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Z世代的“腦白金”?
賽道的火熱,資本的加持,不禁讓人疑問,保健品行業怎么又火了起來?曾經讓史玉柱、宗慶后和鐘睒睒等“巨富”都完成原始資本積累的保健品,在今天依然是一門好生意嗎?誰又能成為Z世代的“腦白金”?
文/段然?來源/商業數據派
“熬夜敷面膜、啤酒加枸杞、蹦迪戴護膝”,這些 “朋克養生”的操作在年輕人的身上展現的淋漓盡致,邊“作”邊“補”的生活方式也正逐漸被越來越多“愛玩又惜命”的年輕人所選擇。
?
于是,不少營養品品牌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資本也在批量押注這個“腦白金”賽道。
?
近日,興趣營養品品牌“Hala哈啦”(以下簡稱Hala)完成了2000萬元種子輪融資,由金沙江創投、KIP中國基金聯合領投,險峰長青跟投。
?
《商業數據派》發現,不僅僅是Hala,薄荷健康、minayo、超級零等都在近一年陸續獲得融資。在融資輪次上,大部分公司均處于A、B輪等初級融資輪次,但吸引來的投資方包括紅杉中國、GGV紀源資本、IDG等多家知名投資機構,可見賽道的吸引力之大。
(數據來源天眼查|商業數據派制圖—不完全統計)
此外,大部分保健品公司均成立于2018年前后,在產品特點上主要呈現為代餐、軟糖、飲品、含片等形式,而這些產品的共同點在于其對標用戶為年輕消費者。不同的是,部分公司并不僅僅經營產品,還會為消費者制定7-15天不等的輕食計劃。
?
可見為了迎合新時代的消費主力,保健品公司也是“拼”了。
(部分品牌產品截圖|來源:淘寶)
賽道的火熱,資本的加持,不禁讓人疑問,保健品行業怎么又火了起來?曾經讓史玉柱、宗慶后和鐘睒睒等“巨富”都完成原始資本積累的保健品,在今天依然是一門好生意嗎?誰又能成為Z世代的“腦白金”?
保健品為什么是個好生意?
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營養保健品行業市場規模達2227億元,同比增長18.4%,過去3年規模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復合增長率約為17.5%。預計未來五年,受益于消費升級、人口老齡化及健康意識的提升,整個行業有望保持15%的較快增速,到2021年行業規模將達到2510億元。
保健品憑借著成本低、利潤高,需求量大的特點,一直被創業者們認為是一樁好生意,根據海通證券的《2019年食品業年報》顯示,2019年中國食品業的平均毛利率為47.66%,傳統醫療的毛利潤在70%左右。這使得部分投資者保守估計,保健食品的毛利率介于食品和傳統醫療之間。
?
以保健品品牌”湯臣倍健“為例,2020年該企業的毛利率為68.82%;2019年的毛利率為65.78%,印證了保健品是高利潤的“黃金賽道”。
(湯臣倍健毛利率/凈利率 ?圖源:億牛網)
依托于保健品的高利潤,也讓中國三位“巨富”企業家收獲了人生轉折點的“一桶金”,他們分別是史玉柱、宗慶后和鐘睒睒。
?
作為巨人集團的創始人史玉柱早年間的生意已經是風生水起,1997年,由于為巨人集團建造72層的辦公大廈,史玉柱將全部資金都投入到這棟大樓,但這座大廈最終只建造了3層。35歲的史玉柱也因此陷入了資金鏈斷裂、負債2.5億人民幣的重大危機。而1997年,中國城鎮人口的年平均工資也只有5196元,對比便可得知,那時2.5億負債要想“翻身”實在是難。
?
然而,痛定思痛的史玉柱決定進軍保健品行業,兩年后,他靠著“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這句洗腦的廣告語東山再起。
?
“要想做出有效果的廣告,就要充分了解消費者。”史玉柱秉承著這樣的想法,花三個月時間奔走于各個省份,從城里到鄉下他跑了個遍,特意找老人聚集的地方,比如公園、廣場,和他們聊天,問有他們關于保健品的問題,從他們的回答中史玉柱也得到了兩個非常關鍵的信息。
?
