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數據霸權”兩大疑云 調查:最先落成中國數據中心或為自建
特斯拉“數據霸權”兩大疑云。
圖源:Unsplash
行車數據屬個人信息,特斯拉為何不給車主?
特斯拉中國數據中心今年二季度落成,中國車主信息何時全部遷回中國?
特斯拉“數據霸權”兩大疑云。
從特斯拉女車主車頂維權事件至今,已過去近10天,但剎車是否失靈,仍是一樁“懸案”。
此次事件的核心問題聚焦于數據。車主張女士被拘留期間,特斯拉在輿論及政府部門的監督下公布了事發前1分鐘行車數據,張女士被拘留所釋放后對該數據提出質疑,認為這并不是其車輛的原始數據,要求特斯拉公布數據來源、提取方式、制作方式及篩選原則。
不過,特斯拉閉口不談維權車主張女士提出的質疑,該車主也不同意第三方檢測,雙方僵持。
但是,特斯拉在數據歸屬和真相面前,漸漸暴露了其“數據霸權”行為。
比起特斯拉與車主的數據之爭,更令人擔心的是,特斯拉車輛收集的數據,特別是涉及國家安全、地理信息等敏感信息,沒有存儲在中國大陸境內,而是存儲在海外服務器上。
特斯拉中國數據中心的建設進展仍有諸多疑團,接近特斯拉的產業界人士告訴《IT時報》記者,目前,特斯拉正在自建數據中心,如果不夠用,不排除參照蘋果模式,由地方政府牽頭監管,與中國三大運營商合作。
特斯拉數據疑云
車輛行駛數據屬于個人信息,為何特斯拉車主要不到數據?數據公布后,車主又為何質疑特斯拉數據前后不一?拍下事故過程的車主就能全額退車?
不“車鬧”就要不到數據?
圖源:車主張女士微博
梳理上海車展維權女車主張女士的維權始末不難發現,二者的維權焦點在于數據。
首先是特斯拉不主動公開車輛行駛數據的問題。
早在今年315期間,《IT時報》記者采訪了多位質疑特斯拉剎車失靈而發生事故的車主,發現更大的問題是,事故發生后,特斯拉車輛的行車數據無故“消失”。
對于因剎車失靈出現非重大事故的車主,在后續與特斯拉售后工作人員溝通的過程中,如果車主要求特斯拉提供行車數據,對方大多會以口頭或現場手寫的方式向車主告知,車主無法直接拿到數據。如果不現場錄音,車主無法對短暫出現的數據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更無法對數據提出質疑;
針對因剎車失靈出現重大事故的車主,事故當天大多以挽救生命為主,車主無法第一時間向特斯拉索要數據,更無法自證發生事故的原因。
部分車主反映,在公開調查結果時,特斯拉并未提供相關數據進行佐證,重點是,發生事故后他們的行車數據無故消失。
張女士上海車展維權獲得廣泛關注后,迫于政府部門監督及輿論壓力,特斯拉于事發后4天內就對外公布了車輛發生事故前一分鐘的數據,還做出了一份文字說明。
但反觀今年3月在天津遭遇事故的特斯拉車主劉先生,僅僅得到了特斯拉售后工作人員口述的行車數據。后續該車主多次向特斯拉售后要求提供行車數據,但至今已過去一個月仍未成功,劉先生的維權被迫停滯。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曾在3月14日發布的《關于海南碰撞事故的說明》中明確表示,在遇到執法和監管機構調查時,均會完整、真實地提供車輛相關數據。
這是否意味著,如果沒有執法和監管機構調查,特斯拉就不會完整、真實地向車主提供數據?
對于特斯拉汽車數據的歸屬,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知識產權律師游云庭認為,根據《民法典》,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
因此,駕駛特斯拉產生的行車數據,屬于個人信息。
明明屬于個人信息,車主多次向特斯拉要求提供時,特斯拉怎么就不給了?
