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嶺:東西方文化融鑒過程中 共同前進非常重要
周嶺稱,中國是禮樂之邦,樂器在古代就非常發達和輝煌,其中不僅有自身發展因素,也有外來影響。例如二胡、琵琶等都是外來傳進的,在中國土地上開放出絢麗的花朵。
“東西方文化圓融和互鑒過程中,大家共同前進是非常之重要的。”電視劇《紅樓夢》編劇周嶺12月9日在由《財經》雜志、財經網、《財經》智庫聯合主辦的2018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上表示。
電視劇《紅樓夢》編劇周嶺
以下為發言實錄
周嶺:各位來賓下午好,我今天下午要講的話題叫以文會友。昨天我們看了一個很好的音樂會,音樂會氣勢磅礴,全部都是西洋樂器,尤其最后1812序曲把整個氣氛推到最高潮。但是我要說中國是一個禮樂之邦,中國的音樂是非常發達的,我們曾經讀書的時候讀到過一個成語叫濫竽充數,說齊宣王喜歡吹竽,光竽就三百個,其他的樂器得有多少,所以在中國古代不光是樂曲,樂器也是不得了。
中國的古代樂器分為八類,由此我就想到孟子說的一段話,孟子說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精者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也就是兩千多年前的孟子已經開始擔心,很多人尤其是專業人士掌握的專業知識不夠,往往會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真正的好東西傳播不出去,尤其是在今天我們要講東西方文化圓融和互鑒的時候一定要做到胸有成竹,我們中國有什么好東西,拿什么東西出去展示交流,從外邊吸引什么樣的東西進來,在這個圓融互鑒的過程當中大家共同前進,這是非常之重要的。
我就想起一個往事,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很壯觀,但是第一個節目就錯了,是2008個人一起敲古代冰箱。當時在現場的解說是中央電視臺的解說,這個解說也錯了,說缶是中國古代樂器。缶是罐子,甕是缸,古代說秦代只有一種樂器是錚,剩下就是敲罐子敲缸,因為缶是這種情況下的樂器代用品,但是它絕對不是樂器。2008個人敲的雖然很整齊,敲的這個東西雖然說是叫缶,但其實是一種文物叫做兵諫,這個兵諫就是古代的冰箱,里邊裝上冰塊,上上擱上缶,缶里放著酒,夏天喝酒的時候很清涼,這個東西拿來當樂器不對,在這種場合敲擊它更是一個笑話。更大的笑話還在后頭,居然奧運會閉幕以后,這些東西當做新的文物的復制品收藏,在首都機場一進去就有一個被收藏的這個,還有些博物館也收藏了,最要不得的是中國音樂學院居然也收藏了這個東西,那么研究中國音樂史的專家為什么不出來說句話?我們不能再犯兩千年前孟子說的這種錯誤。
我們古代的樂器是非常輝煌的,這種輝煌不僅有我們自身的發展,也有外來的影響。我們自身這八個樂器,有人說缶也算土類樂器啊?非也,詩經爾雅說土類樂器是熏。古代的八種樂器都非常輝煌,當然很多已經失傳了,戰爭的時候毀掉的東西非常多,漢代又重新起源。這就引出下一個話題,雖然中國歷史非常悠久,但是很可惜,都是被割斷的歷史。
除了樂制樂器這個方面之外,樂曲當然知道到了盛唐的時候,十部樂當中有七部都是外來的,這種輝煌不斷的持續,剛才我們說的樂曲也是,我記得1962年發生過一個小笑話,突出民族樂器,西洋樂器演出的時候坐在二幕之后。二胡是漢代從西域傳進來的,琵琶也是從外面來的,所以外來的東西在中國的土地上是可以生長、可以開放出絢麗的花朵來的。
剛才勒克萊齊奧先生演講的時候,我注意到他穿的衣服是中式的,而我們穿的衣服是西式的,這正好是一個反差,這很有意思,這實際上就是一種融合,就是一種互鑒。中國除了是禮樂之邦之外,它還是一個衣冠古國。我又想起了一個故事,我們的領導人在作東開APPCE會議的時候說給大家穿的衣服都是唐裝,衣冠古國穿唐裝太局限了,旗袍也是滿族服裝,中國漢唐元明清這么多年,這么多服裝的歷史,我們中華服飾到哪去了?我們周邊不管是大國小國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飾,我們自己的服裝呢?我們到了大型慶典的時候為什么不能穿上自己的傳統服飾呢?沒了。沒了怎么辦?我們到我們的祖先留下的東西中去尋找、去挖掘,而找到這些東西把它發揚出來、制作出來再重新使我們民族在服飾上輝煌起來的東西來源不是沒有,就是我最喜歡的也是勒克萊齊奧先生剛才提到的《紅樓夢》。
《紅樓夢》這部小說很有意思,其他的不說,服飾描寫是國內外所有的文學名著當中沒有過的,它對服飾的工藝、面料、款式、色彩如數家珍,因為作者曹雪芹他們家三代六個人做過六十年之久的織造官,這個織造是不給老百姓織東西,是給皇宮織東西的,所以它織的是最代表國家水平的織品。《紅樓夢》里的服裝而且是混搭的,不是某一個朝代的。比如賈寶玉看薛寶釵,薛寶釵上邊穿的小襖,下邊穿了一件連衣裙,外面穿的是二絲金玫瑰紫銀屬比肩掛,比肩是只有元代才有過的服裝。曹雪芹是這樣一個大專家,他用這樣的審美方式傳達了中國服飾的輝煌。我們為什么不能把《紅樓夢》里的服飾拿來好好整理一番,然后把它制作出來,走兩條路,一條上舞臺、上電視劇、電影,省得現在我們這些電影、電視劇出現這么多的服飾錯誤。另外一條路進入千家萬戶,另外可以走向全世界。
時間關系不一一細說,謝謝各位。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