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茅臺”的愛爾眼科,又一次“蒙蔽”了雙眼?
暑假,向來是摘鏡熱潮,去醫院里做近視眼矯正手術的“小患者”越來越多。去眼科第一股的愛爾眼科為孩子做手術自然是大多數家長的選擇,但大品牌就一定值得信賴嗎?
暑假,向來是摘鏡熱潮,去醫院里做近視眼矯正手術的“小患者”越來越多。去眼科第一股的愛爾眼科為孩子做手術自然是大多數家長的選擇,但大品牌就一定值得信賴嗎?
?
愛爾眼科與抗“疫”醫生艾芬的醫療糾紛尚未和平解決,近日愛爾眼科又被爆出類似的醫療事故。12歲小女孩在愛爾眼科治療過程中,左眼視網膜脫落,未來可能面臨左眼失明的危險,而“吹哨人”正是艾芬醫生。
?
如今該事件已得到當地相關部門的注意,在權威部門未公布結果之前,對事件的真想不置可否。但如此頻發的輿論下,愛爾眼科的正規性究竟有幾何?
?
醫療事故偶然變必然?患者的光明何在?
?
根據艾芬醫生的曝光得知該事件的大概樣貌。
?
從縣城奔赴桂林市的廖大姐,帶12歲女兒在桂林愛爾眼科看眼睛,在愛爾眼科視光科主任楊福建的檢查與推薦下,為女兒佩戴角膜塑形鏡(俗稱OK鏡)。然而11個月后,廖大姐女兒被發現左眼視網膜脫落。隨后在愛爾眼科院長楊帆的“建議”下,廖大姐將女兒轉到三甲醫院進行手術,最終摘除了左眼晶體,未來可能面臨左眼失明的危險。
?
廖大姐還表示,自己后來被知情人告知,所謂的視光科主任楊福建在2020年5月才取得驗光技師證,同年11月才取得醫師資格證,而她女兒驗配角膜塑形鏡的日期是2020年5月。
?
艾芬醫生對改事件的說法為,愛爾眼科將孩子推往三甲醫院做手術是在推卸責任,意味著孩子如果失明將與愛爾眼科無關。其次,愛爾眼科聘用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的人擅自從事醫療活動,觸犯了非法行醫罪。
?
據悉,桂林市衛健委相關人員表示,已經將相關報告提交給了醫政科。對當事人和“前當事人”對愛爾眼科的控訴真偽不置可否,事情的真相靜等權威部門的調查,不過愛爾眼科的類似的醫療糾紛并不少見。
?
愛爾眼科前員工曾通過艾芬醫生控訴愛爾眼科,稱其為自己選擇了最不合適的手術方式,在術后視力反下降。該員工在控訴中表示,公司為了沖刺業績,動員員工和親屬以及社會資源做屈光手術。
?
在此之前,抗“疫”醫生艾芬控訴愛爾眼科時,也曾提出愛爾眼科為自己選擇了不合適的手術方式,為其選擇了花銷更貴的白內障治療,而不是進行價格更低的視網膜激光手術,導致其視網膜脫落。
?不過以上皆為當事人單方面的說辭,愛爾眼科并未對其控訴進行正式回應。未知全貌,不予置評,但愛爾眼科已經被定型的醫療事故卻也不少。
?
根據裁判文書網數據顯示,自2014年到2020年,有75起因愛爾眼科治療過失、未盡告知義務、輔助檢查義務導致患者失明的醫療損害相關案件。“75”還只是走醫療鑒定程序的數字,根據中國醫療糾紛現狀,因沒有拿到證據,或者不懂如何維護自身權益的實際患者數量會更多。根據裁判文書網查詢,具體案例如下:
?
2017年2月,武漢愛爾眼科對王某某進行人工晶體安裝過程中,因為人工晶體大小不合適造成王某某眼部出血,又因事故發生后院方的后續準備不充足,手術從1個小時延長至6個小時,最終造成王某某左眼失明,法院判定結果為:院方醫療過失參與度60%—90%。
?
2018年,劉某在葫蘆島愛爾眼科實施左眼行玻切手術,因院方診療過程中存在過錯,導致劉某視網膜脫離,最終造成劉某左眼失明,法院判定結果:愛爾眼科醫療活動構成四級醫療事故......
?
安全類有兩大法則,墨菲定律和海恩法則,兩者共同闡釋了一個通俗易懂的道理:如果一件事有變壞的可能,我們是可以通過預防來避免它。
?