為何數據前后不一?
擺在維權者面前的第二個問題,是特斯拉的數據遠遠不能證實剎車是否失靈。目前,特斯拉的數據解釋權歸特斯拉所有。
張女士于4月25日結束拘留后,再次對特斯拉公布的數據提出質疑,表示該數據與2月27日特斯拉工作人員向其口頭播報事發前6秒鐘數據對照,有部分數據缺失。
車主質疑特斯拉公布的數據和工作人員此前“口播數據”有差異
對此,特斯拉表示:“相關行車數據采用加密技術記錄,無法直接讀取、修改或是刪除。”
無獨有偶,天津劉先生也發現特斯拉工作人員口頭播報的數據時間與他在行車記錄儀中看到的時間有出入。
“行車記錄儀顯示3點30分52秒時,碰撞的碎片就已經滿天飛了,但特斯拉的工作人員口頭闡述的數據是在53秒后才發生了碰撞。”劉先生對此很疑惑, “特斯拉工作人員一直給我說,以特斯拉后臺數據為準,數據沒有問題。”
張女士認為特斯拉公布的并不是其車輛的原始數據,要求特斯拉公布數據來源、提取方式、制作方式及篩選原則。但截至目前,特斯拉并未就女車主提出的訴求公布更多信息。
系統異常被拍下才能全額退車?
今年春節前,一位來自遼寧的特斯拉Model 3車主王鵬親身經歷了一次“剎車失靈”,幸運的是,事故發生在自家門口,他本人沒有受傷。
“2月初的一天,我剛上車就發現特斯拉沒有了動力,剎車踩不動,車內的屏幕出現了多個警報。”王鵬說,因為沒有上路行駛,他有幸拍下了系統的各種故障提示。
《IT時報》記者在對方發來的視頻上看到,特斯拉車內中控屏幕上顯示:“牽引力控制已停用”、“已禁用自動車輛保持”、“能量回收制動已停用”、“車身穩定控制已禁用”、“轉向輔助效果已降低”等。
王鵬拍下的特斯拉異常證據
王鵬第一時間撥打了特斯拉400售后電話,對方建議斷電后重啟,但沒有恢復正常。
隨后,“客服給我說聯系美國服務器下載我的車輛文件,幫我遠程消除故障,等了不到1小時后車子確實恢復了正常。特斯拉美國公司遠程就可以獲取我的車輛信息、遠程把故障消除嗎?”
沒多久,王鵬接到特斯拉4S店的電話要求他更換ESP(車身電子穩定)系統,并被對方告知“如果不更換,可能有危險”。
王鵬的特斯拉Model 3維修單,圖源:采訪對象
“起初特斯拉售后表示,我的車子屬于正常故障,可以走三包,得知我有完整的證據鏈后竟主動建議我全額退車”,王鵬至今沒有退車的原因在于,擔心特斯拉將車子回收后賣給其他車主。
關于上述對特斯拉數據的質疑,《IT時報》記者向特斯拉公關郵箱、公關微信發去采訪提綱,對方只發來4月28日特斯拉公開聲明《關于上海車展“維權”張女士的溝通進展及事件說明》,并未就《IT時報》記者的疑問做出答復。
特斯拉中國數據中心落成疑云
圖源:IT時報
比起特斯拉與車主的數據之爭,更令人擔心的是,特斯拉車輛收集的數據,特別是涉及國家安全、地理信息等敏感信息,沒有存儲在中國大陸境內,而是存儲在海外服務器上。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上述車主反映的特斯拉數據延遲問題。
可以確定的是,特斯拉會在中國落成數據中心,但是這一數據中心何時能將中國收集到的信息全部從美國遷移到中國?是否會仿效蘋果與云上貴州的合作模式?仍舊存疑。
特斯拉正在上海自建數據中心
4月13日,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在中國發改委組織的圓桌論壇上表態,特斯拉在中國采集的數據會嚴格遵守中國對于數據管理的法律法規,實現本地儲存。
4月19日,陶琳在上海車展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特斯拉中國數據中心將于今年第二季度在上海建成。
?