第一是大多數老人對保健品不抗拒,甚至還很想吃;第二是大多數老人自己舍不得買,如果孩子能給自己送,那么他們也會非常開心。得知了這兩點后史玉柱就明確了自己的宣傳對象,不是老年人而是年輕人,廣告詞就圍繞著老人希望兒女給自己送保健品這個核心來策劃,后來產品正式推出,又撞上過年,給父母送腦白金這件事已經深刻的印在了很多年輕人的腦子里了,沒多久就創下了1個月上億的銷售額。
此后“腦白金”開始家喻戶曉,而史玉柱也迅速還清了債務,個人資產更是突破了500億。
?
另外,還有人們所熟知的宗慶后和鐘睒睒,二者賴以發家的產品均屬保健品行業——娃哈哈口服液和養生堂龜鱉丸。1990年,宗慶后的娃哈哈口服液成功實現年產值超1個億,凈利潤超2千萬,并一舉成為全國500家最佳經濟效益工業企業排行中的第85名;而鐘睒睒的龜鱉丸僅用了2013年一年時間,就賺了1000萬元,成為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
或許自那時起,保健品就被打上了“暴利”的標簽。如今二十年過去了,中國的市場上又掀起了一股“保健品”的浪潮,但時代變了,“保健品”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現在還是好生意嗎?
仍然是好生意,只是很難再跑出下一個“腦白金”了。
這屆號稱“干啥啥不行,保命第一名”的Z世代年輕人(95后~05后)逐漸開始步入職場、走向社會,在“996、007”的高強度工作狀態下,脫發、肥胖、睡眠不規律、皮膚亞健康成為了這屆年輕人的“痛點”。
?
針對身體出現的種種“預警”,年輕人們開始走上了自救之路,這也成為了年輕人開始注重養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說,相對“腦白金”的老年群體和“娃哈哈口服液”少兒群體,現在保健品的群體已經轉移到了年輕人身上。
?
年輕人群體本身更容易接受新興事物,并且脫發、肥胖、抵抗力下降等多種問題的存在讓他們的需求也變得多元,所以保健品要想讓年輕用戶心甘情愿的掏腰包,首先在品類上就得做出不同。而這一點也被市場上大多數廠商發覺,所以軟糖、飲品、咀嚼片、噴劑等不同形式的產品逐漸成為了商家們想要突破的產品賣點。
?
此外,近年來在社交媒體、短視頻火熱的背景下,品牌推廣的門檻大幅降低。以國貨彩妝品牌完美日記為例,通過小紅書、抖音、B站、直播KOL進行在線社交并開展營銷活動,截至2020年9月30日,超過15000名KOL與完美日記進行過深度合作,其中有800位KOL的粉絲數超過100萬,成為其打造爆款產品的重要手段。
?
年輕消費人群不僅僅能夠在博主那里獲得種草推薦,同時還能直接下單,迅速完成交易閉環。
(截圖來自抖音/小紅書)
大部分年輕人在被博主“安利”后,抱著嘗試的態度購買,盡管自己的身體沒有問題,但“還想變得更好”心理促使自己下單。如在抖音熱賣的“多燕瘦”減肥產品,均價270元左右。從第三方電商數據分析平臺發現,在抖音平臺2021年6月份的零食榜單上,多燕瘦零食旗艦店預計銷售額高達3677萬,銷量十分可觀。
?
然而,隨著下場的玩家增多,行業內部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這便生成了一個新的現象——難以產生爆款產品。薄荷健康創始人馬海華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坦言“未來中國食品飲料消費領域里,消費者的興趣變化會越來越快,再難出現一款單品賣20年的情況。”
?
廠家們的產品大同小異,尤其是在明確年輕人為受眾群體后,各廠商所推出的產品均打著“解決年輕人痛點”的旗號,保健食品品類并未做出爆款產品,行業內的獨角獸還未顯現。
?
整體來看,在激烈的競爭下,玩家們若想在短時間內打出一款新的“腦白金”并非易事,但如何做出Z世代的“腦白金”是品牌們正在思考的新問題。
誰是Z世代的“腦白金”?
市場競爭激烈,如何真正戳中年輕人的消費痛點,激發購買力?
minayo創始人胡然曾表示,只有把保健食品做的像零食一樣,消費者才會放心享用,并且不會產生“長胖”、“不健康”的心理壓力,進而解決傳統保健品難以長期堅持的痛點。
?
所以零食化、便攜分享裝,成為產品升級的新方向,用粉劑、果凍、飲料、軟糖等多種形式代替藥劑、片劑、大瓶裝、大袋裝營養保健產品,成為了一種新趨勢。一時之下,“保健品+零食”又成為了廠商追求的新CP,在達到保健增益效果的同時,消費者的味蕾也可被滿足。
?
