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科技創始人下場造車,互聯網巨頭扎堆的新能源到底有啥好的?
石頭科技創始人下場造車,互聯網巨頭扎堆的新能源到底有啥好的?
最近一段時間,如果問互聯網市場上什么東西最紅火,造車無疑是最引人關注的事情,前有阿里、吉利、富士康,后有百度、小米,似乎互聯網巨頭如果不在新能源汽車上有所涉足的話,感覺都有些不好意思,而最近又一家互聯網企業的創始人要下場造車了,這就是小米系的大將石頭科技,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互聯網巨頭們為啥要扎堆新能源?
一、石頭科技創始人下場造車?
根據36氪的報道,4月9日,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小米生態鏈公司石頭科技已經下場造車,石頭科技創始人兼CEO昌敬親自操盤,成立獨立的汽車公司。與理想汽車一樣,石頭汽車首款車選擇了增程技術路線,初步的產品定位是類似奔馳G系列的硬派越野車型。此外,消息人士向36氪透露,石頭科技的造車項目在2020年底已經啟動,天使輪估值達到2.4億美元,石頭科技的老股東高榕資本、北極光創投等機構已投資該項目。前威馬汽車CTO閆楓也已經加入石頭科技的造車項目。
當日午后,天眼查發布消息稱,昌敬于2021年1月8日成立上海洛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控股人持有其69.8%的股權,該公司經營范圍涵蓋智能電動汽車業務。天眼查信息顯示,上海洛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元人民幣。其中,昌敬認繳500萬元,直接持有上海洛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50%股權;昌敬通過其持有99%股權的天津陸巡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間接持有上海洛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近20%股權。
針對創始人造車的傳聞,石頭科技表示,該項目與石頭科技不產生直接關聯,石頭科技沒有參與。石頭科技專注科技創新,致力于智能硬件研發。的確,我們查遍公開市場的數據,石頭科技并未持有上海洛軻智能科技任何股權,從直接意義上來說,造車項目為昌敬個人行為,與石頭科技確實并無關系。
公開市場資料顯示,北京石頭世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7月,注冊資本約6666.67萬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昌敬,公司經營范圍主要包含軟件及智能清潔設備的技術研發、電子產品、儀器儀表維修、銷售自行開發的軟件產品、貨物進出口等。石頭科技已于2020年2月在科創板上市,據十大股東信息顯示,該公司股東有昌敬、天津金米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丁迪等,其中昌敬為第一大股東,占總股本比例23.24%。據報道,石頭科技是小米生態鏈上的明星公司,主營業務為掃地機器人等智能清潔硬件,目前市值已經達到770億人民幣。
二、巨頭扎堆的新能源到底有啥好的?
說實在,雖然石頭科技否認了與造車的關系,但基本可以確定的是石頭科技的最大股東、創始人下場造車已經實錘,這一點其實毋庸置疑。再根據億歐網,由于石頭科技為小米生態鏈公司,所以昌敬的造車行為被部分業內人士懷疑與小米造車有關。但消息人士稱,石頭科技的汽車項目更多是石頭科技CEO昌敬的個人情節,與小米的汽車項目是相互獨立的,沒有關聯,雙方也沒有在資本層面合作。
不過,無論是雷軍還是昌敬,無論是李彥宏還是張勇,造車已經成為了互聯網最大的當紅風口,為啥造車這么火,不是說新能源都不賺錢嗎?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首先,流量枯竭時代造車無疑是最重要的場景。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 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為9.8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0.4%,但是另外一個數據卻是,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的人均每周上網時長為26.2個小時,較2020年3月減少4.6個小時。上網時長的降低一方面是因為疫情的影響減弱,大家的文化娛樂活動在增加,但是另外一方面也是代表的是互聯網的流量其實依然處于一個相對枯竭的狀態,我們姑且不去討論互聯網流量枯竭到底是不是一個偽命題。但不可否認的是對于整個互聯網產業來說,各大互聯網企業尋找新的流量入口幾乎已經成為了迫在眉睫的事情,這也是為什么去年那么多互聯網巨頭瘋狂扎堆社區團購賽道,目的也是非常明確就是為了搶奪線下的流量。而相比于和小菜販搶蘿卜白菜那點流量來說,汽車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風口,我們之前就說過,中國內容承載的屏幕是非常重要的最早期的電腦屏幕被我們稱為第一屏,之后的手機屏幕被我們稱為第二屏,而家里的電視被稱為第三屏,但是還有一塊非常重要的屏幕,這就是汽車的中控屏這可謂是全新的“第四屏”,據公安部統計,截至2021年3月,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78億輛,其中汽車2.87億輛,如果這兩億多的汽車全部換成智能汽車的話,那么對于整個互聯網來說將會帶來巨大的機會,這就是互聯網巨頭扎堆造車的流量根源。
其次,造車雖然不一定賺錢但已經有了希望。我們知道對于大多數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參與者來說,造車賺錢還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新能源汽車的帶頭大哥特斯拉造車造了那么多年,也就是最近一段時間才勉強開始盈利,而國內的幾大造車新勢力企業虧損幾乎是一個常態,但是對于互聯網巨頭來說,造車卻不一定是賠錢的買賣。這是因為,一方面對于互聯網巨頭而言,已經有特斯拉這個先例在前面放著了,至少賺錢還是很有希望的事情,至少造車還不是完全燒錢卻沒有盈利模式的產業,這至少是一個希望。另一方面,互聯網巨頭特別是小米、石頭這樣的公司來說,其本身就深諳互聯網的賺錢之道,用硬件不賺錢,用軟件賺錢,這幾乎也已經成為了互聯網的一個常態,以及互聯網模式之中“羊毛出在豬身上,狗買了單”這樣的模式也是常態,所以互聯網公司的巨頭們扎堆可不僅僅是為了在造車上賺錢。
第三,對于石頭科技來說,石頭科技是生產家庭電子產業特別是掃地機器人等智能清潔設備的專門生產廠商,對于這樣的公司來說,掃地機器人的賽道其實相對較小,但對于一家已經股價上千,市值七百多億的巨頭來說,一個小小的掃地機器人賽道無疑是無法支撐公司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并且也沒辦法給資本市場帶來足夠的想象空間,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創始人以個人身份下場造車其實對于公司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探索,一方面可以對公司的業務進行探索,作為公司創始人及第一大股東,如果造車事業順利,昌敬可以輕而易舉地將造車業務與石頭科技業務關聯起來,另一方面,我們退一萬步說,如果造車不順,也可以構建起防火墻,避免造車出現的問題蔓延到石頭科技上去。
所以,互聯網巨頭扎堆新能源的邏輯你看懂了嗎?我們敢說對于造車石頭不是第一個,但一定也不是最后一個,估計還會有更多的互聯網企業要進入造車市場。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