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掃地僧”到“掃地茅”,科沃斯的內核變遷
2014年,時任諾基亞CEO約瑪·奧利拉在記者招待會上公布同意諾基亞被微軟收購時潸然淚下地說:“我們并沒有做錯什么,但不知為什么,我們輸了。”
來源/互聯(lián)網那些事
2014年,時任諾基亞CEO約瑪·奧利拉在記者招待會上公布同意諾基亞被微軟收購時潸然淚下地說:“我們并沒有做錯什么,但不知為什么,我們輸了。”
對于日新月異的科技行業(yè)來說,這句話似乎永遠不會過時。
9月15日,掃地機器人龍頭品牌“科沃斯”在發(fā)布會上,發(fā)布了兩款家用服務機器人,其中“科沃斯地寶X1”,宣傳稱搭載了很多高大上“首創(chuàng)”技術。
科沃斯CEO錢程甚至表示,這次發(fā)布會將成為家用服務機器人3.0時代的開始。
但遺憾的是“科沃斯”9月15日收盤價僅為144.55元/股,其實自2021年7月份股價達到頂點之后,科沃斯的股價就“跌跌不休”,現(xiàn)在距離252.71元/股的高點,跌去將近一半。
更耐人尋味的是,2018年中,科沃斯的市值才剛剛突破百億元人民幣,也這意味著,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科沃斯的股價就翻了十四倍。然后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又斷崖式地跌了回去。
剔除那些噪音造成的干擾,二級市場從來都是企業(yè)的晴雨表,科沃斯的股價走出反U形,不光折射出了自己的傷病,在某種程度上也暗示了行業(yè)變局。
科沃斯“掃地茅”是否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科沃斯還能講出新故事嗎?
一、科沃斯的“機器人”濾鏡,很美
盡管科沃斯一直強調自己是一家服務機器人研發(fā)與生產商,而且是全球范圍內最早涉足該領域的企業(yè)之一,但是招股書顯示,2015-2017年,科沃斯掃地機器人“地寶”分別占全年營收的47.20%、52.81%和59.00%。
也有越來越多人質疑科沃斯產品的真正技術含量,機器人公司在家電公司中間搖擺,“重營銷輕研發(fā)”、“產品主要是在日常家居領域”,這些都是大眾對于科沃斯的印象。
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
先不討論“反U形”的另一邊,科沃斯的這種產品特征,確實是其在二級市場吸引投資者的關鍵因素。
首先,從市場的角度來看,隨著懶人經濟、宅經濟的發(fā)展,掃地機器人市場開始逐步爆發(fā)。
奧維云網全渠道推總數(shù)據(jù)顯示,2016年至2018年,我國掃地機器人零售量復合增長率達49%,增速遠超其他家電品類,“未來中國掃地機器人市場規(guī)模有望達到500~1000億元。”
其次,供應鏈的成熟,也成為了掃地機器人的助推劑。
未來智庫發(fā)布的調研報告顯示,隨著中國制造業(yè)的發(fā)展,2010年后,掃地機產業(yè)鏈逐步國產化,目前除電源管理芯片、電機和少量CPU需要進口外,其余零部件基本國產。
以激光雷達為例,其最早2004 首次被國外企業(yè)應用于自動駕駛,但直到2016年新勢力智能汽車發(fā)展后,才開始出現(xiàn)國產化傾向,比如2016年由大疆孵化的Livox,就將激光雷達的價格拉低到了千元級,從而使得激光雷達成為了掃地機器人的標配。
當然了,正如那句有名的話:一個人的命運,是歷史進程和個人奮斗的統(tǒng)一。在客觀條件成熟的基礎上,我們也不能忽視科沃斯的主動求變。
盡管誕生之初只是一家普通的代工企業(yè),但是科沃斯的創(chuàng)始人錢東奇早在2000年就打造了代號為“HSR”的五人項目組開啟研發(fā)之路,默默研發(fā)五年后,終于推出了第一款掃地機器人“地寶”。
對此,錢東奇曾表示:“相比簡單的代加工生產,我對研發(fā)更感興趣,更愿意為研發(fā)投入多的資源。”
正是因為搶占了先機,趕上了紅利,科沃斯已然成為了掃地機器人一哥。
中怡康數(shù)據(jù)顯示,2020年上半年,在全局規(guī)劃類掃地機器人中,科沃斯占比達41.9%,出貨量同比增長32.3%。2000-3000元價位段及3000元以上價位段占比分別為到53.0%和31.5%,同比分別增加11.5 %和17.7 %。
但是這種市場的熱銷數(shù)據(jù),也反過來給我們拋出一個問題:既然科沃斯的掃地機器人依然大賣,為何市場卻不看好這家企業(yè)呢?