一般來說,大型數據中心都需要通過地方經信委和發改委的審批,上海市經信委2019年、2020年公布的兩批互聯網數據中心項目用能指標中,均沒有特斯拉的身影。2020年6月公布的項目都要在2021年6月底前投產,接近于特斯拉公布的數據中心落成時間。
上海經信委2019年和2020年公示IDC用能指標名單,圖源:上海經信委
“名單上沒有特斯拉名字,有兩種可能性,它的數據中心是自建自用,不涉及向外銷售,所以不涉及能耗指標。另一種可能是因為地方政府特批。”接近特斯拉的產業界人士透露,目前特斯拉正在上海廠區內自建數據中心,還有部分數據托管在國外IDC(互聯網數據中心)提供商Equinix位于中國境內的服務器上。
?
距離特斯拉公布的建成時間只有兩個月,上述產業界人士猜測,特斯拉在中國第一批落成的數據中心是其自建部分。
?
上海經信委公布的第二批名單中,分配給各家的用能指標都是3000個機架,據《IT時報》記者了解,這種規模的數據中心建設至少需要10-18個月。
?
就在10個月前,特斯拉中國內部傳出消息,中國的用戶數據和認證服務將從美國遷移到中國,也就是將服務器搬到中國。為此特斯拉招聘數據中心工程師、存儲工程師、數據庫工程師等一系列信息技術運維崗位人員。
特斯拉或仿效蘋果
與中國企業合建
但是,特斯拉自建的數據中心能承擔得起如此龐大的自動駕駛數據嗎?
?
“一輛自動駕駛測試車輛每天產生的數據量最高可達10TB。”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在兩會上如此表示。10TB,等于10240GB,如果說一部普通高清電影約有2GB,那么,一輛自動駕駛車相當于每天拍5000部高清電影。
?
特斯拉2021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全球范圍內第一季度特斯拉交付了184800輛汽車,特斯拉CEO馬斯克在電話會議中表示:“我們的目標是每年生產50萬輛Model 3。”
?
特斯拉自建的數據中心可能不足以支撐如此龐大的數據量,所以外界猜測,特斯拉或將仿效蘋果模式,由地方政府牽頭,在中國大陸境內建立數據中心,采用向三家電信運營商租云的方式提供運營服務。
?
2018年,中國大陸蘋果用戶的iCloud數據正式遷移到云上貴州,一是出于監管要求,根據國內相關監管要求,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在中國境內運營時收集和產生的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應當在境內存儲;二是出于網絡優化的考量,早先幾年,iCloud數據存儲在國外服務器上時,2億多中國大陸用戶經常會出現上傳慢甚至連不上等問題。
圖源:網絡
此外,AWS、Azure兩朵國際云也是依照此要求,與國內IDC企業合作,由他們負責數據中心運營。因為中國幾年前重啟IDC(互聯網數據中心)的牌照審發工作,限制外資企業涉及數據中心運營業務,但對于外企自建數據中心并自用,并沒有作出明確規定。
?
特斯拉中國數據中心的建設模式還未明確,但是監管的態度已經非常明確。4月7日,工信部發布了《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指南(試行)》(征求意見稿)重申在國內運營中收集和產生的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必須存在國內,而且,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企業應依法收集、使用和保護個人信息,實施數據分類分級管理,制定重要數據目錄,不得泄露涉及國家安全的敏感信息。?
圖源:工信部
《IT時報》記者就中國數據中心的具體進展和規劃情況采訪特斯拉中國公關,對方表示,目前還未有官方信息,以此前特斯拉公開消息為準。
作者/IT時報記者??孫妍 李丹琦
編輯/挨踢妹?
排版/黃建
圖片/采訪對象、上海經信委、Unsplash、車主微博、網絡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