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游拿玩家當韭菜下場:收入下滑、口碑崩壞
米哈游拿玩家當韭菜下場:收入下滑、口碑崩壞
回顧整個4月份,米哈游的另一款游戲《崩壞3》一直處在輿論中心,甚至有媒體曝出玩家因對《崩壞3》外服推廣活動不滿,意圖刺殺米哈游兩位創始人。
另有媒體記者聯系上海市公安局徐匯分局工作人員求證,工作人員表示確實存在過激行為,但沒有那么夸張。截止到文章發布前,仍沒有官方公布這一事件。
不過,無論這一事件真假,《崩壞3》的外服推廣活動確實在《崩壞3》玩家中引起大量討論,大量米哈游的忠實玩家與米哈游對立,甚至有玩家跑到米哈游大樓掛橫幅抗議。
在官方賬號評論、棄坑、融號、不氪金等都還是比較克制的抵制行為,有些極端的玩家開始利用公權力,挖米哈游公司黑歷史,掛橫幅等,表達對米哈游的不滿,刺殺一事不清楚真假,不過米哈游公司確實因這一事件受到不小的影響。
二次元游戲是把雙刃劍,塑造出的IP能讓玩家投入更多感情,也讓玩家對游戲有更高的要求。為世界上所有的美好而戰的《崩壞3》,沒能守護住部分玩家心中的美好。
技術宅拯救世界?
“技術宅拯救世界”是米哈游的slogan,有些中二,不過也代表著米哈游創始團隊在技術上的執著,以及對宅文化的熱愛。憑借技術和熱愛做出的《原神》和《崩壞3》,在競品游戲中處在優勢地位。不過,從最近的《崩壞3》活動可以看出,做二次元游戲,僅憑技術和熱愛還是不夠的。
首先,《崩壞3》活動暴露出米哈游在游戲運營能力上的不足。
《原神》在海外市場的成功,讓米哈游意識到《崩壞3》的國際市場還有增長空間。此前,《崩壞3》雖然也有國際服,但是國際服流水并沒有國內高。而《原神》在國際市場的成功,正是為《崩壞3》引流的大好時機。
在這里插入一個背景,《崩壞3》在外服的游戲運營方式是本土化運營,會根據當地政策、節日設計活動,“兔女郎”活動就是外服三周年的獨有的活動。
在《崩壞3》拓展國際市場之際,增加游戲內福利與特殊劇情留住國際服新玩家,是正常的商業行為。不過對于米哈游來說,在為《崩壞3》尋找增量空間的同時,也要注意國內的運營。
如今的大環境是國內外信息差減少,由于運營方式不同,外服與國服之間免不了產生對比。在各個區域的活動設計上,米哈游還是要有一定的全局觀,避免出現某個地區福利過多,而另一地區在誘導氪金的情況。
其次,是米哈游在公關方面的問題。
我們可以先來看下事件發生之初米哈游做了什么。
據筆者了解,“兔女郎”事件最開始是因為臺服玩家嘲諷大陸玩家是韭菜,大陸玩家在與臺服玩家對線后,米哈游刪除了大陸玩家評論,仍保留臺服玩家嘲諷評論。兔女郎事件開始發酵之后,米哈游推特拉黑部分簡中用戶,刪除部分簡中用戶評論。面對B站動態的負面評論也是通過刪除處理。
而這些處理方式只會讓玩家認為米哈游在逃避問題,對玩家的反饋并沒有重視。米哈游官方對兔女郎事件絕口不提,僅在4月2日,對于臺灣一名有不當言論的coser解除合作。
對負面事件冷處理是危機公關中常見的一種操作,但也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侗缐?》兔女郎事件很明顯不適合冷處理。
一是在米哈游的兔女郎事件之前,米哈游對于玩家的不滿,就采取了很多次冷處理的方式,或者游戲內回饋一些水晶,就當做解決問題了,但這也為兔女郎事件的爆發埋下隱患。
二是負面輿論場地多。由于原有活動需要繼續推進,所以在社交媒體上,米哈游仍需要發聲,這就為事件的發酵提供場所,米哈游并不能完全消失在公眾視野中。另外,玩家自發組建的QQ群,游戲社區,知乎等平臺,成為負面輿論發酵的最佳場地。
三是“吸睛”事件不斷。某些玩家的掛橫幅、扒黑歷史、融號、刺殺等行為,讓米哈游在4月份始終有新料爆出,擺脫不了兔女郎事件的影響。
米哈游對待兔女郎事件的冷處理,反而讓負面越來越多。而在4月22日的道歉,從某些層面來說,也是一次失敗的道歉。
一是道歉選擇的時間點,正是外服周年慶結束之際,選擇在這一時間點道歉,很難讓玩家看到米哈游的誠意。而且道歉的時間點是在米哈游冷處理了很長時間之后,自己用道歉又貢獻了一波熱度。
二是在國外下架兔女郎視頻的解釋,將下架原因歸結于收到部分玩家反饋,人物設計和舞蹈動作不符合人設,并不是官方原因,將外服玩家怒火轉向國內玩家。
在沒有進入資本市場的情況下,米哈游依舊逐漸成長為國內技術頂尖,且十分掙錢的游戲企業。根據 Sensor Tower數據顯示,米哈游去年9月份上線的《原神》超越《寶可夢GO》,成為史上最快達到10億美元收入的游戲。
可以說,米哈游強于產品,但也弱于軟實力。有玩家曾這么形容米哈游的產品,“天選美工,救世建模”,可見米哈游的產品有多吸引玩家。不過也因為策劃、運營、公關等軟實力方面的缺失,導致米哈游多次出現負面事件,大量玩家與米哈游對立。
此次,米哈游因《崩壞3》兔女郎事件后院起火,4月份整體收入排名有所下降。希望米哈游能從這次事件中吸取教訓,在“技術宅”的道路上走下去的同時,也要增加在軟實力方面的投入,傾聽玩家的聲音,長久生存下去。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