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程“大數據殺熟”坐實被判退1賠3 是時候對霸王APP們說不了
日前,一位消費者狀告攜程“大數據殺熟”的案件宣判,一審法院最終判消費者勝訴,意味著攜程“大數據殺熟”被坐實。
來源:科技金融在線
日前,一位消費者狀告攜程“大數據殺熟”的案件宣判,一審法院最終判消費者勝訴,意味著攜程“大數據殺熟”被坐實。
身處透明化的大數據時代,我們是幸運者,但也是“裸露”者。在享受著大數據依據喜好精準推薦心儀商品的同時,我們也面臨著大數據殺熟、隱私侵犯的諸多困擾。
日前,一位消費者狀告攜程“大數據殺熟”的案件宣判,一審法院最終判消費者勝訴,意味著攜程“大數據殺熟”被坐實。
在此案宣判之前,深圳剛剛公布《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這份近2萬字的《條例》,對民眾深惡痛絕的大數據殺熟、個人數據隨意收集、強制性推薦廣告等問題予以了重擊。
一直以來,一些互聯網應用強制索要用戶授權,過度收集用戶數據,進而利用數據對用戶殺熟、侵害用戶權益的現象廣受社會詬病。
攜程此次在“大數據殺熟”案中敗訴,深圳又率先頒布數據條例,似乎預示著一場針對互聯網大數據企業的整頓大潮正在襲來......
無可奈何的大數據殺熟
在互聯網行業,有“得數據者得天下”的說法,這也是為何很多APP在用戶使用過程中,千方百計想要收集更多用戶數據的原因。
照理來說,在用戶同意授權的情況下,通過合法收集的數據為用戶精準推薦商品,方便用戶購物,這本無可厚非。
但偏偏有不少平臺的APP,會在用戶不知情或強制用戶授權的情況下,違規收集用戶的個人信息數據。
在國家網信辦的官網上,因嚴重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而遭到下架、通報的APP隨處可見。
比如,近期被下架的國民打車APP滴滴,被實施網絡安全審查的BOSS直聘、貨車幫、運滿滿,還有此前被網信辦一批批通報的其他各類APP......
而這其中,就有部分APP會利用違規或正常獲取來的用戶數據,對用戶形成畫像,并以此分析不同用戶對價格的敏感度,進而給用戶推出同一商品的不同價格。
有時候你會發現,購買同一件商品,開通了會員的用戶,居然要比非會員用戶的價格還要高,并沒有享受到會員應有的優惠待遇,這就是“大數據殺熟”現象。
由于大數據殺熟舉證維權太難,相關行政法規又尚在制定當中,因此大部分人碰到被平臺利用大數據殺熟的情況,往往都會選擇隱忍退讓,最后不了了之。
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以“大數據殺熟”為關鍵詞進行搜索,會發現目前僅僅只有2起與之相關的案件。
一起是用戶劉某與北京三快科技公司(美團)因外賣配送費區別定價而引發的糾紛,另外一起是用戶鄭某與攜程因機票價格前后不一而引發的糾紛。而兩起糾紛,最終都以2位當事人消費者的敗訴而告終。
其中,用戶劉某還進行過二次上訴,但二審法院也對其駁回并維持了原判,原因都是兩位消費者難以舉證證明自己被大數據殺熟。
當然,也有消費者被大數據殺熟后會心有不甘,但也只能在網上爆料發泄一番,除此之外似乎別無他法。
比如在去年12月,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刷爆全網,跟上述糾紛中劉某在美團的遭遇一樣,文章作者也表示自己點外賣時,在美團上的同一家店鋪,用同一個配送地址,在同樣的時間點單,開通美團會員后,配送費不僅沒降,反而升高了。
該消費者爆料后,也只是在網上掀起了一時輿論。事后,平臺似乎并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畢竟,如今很多互聯網平臺財大氣粗,旗下APP在各領域里一家獨大,罵完還得接著用。人們對大數據殺熟無可奈何。
攜程“大數據殺熟”坐實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就在眾多消費者面對大數據殺熟不知所措之時,事情終于迎來了一絲轉機。
就在日前,一例消費者發現自己被大數據殺熟后,怒告攜程并最終大獲全勝的案件得以宣判。
7月7日,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胡女士訴上海攜程商務有限公司侵權糾紛一案。
胡女士是攜程APP的重度用戶,其一直都通過攜程來預訂機票、酒店,因此,是平臺上享受8.5折優惠價的鉆石貴賓客戶。
2020年7月的一天,胡女士跟往常一樣在攜程APP上訂購了一酒店的一間豪華湖景大床房,支付了2889元。
然而,離開酒店時,胡女士偶然發現,酒店的實際掛牌價僅為1377.63元。胡女士不僅沒有享受到鉆石貴賓客戶應享受的優惠,反而多付了一倍的房價。胡女士認為自己遭遇了大數據殺熟。
胡女士質疑,由于自己長期使用攜程預訂機票、酒店等,因此攜程是否利用用戶畫像,如價格不敏感、不索要發票等消費習慣,存在抬高價格,欺詐銷售的行為。
同時,胡女士還質疑,攜程App是否在此前消費中也存在“大數據殺熟”行為,或對其他消費者存在“大數據殺熟”。
為了維護自身權益,胡女士將攜程以采集個人非必要信息,進行“大數據殺熟”等為由告上法庭,要求攜程退一賠三,并在APP為其增加不同意“服務協議”和“隱私政策”仍可繼續使用的選項,以避免攜程采集其個人信息,掌握自己數據。
