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總經理親自寫小說,愷興文化九成業務靠知識產權改編,一本小說購入成本千萬元
在泛娛樂產業,IP居于產業鏈最頂端,尤其是近年來許多電影、電視等影視作品皆是由高人氣網絡小說改編而成。
來源:藍鯨財經
作者:王曉楠
在泛娛樂產業,IP居于產業鏈最頂端,尤其是近年來許多電影、電視等影視作品皆是由高人氣網絡小說改編而成。
近日,專注網絡小說改編的愷興文化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愷興文化”)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據了解,此次募集資金除了用于擴大文學體裁覆蓋范圍提升知識產權儲備外,愷興文化還用于擴大作家群體,以及對價值鏈內下游公司的潛在投資、收購或共同成立的合營企業提供資金等。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就2020年收入而言,愷興文化于中國網絡文學知識產權運營市場排名第十位,市場份額為1.5%。而最大的行業參與者市場份額為61.5%,并且前五大行業參與者的市場份額為82.9%。
因此,對于前有行業巨頭強大的“一家獨大”,后有同級別對手“你追我趕”,近幾年愷興文化可以說是“夾縫生存”。
一本小說收購成本千萬,副總經理親自寫小說
愷興文化是一家網絡文學知識產權運營公司,主要專注于物色及發展網絡文學作品以改編成各種娛樂形式,如電影、電視及網絡劇、動漫、個人計算機及手機游戲,以及向網上閱讀平臺授出公司的文學作品許可。
目前,愷興文化自行開發及收購的知識產權包括《女總裁的貼身高手》《吃雞戰場》《造化之門》《龍符》等。此外,公司還與包括掌閱、書旗小說、咪咕文學在內的41個網上閱讀平臺,進行內容分發或授權改編合作。
2018年-2021年6月20日,愷興文化在知識產權儲備中分別有288項、425項、466項及483項,除了2019年較2018年增長了近50%以外,隨后增速逐年下降。此外,在愷興文化的483項知識產權中,有17項「S類」、15項「A類」。
一般而言,收購「S類」知識產權為1000萬以上,而「A類」知識產權在500萬-1000萬。愷興文化在招股書中表示,2021-2023年公司將每年收購兩到三個「S類」知識產權和兩到三個「A類」知識產權,題材涵蓋玄幻、仙俠、言情等。這也就意味著,愷興文化要完成以下收購計劃,其成本將要超過億元。
招股書顯示,施人愷及陳向真為愷興文化的共同創辦人,分別為公司的非執行董事及執行董事,二者直接或間接持有公司30%以上股權,被視為一組控股股東,并且為一致行動人士。此外,港股上市公司中手游科技也是愷興文化的股東之一,持股比例為0.27%。2020年,公司向中手游科技授出公司文學作品《源世界之天狼墟》的許可,以供開發個人電腦及手機游戲。
有意思的是,作為以內容為王的愷興文化,其副總經理更是親身上陣寫小說并拍成電影。周麟筆名為飛火,于2018年完成《吃雞戰場》,隨后于2019年獲改編成網絡電影。不過根據招股書,現年32歲的周麟,在2016年加入愷興文化前,其專業與當前所從事的工作相關性并不強。2011年7月,周麟以采礦電機專科文憑畢業,隨后于同年12月取得了法律學士學位,加入公司之前,周麟曾從事過電子閱讀服務及網上相關技術咨詢有關的工作。
九成業務靠知識產權改編,過度依賴產業上下游
2018-2020年,愷興文化的收入分別為6154.7萬、7889.8萬和8971.2萬,年內盈利1027.9萬、2535.6萬和2489.6萬,同時,公司毛利率分別為37.6%、49.3%和45.1%。顯然,在2020年這個“宅經濟”大年,愷興文化不但沒有收獲額外效益,公司還遭遇了營收與盈利增速雙雙下滑。此外,2020年,閱文集團、掌閱科技、中文在線的營收分別有85.26億、20.61億、9.76億,相比之下愷興文化的體量比較小。
從業務端來拆解來看,愷興文化的收入來自知識產權改編許可和網上閱讀許可兩大板塊。近年來,公司的收入不斷向知識產權改變許可偏移,2018-2020年該業務分別實現營收4154.9萬、6424.5萬和8325.5萬,占比67.5%、81.4%和92.8%,可以說公司九成業務來自知識產權改編。
而網上閱讀收入分別為1960.1萬、1425.2萬、644.5萬,營收占比越來越小,到了2020年只有7.2%。據了解,愷興文化旗下的網文平臺主要是透過公司于2014年創立的創別書城開展業務,2018-2020年分別占公司總收益的12.7%、1.3%及0.1%,收入逐年下降。于是,愷興文化在2020年11月向控股股東施人愷以2.7萬價格轉讓了創別書城。
盡管,愷興文化知識產權來源廣泛,但業績的主要貢獻者還是少數供應商。2018-2020年,公司向5大供應商采購金額占比分別達到64%、88.4%及92.9%,向最大供應商采購的金額則分別占同期采購總額的約18.3%、34.7%及41.5%。下游來看,五大客戶的收益分別占2018-2020年總收益的約70.7%、82.2%及82.5%,來自最大客戶的收益則分別占同期總收益的約29.1%、60.4%及31.5%。
由此可以看出,愷興文化不但依附于上游對知識產權持有人及作家,同時依賴下游提供內容改編及許可費為代價發布作品的閱讀平臺。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愷興文化這種以經營網絡文學知識產權為主要內容的公司來說,無形資產在公司總資產中的比重勢必較高,并且愷興文化的無形資產主要包括網絡文學作品的版權、游戲版權及公司財務管理購買的軟件。
2018-2020年,公司的無形資產分別為8362.8萬、1.2億和1億。其中,2019年較2018年增長42.98%主要由于知識產權改編許可業務的發展及擴張所致,由2018年的295項增加至2019年的426項;而2020年較2019年減少16.06%,主要是由于攤銷增加以及減值虧損所影響。
另外,愷興文化大部分投資用于購買無形資產,2018-2020年,公司投資活動所用現金凈額為4930萬、7030萬和6510萬,其中購買無形資產的款項分別為3050萬、7470萬和6040萬。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