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嗨_免费在线观看国产_精品午夜久久_欧美精品一级_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视频_亚洲一区在线免费视频

明星們偷偷生娃,普通人選擇不婚

2021-03-17 18:39:13
華商韜略
關注
2021-03-17

這屆年輕人不講“婚德”?

作 者丨華商韜略

華商韜略·華商名人堂 ID:hstl8888

圖片:網絡、圖蟲創意

圖片


年輕人為啥不愛結婚?



圖片


以前娛樂圈流行造星,最近娛樂圈流行造人。


短短幾個月內,鄭爽異國留下愛的結晶,華晨宇空降女兒,王子文曬出半人高的孩子,張雨劍喜當爹……吃瓜吃撐的網友讓微博把slogan改了,叫:隨時隨地發現新孩子。


圖片


在明星們未婚、隱婚生一胎二胎之時,壓力重重的普通人們卻把中國生育率拉到了建國以來最低水平,不足1.05%。


不僅不生孩子,大家連婚都不愿意結了。


民政部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單身成年人口高達2.4億人,約為英國、法國、德國人口總和。其中,超過7700萬名成年人處于獨居狀態,預計到2021年這個數字將上升到9200萬人。



圖片


2016年年底,聯想教父柳傳志盼來46歲兒子柳林的婚禮。


婚禮現場,他以老一輩的眼光夸贊兒子覓得的佳侶——善良、賢淑、聰明能干、形象內涵俱佳。年逾古稀、兒女雙全的柳傳志還發出了對下一輩開枝散葉的殷切期盼:


“我、你媽媽、叔叔嬸嬸、姑姑都在熱烈殷切地盼望看你們結出幸福的果實,越多越好!”


這種來自父輩對“賢良淑德”和“多子多孫”的樸素期盼,與當代年輕人的單身貴族和恐婚恐育共同存在于新婚戀時代轉型期,各方需求錯位,觀念斷層,立場博弈,構成了當代中國婚戀修羅場。


在知乎關于“90后被催婚”的話題下,一位匿名用戶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不想結婚的我往往很快樂很自在,只想賺點錢糊個口,也不想做女強人。


但為什么我這樣的人不被社會待見,也不被周圍的人接受。只會被告誡,賺那么點錢能干嘛,沒有本事就不要挑,年齡大了就沒人要了。


曾經有一位同事講述,因為被父母催婚催急了,一度情緒失控到和父母喊:


“沒有合適的對象難道要將就一個嗎?如果結婚了再離婚,后果你們負責嗎?”


一番話讓父母目瞪口呆,之后再沒催過婚。


婚姻不是滿足父母的虛榮品,對某些年輕人而言也不是必需品。不想要的暫且不說,想要的也未必都有合適的。


男性要事業,女性要陪伴;男性要賢內助,女性要獨立自主;男性要品貌俱佳,女性要靈魂伴侶——這可能是當代適婚男女在婚戀觀上普遍存在的結構性矛盾。


這個結構性矛盾,讓曾經靠鼓勵晚婚晚育來節制早婚欲望的中國人,如今因為年輕人不結婚的問題備受困擾。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齡從1990年的22.0歲上升到2016年的25.4歲;男性同期從24.1歲上升到27.2歲。


數據還顯示,2005-2019年,20-24歲結婚登記人數(含再婚)占比從47.0%降至19.7%,25-29歲從34.3%升至34.6%,30-34歲、35-39歲、40歲以上結婚登記人數占比分別從9.9%、4.9%、3.9%增至17.7%、8.1%和19.9%。


圖片


經濟越發達地區結婚意愿越低,上海、浙江、京津等大城市里簇居著7700萬獨居青年。一名典型單身上班族的生活場景是,上班忙壞,下班外賣,刷夜自嗨,社交廢柴,周末死宅。


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城市里提供的個性化商業服務越來越精致,互聯網提供的虛擬精神自足,給了社恐青年們實現這份自由的極大可能。


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曾有一項調查顯示,“魔都”上海青年(15~34周歲)用于線下社會交往的時間,每天平均僅有16分鐘。


16分鐘,吃頓飯都不夠。其余大把的時間,男生上網、電游,女生購物、追劇。


圖片


還有很多單身男女,正在選擇使用更為便捷的情感獲得方式,比如“虛擬戀人”。作為情感解壓的方式,虛擬戀人提供的服務很廣,包括提供各種方向的咨詢,涉及情感、職場、生活問題等等。


