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固定寬帶“用戶負擔”全球第四低 新一輪提速降費加碼
我國的通信資費是貴還是便宜?在國際范圍內是高還是低?
圖源:網絡 制圖:IT時報
1 | 我國提速降費已進入第7個年頭,新一輪提速降費再加碼。那么這些年成效如何? |
2 | 國際電信聯盟和A4AI聯盟兩家組織聯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我國固定寬帶的用戶負擔排名全球第四低,在移動寬帶使用成本方面,我國同樣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
新一輪的提速降費正在深入推進。4月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落實《政府工作報告》要求,進一步推動網絡提速降費,提升網絡和服務質量。 我國從2015年開始開展提速降費行動,到2021年已進入第7個年頭。那么,經過這些年持續開展提速降費,我國的通信資費是貴還是便宜?在國際范圍內是高還是低? 近日,國際電信聯盟(ITU)和A4AI聯盟(Alliance for Affordable Internet,平價互聯網聯盟)兩家組織聯合發布的一份報告給出了最新答案。 報告顯示,無論是移動寬帶還是固定寬帶的用戶使用成本,我國都遠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尤其是固定寬帶方面,我國用戶這方面成本支出僅占每月人均國民總收入的0.51%,遠低于全球2.9%水平,按占比從低到高排名,位列全球第四。 固定寬帶負擔全球第四低,我國通信資費處國際較低水平 ITU和A4AI聯盟發布的這份報告名為 《2020年ICT服務可負擔性》(The affordability of ICT services 2020),從固定寬帶、“僅包含數據”的移動寬帶、“包含數據和語音的低使用量”移動寬帶、“包含數據和語音的高使用量”移動寬帶等多個類別,分析了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用戶使用寬帶成本和負擔能力情況。 報告并非簡單比較各國和各地區互聯網寬帶資費的單價,而是以用戶互聯網接入成本支出在每月人均國民總收入中的占比,作為衡量標尺,更加有說服力。 先來看固定寬帶價格,在全球范圍內,入門級固定寬帶(提供至少5GB流量和至少256Kbps及以上速度)的中間價在每月人均國民總收入的比重為2.9%。盡管這一數據比去年下降了0.2個百分點,但是相比聯合國寬帶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提出的2%負擔能力目標仍有不小的差距。 具體到中國,入門級固定寬帶中間價占每月人均國民總收入的比例是0.51%,遠遠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9%),按照價格從低到高排列,我國在全球排名第四。 制圖:IT時報?錢立富 可以說,我國用戶在固定寬帶接入這方面的負擔壓力相當之輕,遠遠低于新加坡(0.74%)、美國(0.99%)、日本(1.05%)、韓國(1.11%)。如果對比排名靠后的國家或地區,那簡直是天差地別。《2020年ICT服務可負擔性》報告顯示,按照價格從低到高排列,馬達加斯加排在榜單最后,固定寬帶支出占人均國民收入比重高達163.41%,然后依次是尼日爾(111.54%)、馬拉維(108.1%)。也就是說,在這些國家,對于普通人而言,不吃不喝也上不起網。 在移動寬帶使用成本方面,我國同樣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按照使用成本從低到高排列,在“僅包括數據流量”的移動寬帶(提供1.5GB流量,3G或更高網絡)類別中,我國排在第31位,支出占每月人均國民總收入0.51%,而全球平均水平為1.7%。 制圖:IT時報?錢立富 在“包含數據和語音業務的高使用量”移動寬帶方面(提供140分鐘、700條短信、1.5GB流量,3G或以上網絡),我國排在第50位,占比為1.08%,全球平均水平為2.6%;而在“包含數據和語音業務的低使用量”移動寬帶方面(提供70分鐘、20條短信、500MB流量, 3G或以上網絡),我國排在第31位,占比為0.6%,全球平均水平為1.9%。 實踐證明,我國連續多年大力推進提速降費取得明顯效果,寬帶價格在全球處于偏低水平,摘掉了“費用貴”的帽子。 近一半人離線,全球數字化不平等現象依舊突出 還有一個月時間,517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即將來臨,ITU已經確定了今年517的主題,那就是“在充滿挑戰的時代加速數字化轉型”。?? 不得不說,這是頗具挑戰性的任務,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凸顯了不同國家或者一個國家內部令人吃驚的數字化不平等現象。《2020年ICT服務可負擔性》報告,展現了大量數字化不平等現象,尤其是在互聯網接入方面。 圖源:《2020年ICT服務可負擔性》報告 互聯網接入成本過高仍是阻礙ICT服務在全世界使用的“攔路虎”。ITU和A4AI聯盟在報告中表示,雖然4G網絡覆蓋了全球約85%的人口,但是在2020年,近一半人處于離線狀態,因為連接支出的成本太高。 大多數最不發達國家的ICT服務仍然昂貴得令人望而卻步,而且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負擔能力差距非常明顯。 移動寬帶負擔能力方面,不同地區差距明顯。以“僅包含數據”的移動寬帶為例,從連接支出在每月人均國民總收入中占比這一指標分析,非洲國家為6.4%,美洲為2.4%,阿拉伯國家和亞太地區都為1.4%,歐洲則為0.6%。不同地區的不同國家之間,差距同樣明顯,以非洲為例,埃及的普通消費者每月僅需支付收入的0.5%,即可獲得1GB流量,而中非共和國的消費者則需要花去收入的24.4%。 固定寬帶方面,差距更加大。從地區角度來看,歐洲是唯一一個固定寬帶支出占人均國民收入不到2%的地區,為1.2%;亞太地區為3%;非洲地區則高達18.4%,也就是說非洲用戶在固定寬帶方面的支出占到人均國民總收入的近兩成。從收入角度來看,高收入國家中,用戶的固定寬帶支出占人均國民收入的比例為1.2%,中低收入國家為8.4%,低收入國家為35.8%。 圖源:《2020年ICT服務可負擔性》報告 國際電聯方面表示,2020年33個有數據統計的最不發達國家中,只有1個國家能負擔得起入門級的固定寬帶互聯網,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負擔能力差距進一步拉大。 而且,在寬帶速率方面,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差距也在拉大。《2020年ICT服務可負擔性》顯示,發達經濟體去年入門級固定寬帶連接的中位數速度從30Mbps提高到40Mbps,而發展中國家僅從3Mbps提升到5Mbps。 作者/IT時報記者 錢立富 編輯/錢立富 挨踢妹 排版/馮誠杰 圖片/IT時報 ITU 《2020年ICT服務可負擔性》報告 網絡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