二、撥開迷霧,看到“跌跌不休”的背后
科沃斯將自己定義為“全球范圍內最早涉足服務機器人領域”的企業(yè),但是從財報來看,科沃斯距離這種夢幻般的描述相去甚遠。
首先,盡管2021年上半年財報顯示,科沃斯品牌服務機器人的營收占比達到了48.74%,但是追根思源,科沃斯品牌掃地機器人中以全局規(guī)劃類產品為代表的高端產品收入占比達87.1%,較上年同期增加7%。上半年推出的自清潔新品N9+掃地機器人,收入占科沃斯品牌中國市場收入的30.6%。
可以說,時至今日,科沃斯依然是一家典型的掃地機器人企業(yè),這種單元的業(yè)務模式,也決定了科沃斯的“不討喜”。
其次,從資金投入來看,科沃斯也沒有高新企業(yè)應具有的前瞻力。
財報顯示,2021年Q1,科沃斯的研發(fā)投入僅占總營收的4.11%,僅僅略高于國家高新企業(yè)認證基準線3%。而2018年-2020年,科沃斯的研發(fā)占比也同樣為在基準線上下徘徊的3.60%、5.22%、4.67%。
作為對比,2020年,石頭科技的研發(fā)投入占比則達到了5.80%,比科沃斯高1.2%。
至于科沃斯屢屢對標的戴森和iRobot,更是不知比科沃斯高了多少個level——戴森的研發(fā)投入基本保持在40%左右,iRobot雖然略低,但基本也在10%以上。
耐人尋味的是,與吝嗇的投入正相反,科沃斯的銷售費用堪稱“慷慨”。2021年上半年,科沃斯銷售費用支出達到了驚人的12.18億元,同比暴漲130%,占總收入的22.7%。
從一對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科沃斯是一家重營銷,輕研發(fā)的企業(yè)。當然,由于競爭加劇,營銷確實是保證產品銷量的一個利器,比如2020年,石頭科技的銷售費用也增長了75%,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的是,科技企業(yè)的立足之本是產品,如果沒有技術,空有營銷,那么又怎么保持自己產品的競爭力呢?
與前兩年還可以靠積累的技術空轉不同,近兩年,我們就能明顯感覺到科沃斯產品力的匱乏。
比如,科沃斯的明星產品N9+系列雖然售價高達4000+元,但是其依然采用視覺處理技術。反觀比N9+系列售價更低的小米掃地機器人掃拖一體Pro都已經支持了AI智能識別、3D避障、3D激光導航等前沿技術。
三、科沃斯需要回歸初心
多年以后,面對腰斬的股價,錢東奇或許會回想起他決定“為研發(fā)投入多的資源”,帶領科沃斯完成從“制造”到“智造”轉型的那個遙遠下午。
盡管科沃斯的股價近乎腰斬,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科沃斯已經輸?shù)袅苏麍鰬?zhàn)役。
華創(chuàng)證券發(fā)布的調研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掃地機器人的滲透率僅為3%;Euromonitor的數(shù)據(jù)顯示,全球掃地機器人的滲透路已經達到了17%,未來全球掃地機器人的滲透率預計將達29%。因此,這也意味著科沃斯還有機會重整旗鼓。
首先,科沃斯要找回創(chuàng)新的初心。
億歐智庫發(fā)表的《2020年中國服務機器人產業(yè)發(fā)展研究報告》表示,以AI、云計算、物聯(lián)網等為代表的技術正在帶動服務機器人產業(yè)向智能化、創(chuàng)新化、數(shù)字化方向迅速邁進。
盡管隨著供應鏈的成熟,目前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入門級掃地機器人,但是正如未來智庫所言:“盡管硬件部分基本可全部委托加工,但是避障 AI 算法難度較高,需要大量用戶數(shù)據(jù)的積累和機器深度學習提升算法準確率,壁壘很高。”
結合上文提到的小米掃地機器人掃拖一體Pro開始補足避障 AI 算法的產品特征來看,未來科沃斯真的要夯實這方面的創(chuàng)新技術了。
其次,迎合IoT的趨勢,打造抗風險強的家庭終端生態(tài)。
Valuates發(fā)布的調研數(shù)據(jù)顯示,預計2026年,全球IoT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319億美元,2019年至2026年,IoT市場復合年增長率將為64.2%。
以小米為例,其早在2013年就開始耕耘IoT市場,Counterpoint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20年Q1,小米已投資了300多家物聯(lián)網設備初創(chuàng)企業(yè),涉及2000多種產品SKU。小米IoT平臺上的已連接物聯(lián)網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數(shù)量已達2.348億。
因此,基于IoT的大趨勢,科沃斯可以以掃地機器人為中心,構建屬于自己的萬物互聯(lián)生態(tài),并逐步削減掃地機器人在營收中的占比,成為一個不偏科的“全才”,挽回二級市場的信心。
總的來看,科沃斯所處的市場還有巨大的紅利等待挖掘,但是如果科沃斯一味求“快錢”,那么股價腰斬,將僅僅是一個開始。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fā)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shù)據(jù)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fā)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lián)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