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扎堆上市的互金平臺們,仍能引領時代潮流?
?近年來,隨著中國移動互聯網的跨越式發展,互聯網金融順勢得以崛起,P2P、消費金融、第三方支付等各類業態的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行業的發展歷程也是跌宕起伏——既經歷過資本的瘋狂追捧,也遭受過監管的嚴格審查,既迎來過跑路風波,也掀起過赴美上市的熱潮。
近年來,隨著中國移動互聯網的跨越式發展,互聯網金融順勢得以崛起,P2P、消費金融、第三方支付等各類業態的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行業的發展歷程也是跌宕起伏——既經歷過資本的瘋狂追捧,也遭受過監管的嚴格審查,既迎來過跑路風波,也掀起過赴美上市的熱潮。
如今,在經歷了諸多的風波之后,不同的垂直領域殺出了不少黑馬,命運多舛的互金平臺們也已逐漸由之前的野蠻生長過渡到了平穩發展時期。
前幾日,各家上市的中國互金企業相繼披露了Q3財報數據,其中包括樂信、拍拍貸、宜人貸、趣店、融360等多家在大浪淘沙中的生存下來的互金巨頭,而在看似亮眼的財報背后,也顯露出了行業久病難醫的頑疾所在。
財報“自賣自夸”式的解讀,或許只是“表面繁榮”?
想要了解互金行業的發展現狀,從這幾家較為頭部的企業財報中似乎能夠看出一二,簡單列舉幾個來看:
拍拍貸:2018年第三季度實現營收11.043億元,環比增長5.4%;實現凈利潤6.495億元,后者與去年同期的5.414億元相比增長了20.0%,與上一季度的6.078億元相比增長6.9%。由科技推動帶來持續盈利能力再一次得到驗證。
趣店:第三季度營收19.28億元,同比增長32.9%,扣除一次性匯兌損失,調整后凈利潤為7.5億元人民幣(1.1億美元),同比增長12.6%,再創歷史新高,歸于趣店股東的凈利約為6.838億元(9960萬美元),同比增長5.1%。
樂信:2018年第3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第3季度,樂信促成借款額137億元,營收17億元,實現毛利6.23億元,非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息稅前利潤4.05億元,同比增長121%,凈利潤3.1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63%,利潤達到4.05億元,增長404%。
宜人貸: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宜人貸第三季度調整后凈利潤為人民幣3.675億元(約合5350萬美元),與2017年同期的人民幣3.030億元相比增長21%。宜人貸第三季度調整后每股美國存托憑證攤薄收益為人民幣5.89元(若不采用ASC 606會計準則)。
不難看出,媒體對各家互金平臺財報的解讀,無不顯示出了巨大的增長勢頭和市場潛力,但在這些全面增長的數據背后,大多卻是報喜不報憂——通過無限放大平臺某一方面的數據增長來冠以“商業意義”,對與“市值蒸發百億”、“虧損千萬”、“營收大幅下滑”等痛楚閉口不談。
即使是那些財報數據毫無亮點的企業,也總能在復借率,撮合額,用戶量,活躍數,流動資金額等旁門左道中找到某些增長之處來大做文章,從而強行制造出行業的一片繁榮之景。不過,這種自賣自夸式的解讀顯然很難服眾。
話說回來,這些互金平臺費勁心機所制造出的“表面繁榮”的景象,無非是為了安撫資本與用戶動蕩的“軍心”,而之所以“軍心”需要安撫,還是由于這些年互金行業的快速爆發留下了諸多后遺癥。
浮沉的互聯網時代:互金平臺的盛宴與魔咒
從一炮而紅,到快速膨脹,再到戴上緊箍咒,然后是今天的新金融時代,中國互聯網金融走過的這五年,可以說是一場不完美卻偉大的盛宴。而這場時代浮沉的盛宴造就了新經濟、新金融的勃興,也造就了五花八門的套利與收割亂象。
就曾經風靡一時的校園貸市場而言,分期樂與趣分期無疑是當時最具潛力的風投項目,而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校園貸業務逐漸被資本所扭曲,與之相關的爭議與風險也在不斷發酵,由此,當“裸貸”、“負債跳樓”等負面新聞在網上引發大量關注之后,校園貸業務便迅速成為了萬夫所指。趣分期和分期樂等平臺也在信用風險,輿論風險,政策風險的強壓之下,相繼轉型,退出校園市場。
而被人們所熟知的除了“夭折”的校園貸,還有深陷危機的P2P行業,相比之下,P2P行業在2015年的發展勢頭更為猛烈,新增平臺不斷瘋長,對未來的市場前景充滿了美好的想象。不過,這一切的幻想都隨著e 租寶的覆滅而破裂,2015年12月16日,e租寶被立案偵查,不久后警方公布e租寶非法集資500多億。