這也是新興保健食品品牌minayo的目標,minayo的核心消費者為18-25歲的1-3線城市女性用戶,占全部消費人群的70%,之所以設定這樣的目標,表現出了minayo成功抓住了年輕女孩們對“瘦”的追求,并圍繞這一核心訴求點推出了一系列產品——熱控片、抗糖飲、益生菌酸奶片、綜合維生素軟糖、膳食纖維咀嚼片等。
?
據悉,minayo的產品于2020年8月上線,次月銷售額即突破兩百萬,目前單月復購率已超過30%。
?
而“薄荷健康”的營銷方式仿佛也和minayo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薄荷健康于2008年在上海成立,最早從互聯網食物數據庫和體重管理工具起家, 據36氪此前報道,薄荷健康應用平臺累計注冊用戶超1.2億人,日均活躍用戶數達200萬人,月均活躍數達到1000萬人。
?
值得注意的是,薄荷健康的典型用戶也為年輕都市女性,占比超過80%,依托于用戶基礎,薄荷健康逐漸走上了“賣保健品”的商業化轉型之路。
?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薄荷食物數據庫涵蓋63萬種食材、菜肴及包裝食品數據,同時參考歐美日韓等地區的健康飲食理念,結合目標用戶日常高頻場景,做針對性的品類和產品的規劃,現已實現健康主食、健康零食、功能性補劑等基本款產品的全覆蓋。
?
領投LemonBox的熊貓資本創始合伙人李論曾表示,“在投消費品項目時,很看重兩點,一是新增市場需求是否足夠大,這決定了利潤天花板;二是商業模式是否具有創新性,這決定了能否搶占市場份額。”
?
其實保健食品的商業模式在國外市場早就跑通了,只是中國還處于初期發展階段,在歐美、日本,功能性保健食品已經成為一種日常消費品,但近年來,隨著年輕人養生意識的覺醒,營養保健食品賽道的“精細化”發展才被逐步鋪開。
?
說到保健品,就不能不提自然健康營養品牌Swisse,早在2015年前,Swisse的產業鏈在澳大利亞就已經達到了成熟的狀態,2015年加入中國健合集團后,逐步開始進軍中國市場,2019年,Swisse在中國區的銷售額已經超過了總銷售額的一半,達到20個億;2020“雙11”,Swisse銷售額穩居天貓、京東、唯品會、考拉海購四大平臺營養保健品類榜首,之所以會取得這樣的戰績,主要得益于Swisse在初入中國時打下的牢固的營銷根基。
Swisse步入中國時,抓住了中國電商爆發的紅利期,在天貓、考拉、京東等平臺上發力,很快就成為線上維生素、草本及礦物補充劑(VHMS)市場居領導地位的健康品牌。此外,Swisse定位清晰,力圖打動年輕消費者,如專為年輕職場人士打造的Lifestyle零食、Swisse口服精華啫喱&精華飲,也有為年輕時尚人士推出的美容營養品等。
?
明眼人一眼就能發現,其實中國的營養、保健品品牌大多都采取了類似Swisse的營銷模式以求突圍。
?
不過,再回到最初的問題,誰才是Z世代的“腦白金”?
?
從過去到現在來看,其實保健品與生俱來的一大痛點就是,消費者食用過后,其效果并不會同藥品一樣立竿見影,短時間內看不到明顯效果會讓消費者產生挫敗感、難以堅持,但是不堅持就無法看到效果,因此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
98年的喬喬在讀高三時,媽媽逼迫她吃葡萄籽、VC等各種保健品,“葡萄籽真的很難以下咽,太難吃了,堅持了半個月左右也沒有看到效果,果斷放棄,感覺這就是個智商稅的東西”喬喬對《商業數據派》抱怨道,有著和喬喬一樣感受的消費者不在少數。
?
不難發現,雖然市面上的保健品品類不少,功效也不盡相同,但是大部分消費者在購買時還是抱著嘗試的心態,鑒于保健品本就不是剛需產品,其實短期內并不能真正做到較高的用戶黏性。
?
根據前瞻工業研究院的數據,中國功能性食品(保健品)滲透率只有20%,粘性用戶只有10%。
?
總體來看,國內保健食品市場潛力巨大,但如今Z世代的保健品品牌多到讓人眼花繚亂,90%的品牌或許都是“曇花一現”,哪些品牌能歷久彌新成為Z世代的腦白金?資本和消費者都在用腳投出了自己的一票。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