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陣逃脫科創板,吉利有何隱情?
不管是電動車還是降低杠桿,吉利可能都要告一段落了。
來源:深藍財經
6月25日,吉利汽車發布公告稱,鑒于本公司的經營決策和戰略調整,決定撤回建議人民幣股份發行于科創板上市之申請。
并強調,本集團業務運作良好,撤回科創板上市的申請將不會對本集團的財務狀況或運營造成任何重大不利影響。
據了解,原本吉利汽車計劃在科創板上市的目的就是為了旗下智能純電動汽車品牌極氪汽車募集資金。而突如其來的撤回IPO申請,也讓業內人士猜測,極氪汽車或許尋找到其他融資渠道。
隨后在吉利汽車同日發布的自愿公布公告中也證實了這一點。公告稱,極氪智能科技董事會已決議為極氪智能科技之可持續發展探索不同的外部融資方案。
1
科創板首家車企
吉利為何放棄?
2020年9月1日,吉利汽車向上交所科創板遞交招股書,作為首家在科創板遞交招股書,并且此前已經成功在港股上市的車企,吉利汽車的招股書很快就獲得批準,從受理到完成問詢,僅用時10天不到。如果成功在科創板上市,吉利汽車將成為首家“A+H”上市的車企。但在這之后,吉利汽車的科創板上市進程卻再沒了動靜。
2021年3月31日,上交所發布公告稱,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因發行上市申請文件中記載的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需要補充提交。根據《審核規則》第六十四條(六),上交所中止了吉利汽車發行上市審核。
但被上交所中止審核后,吉利汽車并未更新招股書。兩個多月后,等來的是吉利汽車撤回上市申請以及上交所終止其發行上市審核的消息。而此時,威馬、恒大、合眾新能源、零跑等造車新勢力還在排隊科創板。
明明已經相當于拿到了科創板上市的門票,距離上市只差臨門一腳,吉利汽車卻突然選擇了放棄,有人猜測,這背后或許與科創板審查日趨嚴格有關。
2021年4月16日,證監會修訂發布針對科創板上市的《科創屬性評價指引(實行)》(以下簡稱“指引”),修訂后,要在科創板上市需要滿足以下4個條件:
1.最近3年累計研發投入占最近3年累計營業收入比例5%以上,或者最近3年研發投入金額累計在6000萬元以上;其中,軟件企業最近3年累計研發投入占最近3年累計營業收入比例10%以上;
2.研發人員占當年員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0%;
3.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含國防專利)5項以上,軟件企業除外;
4.最近3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達到20%,或者最近一年營業收入金額達到3億元。
從吉利汽車招股書披露的數據來看,滿足上述條件或許有些勉強了。
首先,招股書和吉利汽車2020年年報顯示,吉利汽車2018年-2020年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9.31億元、30.72億元和37.38億元。而同期的營收分別為1073億元、981億元和921億元。三年累計研發投入占三年累計收入的比例為2.9%,低于5%的要求。(注:其中2020年的營收和研發費用數據來自港股年報,其他數據來自招股書)
其次,專利方面,雖然吉利汽車擁有眾多專利,但是也有人認為其科技含量不夠。招股書顯示,截至報告期內,吉利汽車及其控股子公司取得主要已授權專利共計9332件,其中境內已授權專利 9,241 件、包含發明專利 2,097 件,境外已授權專利 91 件;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已登記的與生產經營相關的計算機軟件著作權共計 42 個;公司已獲得包括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中國汽車工業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在內的各類科技獎勵 36 項;公司已承擔9項國家級及省部級研發項目,包括4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雖然專利眾多,但是幾乎都是動力總成、底盤等傳統車企相關的專利技術,并非如今市面上主流的電動化、智能化汽車專利技術。因此也有人認為,沒跟上如今汽車行業主流的吉利汽車并沒有多少“科技含量”。
此外,吉利汽車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僅6.8萬輛,占總銷量的比例僅5.1%,也不符合其在招股書中宣稱的“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領先性和發展潛力。”
總體來看,4點要求中,吉利汽車最少有一項,多則有兩項不符合要求。在科創板審查加強的情況下,吉利汽車即便不撤回申請,科創板上市也存在疑問。
2
為極氪鋪路?
