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星爾克背后的比酷,“高調”的幕后推手?
被“網友自發”推上熱搜的鴻星爾克,背后疑似有著社交營銷公司推手。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APP
被“網友自發”推上熱搜的鴻星爾克,背后疑似有著社交營銷公司推手。而這家新三板上市廣告公司,正大舉擴張沖擊精選層,看似不符合行規的“幕后到臺前”,或許也是其“高調”基因的一部分。
在鴻星爾克爆火出圈,廣大網友鼎立支持之際,卻有一家公司跳出稱,此事是自己為鴻星爾克做的營銷。
7月25日,微信公眾號“比酷傳播”發表推文,主動“認領”了鴻星爾克近期的“熱搜”,暗示著看似是網友自發,其實背后其實有自己作為廣告公司的操盤。
這家名為比酷的廣告公司聲稱自己在為鴻星爾克提供社交傳播服務,并在文中透露:“10年前的凡客,8年前的寶潔,6年前的聯想,3年前的支付寶,2年前的抖音,1年前的羅永到今天的鴻星爾克,都能看到比酷的全力以赴。”字里行間似乎透露出,鴻星爾克事件背后的營銷意味。不過,很快該文便被刪除。
圖源:比酷傳播公眾號(已刪)
有趣的是,經環球老虎財經調查,該公司是為數不多的“上市廣告公司”,目前正在沖擊新三板精選層,而其創始人曾是一位想法天馬行空的音樂人,似乎也為其高調大膽的風格找到了原因。
鴻星爾克的“出圈”與爭議
根據比酷傳播的介紹,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品牌社交”的創新傳播機構,為500強品牌客戶提供:"社交熱點"、"社交直播"、"社交電商" 三種創新整合傳播服務,從而幫助品牌促進社交關系(公共關系&用戶關系)、擴大社交經濟規模、加速商業成功。
其跳出來“認領”的鴻星爾克事件,或許正是這樣一個“社交熱點+直播+電商”的極佳案例。先來回顧一下事件經過。
7月22日晚,#鴻星爾克的微博評論好心酸#沖上熱搜首位,起因是鴻星爾克為支持河南抗災捐款5000萬元物資,但網友卻擔心鴻星爾克業績不佳仍大額捐款,故在其官微下紛紛留言,并自發前往淘寶、抖音直播間購買產品。
據第三方統計數據,當晚鴻星爾克抖音官方直播銷售總額達到了901.6萬元,而此前鴻星爾克淘寶直播間觀看數只有幾千,淘寶直播觀看數達到了201萬元,淘寶直播間粉絲也一舉增至763萬,此后數據還在進一步增長。
此后,鴻星爾克董事長吳榮照親自現身,呼吁網友理性消費,并回應捐贈相關爭議。整體來看,該事件對于鴻星爾克的影響一定是正面積極的,令這個沉寂已久的國產運動品牌,在各大社交平臺重新“火出圈”。
然而,在“鴻星爾克事件”僅僅過去3天,熱度還沒有完全消退之際,比酷傳播卻跳出來聲稱自己是“幕后推手”。
有分析觀點指出,從企業甲方的角度,聘請公關傳播服務業負責策劃傳播本無可厚非,而幕后推手主動站出來這是否屬于越界,卻一直有爭議。
“尤其是當一個品牌傳播案例還沒結束,就站出來認領自己是幕后推手,這應該屬于行業大忌,不僅會讓已經傳播的‘故事’失去真實性,讓當初狂熱相信‘傳播故事’的粉絲們,遇到這一盆冷水,會激起更大的反噬效果——當初有多熱情,此刻就會有更高漲的熱情。”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也有可能只是“碰瓷蹭熱度”。有可能該公司確實服務鴻星爾克,但不一定是全案,即使是前段時間爆火的蜜雪冰城,背后的華與華也不敢打包票說全是自己的功勞。
業內人士進一步指出,一般情況下,這種現象級事件不是單個營銷公司可以做出來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但無論該消息是否真實,只要網友與消費者“相信”鴻星爾克背后存在“社交營銷”推手,內心情感肯定會大受打擊。
至于比酷這邊,除了鴻星爾克以外,被公司“出賣”過的品牌還有一些。
在公司簡介中,比酷傳播大方表示,曾打造了閑魚“循環工廠”IP 系列跨界合作、支付寶狗年“集五福”等案例,也成功服務羅永浩、劉濤、陳赫、高偉光等大型直播專場。
圖源:比酷傳播公眾號
合作伙伴方面,比酷聲稱,提供整合營銷服務的客戶包括螞蟻金服、字節跳動、可口可樂、寶馬、萬豪、伊利、李寧、寶潔、聯想、滴滴等品牌,環球、華納、騰訊影業和二十世紀福克斯等好萊塢電影,阿里健康、天貓大藥房、愛爾康、和睦家醫院等大健康機構。
截止發稿,上述企業方面均未對此公開承認或回應。
曾被新浪看上的“音樂人”
資料顯示,微信公眾號“比酷傳播”的公司認證為“北京比酷天地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據悉,比酷傳播成立于2011年,主營業務是互聯網整合營銷業務,即以社交媒體為核心,整合公關、代言、活動、電視廣告、戶外廣告等多維度營銷模式,為客戶的品牌或產品提供定制化整體營銷服務。
