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下一個K12?
“吸引資本進入職業教育領域,也要謹防資本逐利?!?/p>
作者/大餅?來源/藍鯨財經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健全多元辦學格局,完善產教融合辦學體制,創新校企合作辦學機制。
各大券商紛紛給出分析和投資策略:“民辦高教、職教大有可為”、“政策春風頻吹,民辦高教被雙減情緒錯殺”、“未來3-5年是職業教育的黃金發展窗口”。
那么,職業教育,會成為下一個K12嗎?
概要
《意見》提出,要構建政府統籌管理、行業企業積極舉辦、社會力量深度參與的多元辦學格局。鼓勵上市公司、行業龍頭企業舉辦職業教育,鼓勵各類企業依法參與舉辦職業教育。鼓勵職業學校與社會資本合作共建職業教育基礎設施、實訓基地,共建共享公共實訓基地。
細化來看,《意見》全文共7個部分22條。
第一部分“總體要求”。明確堅持立德樹人、德技并修,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面向市場、促進就業,堅持面向實踐、強化能力,堅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等工作要求以及主要目標。
第二部分“強化職業教育類型特色”。通過推動不同層次職業教育縱向貫通,促進不同類型教育橫向融通,健全職普并行、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培養體系,強化職業教育的類型特色。
第三部分“完善產教融合辦學體制”。圍繞加強職業教育供給與產業需求對接,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動態調整職業教育的層次結構和專業結構,健全多元辦學格局,協同推進產教深度融合。
第四部分“創新校企合作辦學機制”。堅持校企合作基本辦學模式,通過不斷豐富職業學校辦學形態、拓展校企合作形式內容、優化政策環境,創新組織形式和運行機制,形成校企命運共同體。
第五部分“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通過強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創新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進教學內容與教材、完善質量保證體系,構建新型師生關系,強化德技并修、工學結合。
第六部分“打造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品牌”。堅持扎根中國、融通中外,通過提升中外合作辦學水平、拓展中外合作交流平臺、推動職業教育走出去,增強國際話語權,講好中國故事、貢獻中國智慧。
第七部分“組織實施”。要求發揮各級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強化制度和經費保障、營造良好氛圍,確保工作實效。
產教融合
《意見》用了兩個部分來講“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毋庸置疑,職業教育的本質性突出表現在產教融合,沒有產教融合就失去了其作為類型教育的根本依據。
產教融合在中國經歷了如下幾個階段。上世紀90年代以前,中國的很多老中專都是企業辦學或者行業辦學,當時大多采用“校中廠”“廠中?!钡饶J?,學生學技能都是“師傅帶徒弟”手把手來教。因此,彼時我國出現了一大批技術精湛的技能工人,為早年的經濟發展特別是重工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90年代后期之后,我國職業教育經歷了“改制”“脫鉤”“合并”等,學校從企業/行業全部劃歸地方教育部門管理,再加上大學擴招的沖擊,我國職業教育經歷了一段相對的“低潮”。
十八大以后,國家開始重新提倡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勵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誕生了一批“訂單班”“委培班”“校企合作二級學院”等,但由于機制不明確,激勵不到位,真正的生產型企業參與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積極性并不高,并沒有真正把企業的經驗傳遞給學校,學校也沒能為企業培養更為對口的人才。
雖然市場上誕生了一批以“產教融合”為主營業務的教育科技企業,試圖為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嫁接橋梁,但由于這類企業大多既不具備技術實力,也不具備領先的教育理念,依然無法解決校企合作“兩張皮”的問題。在實際的運作中,變成了教育產業的“大集成商”,這就脫離了產教融合的目標。
2019年國務院發布了“職教二十條”,對職業教育的產教融合和現代學徒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對所有以職業教育賽道為主營業務的科技企業提出了命題:在一端是生產型企業,一端是院校的行業生態中,科技企業應該如何找準自己的定位,以什么身份與兩端的合作伙伴合作,拿出什么樣的產品和服務參與到產教融合中去。
針對上述遺留問題,《意見》就深化產教融合提出三方面的舉措。
一是優化職業教育供給結構。推動形成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專業體系,推進部省共建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持續深化職業教育東西部協作,啟動實施技能型社會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地方試點。
二是構建政府統籌管理、行業企業積極舉辦、社會力量深度參與的多元辦學格局。健全國有資產評估、產權流轉、權益分配、干部人事管理等制度,鼓勵各類企業依法參與舉辦職業教育,鼓勵職業學校與社會資本合作共建職業教育基礎設施、實訓基地。
三是協同推進產教深度融合。各級政府將產教融合列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建設一批產教融合試點城市,打造一批引領產教融合的標桿行業,培育一批行業領先的產教融合型企業。
專家解讀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向藍鯨教育表示,要讓改革實施方案落地,解決之前行業企業辦學存在的問題也是當務之急。
首先,提高企業舉辦職業教育的積極性是關鍵。發展職業教育,我國一直要求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但從現實看,企業缺乏深度參與校區合作、產教融合的積極性。根本原因在于這需要耗費人力物力,但對企業的直接貢獻不大。
因此,要鼓勵企業舉辦職業教育,可以給予相關企業稅收優惠與一定的財政支持,如給企業舉辦職業教育一樣的生均撥款。畢竟,由上市公司、行業企業舉辦職業教育的目的,不是讓企業掏錢辦教育,或者賺學生的錢,而是力求充分發揮企業的優勢,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最終解決人才培養供需“兩張皮”問題。
其次,還需要落實職業院校的辦學自主權,建立現代職業院校制度。職業院校以就業為導向辦學,需要及時根據社會需求變化調整專業設置、課程設置,而行業企業辦學無疑具有這方面的優勢,但如果學校沒有辦學自主權,也就無法發揮這一優勢。
另外,職業院校要辦出特色,提高教育質量,還應遵循職業教育規律。
企業為主體辦學,并非企業家說了算,而應該由學校的教授委員會(教師委員會)負責教育事務管理和評價,否則辦學就難以避免急功近利。
同時,各大券商紛紛給出分析和投資策略。
浙商證券表示“民辦高教、職教大有可為。目前相關上市公司估值均處于歷史低位?!?/span>
國盛證券表示,“教育板塊情緒有望改善,首推民辦高校板塊。”
國聯證券表示,“政策春風頻吹,民辦高教被雙減情緒錯殺。內生外延增長邏輯暢通,優質商業模式本質不變?!?/span>
國金證券表示,“政策層面積極向職業教育發展傾斜,未來3-5年是職業教育的黃金發展窗口。”
圖片來源 | 東方財富網
值得注意的是,熊丙奇表示,吸引資本進入職業教育領域,也要謹防資本逐利。這就需要完善現代職業院校制度。這其實也是辦好職業教育的根本制度,不僅行業企業舉辦的職業院校應該建立現代職業院校制度,也是所有的職業院校實現現代治理的有效途徑。
如此,堅持職業教育辦學定位,持續提高職業教育質量,迎來職業教育的春天,想必指日可待。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