除了不符合修訂后指引之外,也有人猜測,吉利撤回科創板上市申請,或許是在為極氪汽車鋪路。
汽車行業,最近幾年發生翻天地覆的變化,以純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從邊緣走到舞臺中央,成為行業主流。純電動汽車是未來汽車行業不可逆的趨勢。造車新勢力接連量產交付后,傳統車企終于也跟上了大趨勢,相繼觸電。
在節能減排以及電動汽車的大趨勢下,不少傳統車企接受趨勢,擁抱變化,紛紛“觸電”,吉利汽車也不例外。
2021年3月,吉利汽車與吉利控股共同斥資20億元成立極氪智能科技公司。4月,極氪001正式在上海車展上亮相,隨后不久便宣布正式上市,一度訂單爆棚。
而在車企融資方面,近年來汽車領域中資本似乎更青睞造車新勢力。據企查查數據顯示,2020年新能源汽車領域投融資共89起,披露的融資金額近1292.1億人民幣,近十年來首次突破千億元。2021年以來,新能源汽車領域融資熱度持續,截至2021年4月,已有13起投融資事件,涉及比亞迪、恒大汽車、零跑汽車、哪吒汽車、法拉第未來等。
新能源汽車受到資本的追捧,相比之下,傳統車企似乎遭到了資本的冷遇。2019年,吉利汽車發行5億美元的優先永續債,2020年又以配售新股方式融資64億港幣,兩年合計融資金額還不到百億元,相較同期蔚來、小鵬、理想等造車新勢力的融資金額,差了不止一點點。
在此背景下,不少業內人士都認為,相比吉利汽車,旗下大受消費者歡迎的極氪汽車單獨上市或許更受資本歡迎。而此次吉利汽車撤回科創板上市申請,或許就是為極氪單獨上市鋪路。
此外,即便沒有上述兩個因素,吉利汽車或許也會因為自身風險上市受阻。
據招股書特別風險提示顯示,吉利汽車控股公司尚未取得政策制造資質。在乘用車相關業余的經營過程中,吉利汽車主要通過向吉利控股控制的目錄公司銷售整車成套件的方式,由目錄公司進一步檢測加工并取得乘用車整車合格證后銷售給吉利汽車,由吉利汽車對外銷售。
另外,吉利汽車也沒有取得“吉利”商標。吉利汽車使用的“吉利”商標主要來自控股股東吉利控股的無償授權。此外,吉利控股授權的專利中有超過8000件專利來源于吉利汽車以及其子公司與控股股東共同持有。
3
降低財務杠桿率
只能寄托于沃爾沃
據吉利汽車向科創板遞交的招股書(上會稿)顯示,此次吉利汽車計劃在科創板募資200億元,用于發展新車型、研發前瞻技術、產業收購以及流動資金補充。
明面上是為了發展新業務,但實際上,都知道是為了降杠桿。新能源汽車沖擊汽車市場,吉利汽車近三年來的經營現金流凈額和扣除年度資金開支后的自由現金流也持續下降,2020年時甚至是負數。但此前連續幾年的并購使得吉利系的財務杠桿率大幅度抬升,使吉利系融資受限。
在此背景下,回A對于吉利汽車是一個最佳的選擇。但此次撤回科創板申請,吉利汽車再想遇到能夠融資200億的機會就難了。
標普在最近一份研報中也指出,科創板上市審核終止對吉利汽車母公司吉利控股來說是一次重大挫折,吉利控股要想大幅度降低杠桿,只能依靠沃爾沃汽車和極氪等其他子公司的股權融資。
極氪目前尚未完成首批交付,顯然不能寄托吉利控股降杠桿的愿望。而子公司沃爾沃的上市計劃也因為吉利汽車的科創板IPO被擱置。隨后,原本計劃與吉利汽車合并重組卻又變為“保持各方獨立公司結構的基礎上,進行一系列業務合并及合作”。沃爾沃的上市最終寄托在瑞典斯德哥爾摩IPO。如果順利,吉利控股可從中籌措大量現金,彌補吉利汽車取消科創板上市造成的缺口。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