據庭審視頻,攜程表示,該酒店產品的提供方和收款方為其關聯公司“上海赫程”,赫程對產品供應商結算2600元,收取服務費289元。供應商則表示,該價格較高是因為當晚預訂房間比較緊張,其主張攜程不存在欺詐侵權。
不過,法院認為,攜程APP作為中介平臺,對酒店的價格有如實報告義務,但其未如實報告。攜程向胡女士承諾鉆石貴賓享有優惠價,卻向胡女士展現了一個溢價100%的失實價格,未踐行承諾。
同時,新下載攜程APP,用戶必須點擊同意攜程“服務協議”“隱私政策”才能使用,不同意就會直接退出,法院認為攜程是以拒絕提供服務形成對用戶的強制。
而且,攜程還要求用戶特別授權攜程及關聯公司、業務合作伙伴共享用戶的注冊信息、交易、支付數據,并允許它們對用戶信息進行數據分析,且對分析結果進一步商業利用。
從攜程APP要求用戶授權收集的個人信息來看,其中包括日志信息、設備信息、軟件信息、位置信息等等。攜程要求用戶許可其使用用戶信息進行營銷活動、形成個性化推薦,同時要求攜程將用戶的訂單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形成用戶畫像,以便攜程能夠了解用戶偏好。
法院表示,上述信息屬于非必要信息的采集和使用,其中將用戶信息分享給攜程可隨意界定的關聯公司、業務合作伙伴,既無必要性,又無限加重用戶個人信息使用的風險。
最終,攜程被判向胡女士退一賠三,并且修訂攜程旅行APP的“服務協議”和“隱私政策”,去除對用戶非必要信息采集和使用的相關內容。
大數據又一輪整治風暴來襲
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的互聯網用戶已達9億多,占到全國人口的六成以上;各類應用程序APP數量有數百萬之多。
然而,互聯網企業通過海量APP掌握用戶個人信息數據后,在賦能行業、顛覆行業的同時,也帶來了大數據殺熟、隱私侵犯、行業壟斷、數據黑產等頻頻亂象。
事實上,早在去年,針對互聯網大數據企業的監管大幕就已拉開。
去年11月初,螞蟻集團IPO被叫停,后監管部門又兩次約談螞蟻集團,要求螞蟻集團整改從理財、消費者信貸到保險在內各項金融科技業務,并回歸支付本源。螞蟻集團需依法設立金融控股公司,嚴格落實監管要求,確保資本充足、關聯交易合規。
同年12月,市場監管總局又依據《反壟斷法》對阿里巴巴集團以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立案調查。之后,市場監管總局對阿里巴巴處以其2019年中國境內銷售額4557.12億元的4%,計182.28億元的巨額罰款。
同時,監管要求阿里巴巴圍繞嚴格落實平臺企業主體責任、加強內控合規管理、維護公平競爭、保護平臺內商家和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方面進行全面整改,并連續三年向市場監管總局提交自查合規報告。
監管基于反壟斷、防范金融風險而對阿里系開出的第一槍,可以看作是監管對互聯網巨頭整頓的開端,而今互聯網大數據又迎來一波大力整頓。
2021年6月29日,《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審批通過,并且擬定于2022年1月1日起執行。
這則近2萬字的《條例》,主要涵蓋個人數據保護、公共數據共享開放、數據要素市場培育和數據安全四個方面,每一個部分都觸碰到了當下數據領域的核心。
對民眾深惡痛絕的大數據“殺熟”、個人數據隨意收集、強制個性化廣告推薦等問題,《條例》也有明確規定并對違規行為予以重罰。
比如,針對數據要素市場“大數據殺熟”等競爭亂象,該條例明確規定,市場主體不得使用非法手段獲取其他市場主體數據,不得非法收集其他市場主體數據提供替代性產品或者服務,不得通過數據分析無正當理由對交易條件相同的交易相對人實施差別待遇。
違反上述規定拒不改正的,會被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上一年度營業額5%以下罰款,最高上限設為5000萬元。
深圳在大數據整治方面打完頭陣后,國家也出手了。
2021年7月2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修訂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公開向全民征求意見。
《意見稿》里提到,商家不得有價格歧視、哄抬價格、價格欺詐等行為,否則罰款最高可達到經營者上一年度銷售額的10%,對電商平臺則是處以上一年度總銷售額的1%以上5%以下的罰款,若是“殺熟”情節嚴重的,甚至會被吊銷營業執照。
《意見稿》一經發布,各個電商平臺的股價出現了不小的跌幅,不少網友直呼痛快。
隨著大數據相關行政法規的悉數落地,未來各大互聯網平臺的APP“廣告過度”、“非法收集隱私信息”、“不全面授權就不給用”、“大數據殺熟”等問題將會越來越少。我們也期待相關法規能夠早日出臺實施,殺一殺這股歪風邪氣!
聲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轉載請注明出處。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