隨之,P2P行業的問題平臺的數量不斷劇增,單月爆出問題的互金平臺數量已接近新增平臺的數量,跑路、騙子、非法集資等詞匯被越來越多的與P2P聯系在一起。行業形象由此直線下滑,幾乎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也正是在這一時期,中國互聯網金融市場的強監管時代算是正式拉開了帷幕。
據悉,2016年8月24日,銀監會等四部委正式發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確立了網貸平臺的信息中介定位,采用備案制,并列出一長串負面清單。
監管政策一出,P2P行業紛紛立志表態擁抱監管,本以為至此便會塵埃落定,但其實,這只是一場漫長的等待與煎熬的開始。時至今日,這場大整治仍在繼續且在不斷升級,無牌照不金融的時代似乎已全面降臨。
今年1月4日,央行公布了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的相關情況,“信聯”正式落地。這意味著過去三年的個人征信業務試點宣告失敗,8家試點機構沒有一家拿到牌照。在此之后,金融監管政策也在快速收緊,4月27日,《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強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同日發布。無疑將“緊箍咒”再次縮小了一圈。
在持續加碼的監管政策之下,市場出清正在持續進行,互金平臺的發展已從當初的瘋狂步入冰點,即便如此,6月份爆出的的“雷潮”還是對行業的發展造成了不小的影響,有業內高管稱,“備案與市場不景氣是導致今年三季報行業整體表現低迷的主要原因,受此波及,大多平臺的利潤縮水,撮合貸款量齊下降,營業收入與公司凈利潤表現不容樂觀,互金行業集體過冬。”
如今,這場浮沉的盛宴正在散場,互金行業也在合規的基礎上進入了一個去杠桿周期:傳統金融面臨收縮,新金融向著牌照回歸。在此趨勢下,由于監管的不確定性,已將互聯網金融逼到了不得不改變的十字路口,而科技金融似乎成為了未來互聯網金融獲得生存空間乃至合法性的主要希望。
不忘初心,告別概念,讓金融回歸金融
金融,既不是高人一等的特殊技巧,也不是賭桌上毫無益處的賭博工具。金融,是一種服務,被社會所需要的服務,無須仰視,也無須妖魔化。
而互聯網金融誕生的初衷,便是為了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和高效的金融服務,其本身更是應當理性,而非僅僅只有狂熱。所以從本質上來看,無論是監管的收緊,還是行業競爭的加劇,只有讓金融真正回歸到金融本身,或許才是未來互聯網金融行業持續發展的正確選擇。
至于未來的發展方向,招商證券分析認為,在互金行業發展的下一階段中,真正優質的龍頭將受益于互金整治帶來的行業出清而觸底反彈,實現市場集中度的提升。在這一過程中,科技將成為重要動力,具有技術基因的公司將更具競爭力。
不得不說,科技賦予了許多行業新的生命,助力了時代的發展,對于互聯網金融來說,更是與科技密不可分,而與“互聯網”與“金融”的簡單結合不同,科技化更加強調的是融合的力量。即借助新技術的手段來優化金融行業,讓互聯網金融變得更加具體和直接。在這一概念中,科技金融并不僅僅只是簡單盲目的去中間化,而是一個多維的深度參與的過程。
簡單來說,科技金融就是基于互聯網金融衍生而來的新技術能夠優化傳統金融的運作邏輯,優化傳統金融而非顛覆,進而實現更大的發展。例如已成雛形的大數據風控、智能化支付、云計算等技術都是互聯網金融科技化的具體體現。
除了科技以外,回歸金融本身自然是要以服務用戶為核心,也就是將互聯網金融落地到生活化,在這一層面,互金平臺不光要借助二維碼支付、芯片卡支付等方式就提升用戶的支付效率,還要進一步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技術為有借款和出借需求的個人用戶提供高效精準的服務,進而為普惠金融事業貢獻出力量。
總體看來,雖然目前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階層日益固化,持牌機構金字塔頂端的地位無可撼動,科技巨頭能夠更加輕松的成為科技金融巨頭,但相比五年前,我們無疑是收獲了一個更好的時代,并種下了更多可能性。對于互聯網金融的新入局者而言,也同樣擁有時代賜予的機會,未來仍有希望找到更多未來的發展方向。
不管怎樣,這些年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變遷中,有有創造者,也有破壞者;有創新,也有騙局;有美好,也有陰暗。也正是在這些摸爬滾打的過程中,為我們實現了更便利、更靈活、更多選擇、更低成本的生活方式。相信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科技的不斷迭代,互聯網金融還將在中國經濟史上留下更加濃墨重彩的一筆!
科技自媒體“翟菜花”,訂閱號:翟菜花,個人微信號zhaicaihua002,轉載保留版權,違者必究。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