠屬于阿里。”
馬云的公開信人們感受到這位中國電商教父勘破人生、事業、金錢的視野與格局,就在大家對馬云表示敬意和之舉深深尋味的同時,任正非領導下的華為悄然震驚了世界。據The Information報道,微軟正在與華為商討,考慮在中國的數據中心使用華為新開發的AI芯片。目前仍不確定微軟與華為是否會達成協議,但這將是華為挑戰英偉達全球AI芯片龍頭地位的第一步。美國政府禁止華為在美銷售電信設備,若微軟選擇在中國替華為“備書”,將無疑幫助華為在全球銷售更多芯片與服務器。
報道稱,微軟目前使用英偉達的芯片開發AI功能,如微軟小娜(Cortana)和必應(Bing)中的語音和臉部識別,該公司的GPU芯片可處理大量數據,應用于深度學習中。知情人士透露,華為已生產新芯片的商業樣品,該芯片能展現與英偉達晶片類似的功用。為了說服微軟,華為須滿足其嚴格的性能要求,華為工程師正在客制化運行芯片的軟體,以達到微軟的標準,并且運用微軟的演算法測試新芯片。消息發出后的第二天,英偉達(Nvidia)的股價走跌1.86%。
與此同時,北京時間9月13日凌晨,蘋果2018年秋季發布會召開,這次蘋果的CEO庫克推出了三款新iPhone及A12 Bionic。讓人聯想到8月31日,華為發布的號稱“全球首次采用7nm高端芯片工藝”、創六項世界紀錄的的麒麟980。根據華為的網站,麒麟980全球首次采用領先的TSMC 7nm制造工藝,集成69億個晶體管,基于CPU、GPU、NPU、ISP、DDR設計了全系統融合優化的異構架構,首次搭載雙核NPU;其CPU,全球實現基于ARM Cortex-A76 CPU架構進行商業開發;在GPU上,980成為首款搭載最新的Mali-G76 GPU架構的移動端芯片,和970相比,性能提升46%;在攝影上,內存支持全球最快的LPDDR4X顆粒,主頻最高可達2133MHz;通信方面率先支持LTE Cat.21,峰值下載速率1.4Gbps。
相對本周蘋果發布會,華為搶先發布AI芯片確實先聲奪人。華為的智能手機銷量在大陸悄然超越了蘋果。
國際章:在中美貿易戰之際,美國對中國高科技企業,例如中興通訊等加以制裁,讓人感到焦慮,尤其是中國的芯片進口,已經超過了原油進口,成為了中國第一大進口行業,每年進口芯片金額超過了2000億美元。華為在芯片上的突破,無疑是振奮人心的!
1
實體經濟VS虛擬經濟
網上盛傳:“馬云搞的是虛擬經濟,任正非搞的是實體經濟,馬云是一個虛擬經濟的教父,任正非則是一個實體經濟的領航者。一個將中國帶向了虛擬世界,一個將中國領向了高科技和高端制造業高地,馬云靠的是跑馬圈地,靠的是上市融資,靠的是在各種高端論壇演講,靠的是讓日本人控股;這些任正非統統都沒有干過,他既不售賣假貨,也不在高端論壇演講,也不讓企業上市以獲得資本,更不會將華為拿到美國去上市,他每天都默默無聞地在通信這一個行業里深耕,將公司收入的大部分投入研發,使華為成為中國取得專利最多的企業,使華為在通信領域做到了中國最大,世界排名領先,在高端智能手機領域做到在中國市場銷量超過蘋果,在高端芯片領域最先制造出了7nm并率先在智能手機上使用。在中國,如果沒有馬云、沒有阿里,沒有淘寶,還會有一批馬云,還會有一批阿里,還會有一批淘寶,然而中國只有一個任正非,中國只有一個華為。”
國際章認為有必要探究。首先經濟的本質是一套價值系統,包括物質價格系統和資產價格系統。何為虛擬經濟,國際章探究發現,相對于實體經濟而言的,虛擬經濟指的是以資本化定價方式為基礎的一套特定的價格體系。虛擬經濟除了目前較為集中的金融業、房地產業,還包括體育經濟、博彩業、收藏業等。研發投入并非是界定實體經濟企業與虛擬經濟企業的分水嶺。阿里每年在研發上的投入近200億人民幣,雖然與華為每年在研發上投入的800多億人民幣有較大的差距,但是在互聯網行業中排名第一。
國際章:綜上所述,以阿里為代表的互聯網/物聯網企業本質上并非是虛擬經濟企業,雖然他們有一定的互聯網金融屬性,但是核心還是在物質價格體系的商品買賣。阿里被視為中國“消費、投資和出口”三駕馬車持續成長性的“風向標”;華為則是中國高科技在“全球實力的體現”。中國經濟的發展需要實體經濟也需要虛擬經濟,核心是虛擬經濟如何服務于實體經濟,不能因為害怕“資本的泡沫”就抹殺虛擬經濟!
2
被資本綁架都是上市的錯嗎?
網上盛傳:“中國的企業熱衷于上市,一旦上市就被資本綁架,他們只知道追求利潤,為了讓利潤增長,就減少研發投入,目光短淺,導致了競爭力越來越低下。只有華為和任正非,清楚的認識到資本的貪婪,沒有讓華為上市,沒有讓資本綁架公司的發展,沒有被短期目標裹挾而喪失公司長遠的發展目標,大手筆的投入科研,埋頭苦干。任正非從來沒有當過中國首富,他在華為的股權只有微不足道的一點幾,華為也從不搞上市融資,可華為卻是中國投入研發資金最多的公司,華為是中國最舍得給員工發高薪的公司。”
國際章認為有必要就以上觀點加以糾正,企業發展需要資本,而資本是逐利的,是否被資本綁架其實與上市與否無關。縱觀全球資本市場不被投資人牽著鼻子走的經典案例不少,其中亞馬遜的Jeff Bezos就是一位。亞馬遜90年代末上市后,Jeff始終堅持走自己的路,每年投入大量資金于研發,資本助力,從一個網上書店,發展到今天的綜合電商、云服務、視頻服務、AI、硬件等的生態王國。在上市后亞馬遜的股票上期不被華爾街看好,然而在剛剛過去的五年卻成為華爾街最受追捧的股票之一,股價也一路瘋漲到接近 每股2000 美金,市值突破了萬億美金。
結束語
國際章:每個企業發展的歷程既有有其機遇的因素,也有其人為的因素。中國企業需要百花齊放,投資人與輿論需要更加具有包容性和格局。馬云創始的阿里也好,任正非創始領導下的華為也好,都是非常優秀的企業,都是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脊梁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