商業社會與貨幣經濟越發達,個體越無需依賴人際關系維持生存,親密關系弱化,組建婚姻、家庭的意愿性降低。


大約一個世紀之前,德國社會學家齊美爾曾在著作《大都會與精神生活》中概括當時柏林人民的社會狀況:


城市居民長期處于緊張刺激和持續不斷的變化之中,這導致居民逐漸缺乏激情、過分理智、高度專業化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原子化。



圖片


這個現象并非中國獨有。


在不少發達國家,婚姻制度正變得像家里的電視機一樣,雖然還有占有率,但已經每況愈下。


過去百年間,西歐、北美、日本先后經歷了因商業發展和社會原子化帶來的結婚率走低、生育率下降與單身時代。


美國已婚家庭的占比從1950年的78%一路降到2017年的48%,1800萬美國人同居不結婚。


德國柏林的獨身人口達到54%,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達到60%,法國每三戶就有一戶是單身。


根據日本最近一次國情調查結果,日本24.2%的男性終身未婚。差不多每四個男人里,就有一個一輩子都沒結過婚。而到34歲為止年齡段的男人里,則有近7成連對象都沒有。


對于不斷升高的單身率,有分析文章說,這個數據說明“結婚”這一流傳千百年的制度在日本已經臨近崩潰甚至在走向滅亡。


在一個街頭訪問的節目中,日本年輕人對經濟壓力的抱怨、對尋找幸福伴侶的被動與中國一二線城市的許多年輕人并無二致。中國眼下經歷的婚戀觀轉型,也與日韓、美加、德國所走過的單身浪潮有諸多類似。


圖片


舊有婚戀觀念被解構、而新的平衡狀態尚未確立,這是中國婚戀觀的現狀。


眼下這批適婚青年,既沒有獨身到老的思想準備與物質基礎,又缺乏為婚姻犧牲自由與承擔責任的動機。急于追求平等獨立的新婚戀關系,又無法擺脫傳統婚姻思維的現實力場。


蜜芽CEO劉楠有一次在《奇葩說》里講到,自己沙龍圈有很多女老板、女董事長,這些女人們事業有成之后相互比什么呢?不是比誰身價高,誰公司上市了,而是誰公司上市了且還沒離婚。


“女強人反倒成了婚戀市場的弱勢群體”,這和女博士進入相親鄙視鏈一樣邪性。


部分男性對女性既要求工作掙錢又要求生娃顧家。完全當家庭主婦不行,太女強人也不行。


與此同時,部分女性既要求男性買房養家又強調新時代女性地位。以獨立女性形象找“經濟適用男”,“丈母娘經濟”也畸形泛起。


一只腳尚未完全拔出舊夫妻模式,另一只腳跨進新型婚姻市場,男女雙方都在新舊中尋找最有利于己的解釋。這恐怕是當代婚戀市場中橫在男女之間一條棘手的價值觀鴻溝。


多元化、割裂化價值觀沖擊之下,“不主動、不理解、不妥協”成了普遍滋生的被動單身情緒。


在此之上,掏空六個錢包的房價負擔,加上城鎮化帶來的人口流動又讓“甲女丁男”現象在城鄉兩極失衡,這些都成為越來越多人消極怠婚的原因。


任何事情想要做成功,必須要投入足夠的精力,不管是事業、友情還是親情,婚姻自然也不例外。然而,在男人和女人都成為獨立的經濟個體,不存在誰離不開誰的問題的當下,投入精力進入或維持一段婚姻變成了一件高成本、不劃算的事情。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娶妻定乾坤”“先成家再立業”……如今,這一系列傳統觀念都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婚姻對于一段關系的黏合度的減弱,也成為必然的現象。


“你對婚姻抱有多大安全感?”