有趣的是,比酷傳播的創始人及CEO齊剛此前是一位頗有才華的“音樂人”,其經歷與市場營銷幾乎毫無關聯。
資料顯示,齊剛生于中國北京,自幼酷愛音樂,擅長鋼琴、笛子、簫等多種樂器及音樂制作。其畢業于挪威Stavanger大學音樂系,2002年開始制作純音樂唱片,其作品《愛與希望》甚至獲得臺灣金曲獎唱片。
此后,齊剛前往瑞典皇家理工學院計算機系讀研深造,并創辦“巴赫實驗室信息技術服務公司”,任中國區總經理,主要提供多媒體內容搜索技術服務,與市場營銷領域依舊沾不上邊。
事情的轉折發生在公司成立的2011年,齊剛遇到了貴人——新浪微博創新基金負責人李嵩波。
據悉,該基金是新浪在2010年底成立,主要用于孵化“微博生態圈”。其LP陣容頗為豪華,包含新浪、紅杉資本、IDG資本、創新工場、云鋒基金、德豐杰等。第一期基金規模為2億元人民幣,新浪出資1億元,占50%。
彼時風頭正盛的新浪,投資風格只有兩個字:任性。根據當時的報道,與其他投資機構相比,微創投的投資標準是—依賴行業經驗,不關心財務數據,只看團隊或個人,以及產品與微博平臺的匹配度,靠“識人術”。
令人驚奇的是,當年已31歲的齊剛表示,在和新浪接觸之前,不僅沒有產品,也沒有思路,甚至全公司只有他一個人,可謂“空手套白狼”。他總結出能獲投資的原因也非常感性:第一,我懂新浪;第二,我愿意在這個方向里死磕五年;第三,我已經是6歲孩子的父親,完成了人生的各項大事,整個人的狀態非常穩定。
令齊剛自己都感到“意外”的是,在整個審核過程中,他基本上一路綠燈。當年10月,比酷就拿到了新浪的風險投資確認書。那時,新浪正為了維護建設平臺,不斷“燒錢”飛奔。
事實上,齊剛的“我懂新浪”,也只停留在用戶層面。據其表示,1998年,也就是他17歲的時候,就作為音樂和技術兩個論壇的版主,見證了網絡社區由論壇-聊天室-博客-微博的三年式轉換。
根據另一份齊剛在2012年接受的采訪,他由于“荒無人煙”的孤獨感,賣掉國外創業公司的股份。回國后與某公司平臺合作,開發出了“鬧太套”、“鬧Ta一下”兩個小應用,共產生了30萬人次的使用量,或許正因此引來了微創投。
難得的是,新浪式微并退出后,齊剛張揚大膽的風格依舊保持至今。比酷傳播似乎無懼近兩年大環境的冷淡,正顯示出積極的擴張勢頭。
目前比酷在在北京、杭州兩地均擁有辦公室,員工近兩百人。在經歷疫情沖擊,廣告同行大多節衣縮食之際,公司在去年12月高調完成了杭州辦公室的搬遷升級。
另外,去年底開始,公司在第三方平臺密集發布招聘啟事,截至目前,仍在大量招聘從文案美術、客戶執行、到人事管理的全環節崗位。
資本市場“玩家”
作為一家做“社交營銷”的廣告公司,比酷似乎深諳資本運作之道。
2015年8月,也就是成立的第四年,比酷傳播成功掛牌新三板,成為了業內為數不多的“上市廣告公司”。業績方面,公司去年營業額超 1 億元,同比增長 29.85 %。
值得一提的是,比酷還積極向外投資,布局不止傳媒行業,甚至涉及醫療與新能源等熱門賽道。
其在公司介紹中重點指出,公司持續投資商業能力:MCN 共創與服務機構“聚聚傳媒”, 擁有“醫療咨詢”資質的“卓悅健康”,提供新能源汽車租賃與充電解決方案的瑞程新能。
圖源:比酷傳播公眾號
據悉,公司目前正沖擊精選層,于2021年1月進入輔導,輔導機構為東北證券,不過過程略有曲折。
去年12月,比酷股份提出擬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精選層掛牌時,其最近2年(即2018、2019年)的財務數據尚不符合股票公開發行并進入精選層的財務條件。
而最新財報數據顯示,公司似乎已經滿足精選層小IPO的“敲門磚”。
根據去年年報,公司2019年度、2020年度經審計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02億元、1.47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增長率為44.69%,最近一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393.28萬元,符合《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分層管理辦法》第十五條掛牌公司進入精選層之財務指標(二)的要求。
另外,為了優化財報狀況“備考”,比酷股份近期也是調整動作頻頻。
7月16日,比酷股份公告稱,為優化公司管理架構,降低運營風險和節省運營成本,擬對控股子公司北京異彩靈動廣告有限公司撤資。完成后,公司不再持有異彩靈動股權。此前,比酷股份持有該子公司股權比例為60%,認繳及實繳出資額均為197萬元。
于是,有業內人士猜測,近期該營銷代理公司的加速擴張,以及“從幕后到臺前”的高調官宣,是否都是其為了申報精選層,而“沖業績”、“造勢”?
責任編輯?|?曹婧晨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