醫療事故無法避免,但卻可以預防。“75”只是個冰冷冷的數字,但對患者來說卻關乎一生,切勿把偶然變成必然,否則患者的光明何在?
?
擴張的愛爾眼科:規模化與精細化的天然對立
?
愛爾眼科的醫療事故能引起大范圍的關注,除了抗“疫”醫生艾芬的曝光外,或許愛爾眼科的運作方式,也讓外界對其能否盡量避免醫療事故有很大的疑問。
?
據《國民視覺健康》統計,我國2020年近視人口約7億人,在數量上居世界第一。其中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的近視率分別為25%、70%、85%,近視率僅次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據中華醫學會數據統計,我國60-89歲人群白內障發病率約為80%。
龐大的患者數量意味著龐大的醫療需求,然而眼科需要高度的精細化和專業化,和其他專科相比,眼科對專業設備的依賴程度極大,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購買設備。
對于綜合類的公立醫院來說,相對于其他科室,眼科的投入過大,不利于醫院的整體健康發展。故,眼科長期處于邊緣科室。而私立醫院卻可以通過資本的融資配備先進的設備,然后通過規模化和營銷增加客源等方式,攤薄成本。
?
龐大的患者數量以及相對空白的眼科市場,給了私立醫院快速擴張的機遇。眼科領域成為了醫藥行業公認的黃金賽道,眼科機構在資本的加持下迅速擴張。愛爾眼科憑借先并購再收購的“體外孵化”模式迅速跑出,成為了全球規模最大的眼科連鎖醫療機構,被稱為“眼科茅臺”。
?
然而隨著愛爾眼科規模的急速擴長,醫療糾紛也隨之增加。
?
上市公司能夠迅速規模化,對于資本而言是好事。但是對于C端用戶來說,過快的規模化可能會導致醫療機構合格醫生數量不足,以及精細化管理上的不到位的問題。
?
培育一名合格的醫生需要大量的時間,而且大量的醫生都在公立醫院。私立醫院規模的快速擴張,機構規模增速過快,但相關人才缺失,呈現出供給無法滿足需求的形態。如果采用不合格的醫生,對醫生培訓不到位的情況下,醫療診斷與治療方式也極易形成標準化、流程化。
?
標準化和流程化并非貶義詞,這在成熟的行業中很常見。然而,當下的眼科治療真的已經如此成熟了嗎?公立醫院眼科相對邊緣化可不只是單純因為設備昂貴。每個人在醫療上的需求不同,不同于發燒感冒有大致的規律且彌補成本低,眼部是人體的敏感部位,以“流水線”的方式治療特殊個體時,很可能造成醫療事故。
?
管理缺失在醫療行業中是致命缺陷,可能會導致醫療事故增加的風險,其后果對于一個人甚至一個家庭來說都是不能承受的。
?
在抗“疫”醫生艾芬和愛爾眼科前員工的控訴中,都表示愛爾眼科對自己使用的治療方式并不是最佳方案。在二人的推測中,愛爾眼科這么做的原因除了為了客單價最大化外,還有檢查不全面就妄下定論的緣故。
?
如果兩人推測無誤,那么愛爾眼科就可能存在過度醫療和流程化診治的嫌疑,從而造成特殊個體發生醫療事故。
?
在對艾芬醫生對愛爾眼科的控訴中,愛爾眼科為了賺更多的錢,為其選擇了花銷更貴的白內障治療,而不是進行價格更低的視網膜激光手術。
?
事情鬧了如此之久,但愛爾眼科至今還未對其進行回應。不過,在醫生與患者之間,醫生屬于權威,患者個人的客觀推測參考意見并不大,所以在增加“客單價”上的,沒有權威的第三方機構介入充分調查,并不能就此對愛爾眼科進行指責。
?
但愛爾眼科在產品價格上確實存在欺騙消費者的情況發生。據中國江西網報道,愛爾眼科曾因虛構原價欺詐顧客被湖北相關部門點名批評。
?
資本是逐利的,這點無可厚非,但是醫療作為一個投資周期相對較長的行業,過快規模化的同時又要保證上市公司業績穩定高速增長,又將C端患者的利益置身于何地?
?
人不等同于商品,資本圈慣用的邏輯或許并不百分百適合于醫療行業。無論是公立醫院還是私立醫院,都不能改變醫院本身的定義:即以救死扶傷為主要目的的醫療機構。而非本末倒置,以盈利為主要目的之一,把人的生命安全“等價”于商品的資本邏輯。
?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