2018年5月共青團中央發布《當代青年群體婚戀觀調查報告》,對婚姻幸福,10.35%的女性完全“沒有安全感”,超六成女性和五成男性表示“一般”。



圖片


相比結婚可能存在沖動的成分,選擇不結婚的人似乎更加理性、更加相信自己。


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院長董玉整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認為,無論是單身、同居或者是婚姻,都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單身時代的來臨是綜合因素影響下的選擇結果。


但婚姻對于社會而言,不僅是個人的問題,其背后是人口問題,人口的問題關乎社會和經濟的發展。


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團隊在著名的柳葉刀雜志上發了一篇文章說:“由于出生率的下降,全球人口估計在2064年前后達到97億的頂峰之后就會慢慢萎縮,到本世紀末將減少到88億人,到2100年世界上將有23個國家包括中國在內,人口將減半。”


這樣的局面顯然不能再任由其發展下去,給予年輕人自由選擇權的同時,減少因為娶不起和生不起導致的不婚和晚婚現象,為適婚人群提供保障和社會福利,成為社會需要努力的方向。


為鼓勵婚育,各國出臺了各種花式政策,涉及稅收、住房等方方面面。


日本內閣府日前發布有關新婚生活補助金的新規定。從2021年開始,在實施“新婚生活支援項目”的市區町村,只要新婚夫婦結婚當日年齡都小于39歲,且家庭收入少于540萬日元,就可以申請高達60萬日元(約合3.9萬元人民幣)的生活補助金。


德國政府規定,停職在家照顧孩子的父母全年每月可得到相當于稅后月收入2/3的補貼,每月最高可達1800歐元。如果父母中的一方繼續停職2個月,則可享受14個月的補貼,即最高為2.52萬歐元的生育福利津貼。


韓國從2015年開始推出“單身稅”,旨在通過提高未婚職場人士納稅金的方式解決韓國低生育率和老齡化等問題。此外,韓國優先為適婚青年創造工作崗位、發放住房貸款,甚至將租賃房屋優先權從新婚夫婦擴大到準夫婦。


在中國,有專家提出應參考日本、韓國等低婚率國家的做法,同時從社會福利,改進住房、教育、醫療等方面政策制定方面進行適度傾斜,以支持年輕人積極婚育。


“澤平宏觀”文章建議,要進一步完善女性就業權益保障,加快構建生育成本在國家、企業、家庭之間合理有效的分擔機制;還要加大財政教育保障性支出,探索建立從懷孕保健到孕期分娩再到18歲或學歷教育結束的全面鼓勵生育體系,等等。


與此同時,由互聯網時代拉起的社交鐵幕也開始由互聯網工具破除。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目前婚戀交友市場的消費體量已超過百億。


網上搜索“婚戀交友”,至少幾十個相關網站、上百個交友App跳出來,隨便注冊個會員動輒幾百上千,號稱一對一的紅娘相親服務費少則幾萬多則十幾萬。


這代年輕人不容易,窮且益堅,網戀不易;每逢佳節要相親,除了挫敗感和心累,返城后一如孤島般的生活繼續。這代父母也不容易,即便退休了也難以安心享受生活,五一假期、十一黃金安排得滿滿當當,與孩子斗智斗勇。


大棒式催婚無法化解這批適齡青年在婚戀觀上的錯位和物質壓力。


阻止一個低結婚欲望社會,好的應對是在理解中國式不婚的深層原因之上,在經濟與婚育政策上合理引導、鼓勵和包容,讓年輕人真正自主、理性地選擇所認定的幸福之路,而非加劇焦慮。


不婚,罪不在年輕人。催婚,徒勞且傷感情。


圖片


這個時代的婚戀自由,是不被妖魔化的單身的自由,是不迫于現實深淵的結婚的自由。有人為人生幸福走到一起,有人謹慎地劃掉“終身大事”這門必修課。


年輕人不結婚的背后,實則是對婚姻的更敬畏,而不是無所謂。



圖片

1、《中國式不婚》華商韜略 作者:徐艷麗

2、《中國婚姻報告2021:為什么年輕人不結婚了?》澤平宏觀


點贊
收藏
參與評論
全部評論

0條評論

    暫時沒有人評論

華商韜略
221文章
·
0評論
·
0粉絲
聚焦標桿與熱點、解構趨勢與韜略
個人主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www.欧美| 91免费在线 |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 | av网站免费看 |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高清在线观看 | 成人97视频|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 | 成人在线综合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成人一区 | 欧美不卡视频 | 欧美婷婷| 岛国av一区| 亚洲精品国产电影 | 国产91在线 | 中日 | 欧美视频成人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国产性色av | 看全黄大色黄大片老人做 | 日韩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 亚洲第1页| 美女毛片在线看 | 免费看的一级毛片 |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 | 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午夜影院网站 | av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一二三 | 中文字幕第六页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动 | 免费91看片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网址 |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国产 | 免费毛片大全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6蜜桃 | 国产午夜三级 | 狠狠一区 | 天天草夜夜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