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二酸菜魚”訴“太七酸菜魚”抄襲案勝訴,門檻低、獲益大,餐飲業成抄襲重災區
餐飲行業的抄襲現象嚴重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抄襲的門檻低,logo形象、裝修、餐品等很容易就被復制,在“太七酸菜魚”的侵權案中可以看出餐廳的logo設計、裝潢風格、餐品等與太二酸菜魚高度相似,造成消費者混淆,而抄襲者從中獲取巨大的利潤。
來源:藍鯨財經
作者:何天驕
4月28日,藍鯨財經從九毛九方面獲悉,作為九毛九旗下的主打副牌之一 ——太二酸菜魚訴太七酸菜魚侵權案件已經于近日宣判,天河區法院一審判定 “太七酸菜魚”構成侵犯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判決立即停止侵權,賠償“太二酸菜魚”30萬元損失。
據悉,太二酸菜魚自誕生之日起,就屢被抄襲、碰瓷。2020年,廣州太二餐飲連鎖有限公司(下稱“太二公司”)發現天河區石牌太七酸菜魚店(以下簡稱“太七酸菜魚”)在天河北路經營與其相同業務的酸菜魚餐館,并認為太七酸菜魚使用了近似品牌標識并仿冒裝潢,造成相關公眾混淆,侵害了其商標權并對其構成不正當競爭,因此向廣州市天河區法院提起訴訟。
經審理,天河區法院認為,原告太二公司的商標“太二”具有識別性,但太七酸菜魚店鋪招牌及外墻上使用的圖案與原告太二公司商標的構圖、顏色、背景線條、整體風格基本一致,僅在人物頭部及身體線條的細節存在區別,兩者相似度足以使相關公眾對服務來源產生混淆和誤認,故認定被告太七酸菜魚侵害了原告太二公司商標的專用權。
上:太二酸菜魚 下:太七酸菜魚
關于不正當競爭行為,根據原告太二公司提交的證據可證明其經營的太二酸菜魚品牌憑借特定的裝修設計風格及相同的圖案與文字的使用方式,已為相關公眾所知悉,并形成特定聯想,具備一定的社會認可度及知名度,屬于原告經營的太二酸菜魚的特有裝潢。
而被告太七酸菜魚的店鋪招牌、店內黑白極簡裝修風格及裝飾畫形狀、菜單、桌上立牌的排版和色調等均與原告經營的太二酸菜魚基本相同,僅個別文字表述存在區別,兩者視覺效果相似,店鋪裝飾及營業用具樣式等形成的店鋪總體裝潢效果基本一致,其相似度已足以造成消費者誤認。
因此,法院認定被告太七酸菜魚使用與原告經營的太二酸菜魚餐廳近似的裝潢構成不正當競爭。法院判令太七酸菜魚停止侵權,并賠償太二公司30萬元。
其實,餐飲業苦抄襲久矣。此前,茶顏悅色、鮑師傅、鹿角巷、椰妹等業內大大小小的品牌都曾深陷抄襲的風波。在餐飲行業,抄襲并不少見,所謂哪里有利潤,哪里就有抄襲,某個品牌火了,立馬抄襲跟風者無數,這是目前餐飲業普遍的現象。
餐飲行業的抄襲現象嚴重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抄襲的門檻低,logo形象、裝修、餐品等很容易就被復制,在“太七酸菜魚”的侵權案中可以看出餐廳的logo設計、裝潢風格、餐品等與太二酸菜魚高度相似,造成消費者混淆,而抄襲者從中獲取巨大的利潤。
另外很多餐飲品牌侵權時,往往證據不足或者是怕麻煩從而維權失敗,這也導致抄襲者越來越猖獗,正牌反而節節退敗。
太二酸菜魚方面表示,此次“太二酸菜魚”狀告抄襲的勝訴,則向無數飽受抄襲之苦的餐飲同行證明:在面對山寨侵權時,餐飲人無需忍氣吞聲和忍耐,餐飲品牌維權勝訴已經有例可尋。
在此次案件中,經辦法官指出,目前餐飲行業競爭激烈,同質化發展趨勢明顯,如何維系市場公平競爭意義重大。可以說“太二酸菜魚”的屢次維權行動為餐飲行業打了一個很好的樣本。同時也表明“太二酸菜魚”及其母公司九毛九集團堅決用法律武器同抄襲者、侵權者做斗爭,維護自身權益。
太二成立于2015年,主打一道老壇子酸菜魚,是創新互聯網餐飲品牌,是九毛九集團旗下的酸菜魚品類的餐飲品牌,集團旗下餐飲品牌有九毛九(西北菜)、2顆雞蛋煎餅、慫重慶火鍋廠(火鍋)、那未大叔是大廚(粵菜)。
最新財報數據,報告顯示,太二2020年營收為19.6 億元,同比增長53.6%,占總營收的72.3%。九毛九營收為7.16億元,占總營收的26.3%。 太二已成為九毛九之后的第二增長曲線。根據九毛九電話會議指引,預計2021年太二仍將保持100-120家左右開店速度。在翻臺率上,截止2020年12月,太二餐廳翻臺率高達3.8。
據統計,2018年中國酸菜魚市場規模達到123億元,占中國餐飲服務市場的0.3%,2014-2018年復合增長率為32.3%。預計2020年我國酸菜魚市場規模將達到243億元。
野村在近期發布的研究報告中表示,太二餐廳翻座率在2020年下半年改善至4次,加上受益于餐廳數量大幅增長,下半年的銷售表現超越2019年水平。估計公司的品牌將跟隨太二的步伐,主打年輕客戶,并在商場擴張,同時該行料其學習過程將較短,意味將較同業更快達收支平衡。據此,野村將九毛九股票目標價由35.8港元提升至40.6港元,較當前股價有超過30%潛在升幅。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