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大漲超20%,東阿阿膠要翻身了?
前三季度凈利潤預增超14倍,這份業績預告讓消沉已久的東阿阿膠直接漲停,不少投資者感嘆“藥茅”要回來了!
作 者?/ 藍色多瑙河??編 輯 / 小市妹? 來源/市值觀察
那么,東阿阿膠業績大漲十多倍的原因是什么?“提價—囤貨”增長模式終結后,公司未來又靠什么獲得增長?恢復增長后,東阿阿膠是否值得追捧?
預期之內的“飆升”
“1440%~1608%”的前三季度凈利潤漲幅,其實對于長期跟蹤東阿阿膠的投資者來說,并不意外。
今年7月15日,公司發布半年報業績預告,上半年可能實現歸母凈利潤在1.28億元-1.65億元之間,同比大增253%-296%。
8月23日,東阿阿膠如期發布半年報,上半年營收16.87億元,同比增長54.01%,歸母凈利潤1.50億元,同比大增278.10%。當日,公司股價大漲8.8%。
為什么說“早有預兆”?
是因為自2020年Q2起,東阿阿膠就開啟了“恢復性”增長,2021年,隨著疫情的好轉與渠道庫存的去化,公司業績得到更快釋放。
財報顯示,今年第一、二季度,東阿阿膠的營收增速分別為67.6%與45%,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均超過三位數。僅按照三位數的增速(100%)簡單外推,Q3東阿阿膠的歸母凈利潤達到1.26億元,接近本次業績預告的下限1.3億元。
盡管在預期之內,但業績預告發布后公司股價還是漲停了。這背后透露出的更是:投資者對東阿阿膠未來業績恢復的信心。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從“主要矛盾”的角度出發,造成2019年東阿阿膠業績斷崖式下跌的主因是“渠道庫存”。如今兩年過去了,其渠道庫存已基本好轉。
在與渠道庫存關系最為緊密的“應收款項”方面,財報顯示,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公司應收賬款水平已經回到了2016年的水平,與此同時,應收賬款周轉率今年也有望回到2017年的水平。
此外,有雪球球友調研來的數據顯示,目前,東阿阿膠的渠道庫存也基本恢復到業績崩塌前的良性水平。
調研數據顯示,今年9月份公司在銷的“阿膠塊”產品中,2018年及以后生產的比例占到95%,遠高于前一年的84%。而在“阿膠漿”方面,今年9月份在銷產品中,2018年及以后生產的產品比例為91%,也高于前一年的67%。
▲阿膠塊終端零售生產日期分布
▲阿膠漿終端零售生產日期分布
考慮到,東阿阿膠在2019年下半年到2020年前三季度基本停止了阿膠塊的生產,意味著2022年公司在銷的阿膠塊產品大多數將來自當年生產,這也說明,明年公司業績的“恢復性”將獲得加速度。
在不少投資者看來,解決了渠道庫存隱患的東阿阿膠,重回巔峰也就指日可待了。
被“破壞”的增長邏輯
過去一段時間,因為極強的提價能力,東阿阿膠被譽為“藥茅”。
招商證券的數據顯示,2006年-2018年年底,東阿阿膠累計提價18次,將出廠價從200元/公斤以下提升近4000元/公斤,累計提價幅度超過20倍。
2019年東阿阿膠“崩盤”前夕,公司“阿膠塊”零售價超過了6000元/公斤大關,部分年份出現一年三次提價的現象。
但事實上,東阿阿膠“天價”產品的購買主力并非普通消費者,而是公司的經銷商。
此前,公司經銷商基于往期“提價預期,大量囤貨,同時賺取囤貨套利與產品差價兩層利潤”的經營邏輯,大量買走東阿阿膠的產品。
但這一邏輯在2018年碰到困難,2019年出現崩塌。
2018年,東阿阿膠四個季度營收均呈現個位數增速(Q3負增長),但應收款項卻較上一年增長約1.3倍。2019年,東阿阿膠營收負增長59%,歸母凈利潤負增長121%,經營凈現金流更是出現-11.2億元首次負值。
全面轉惡的財務數據也變相宣告公司“漲價囤貨”模式的終結,2019年下半年起,東阿阿膠開始控制發貨,清理渠道庫存,進入了低谷修復期。
目前,公司渠道庫存已經恢復良性,不過未來是否還要靠提價來獲得增長,似乎并不明朗。
在今年三月的年報業績交流會上,公司管理層回答投資者“提價”的問題時稱:目前尚無調整價格計劃。未來,公司將基于消費者導向、客戶盈利導向、競爭導向及盈利導向等逐步穩定價格體系,推動公司健康良性發展。
字面意思理解:“提價得慎重”。
既然提價的邏輯已被打破,那么未來東阿阿膠將靠什么增長?
從目前公司給出的公開信息看,轉型策略有二,分別是對“經銷渠道的轉型”以及對“阿膠塊之外的品類延伸”。
對于第一點,公司在今年年報業績交流會上稱,“經銷商定位是產品配送商,承擔著零售終端貨物配送職能,滿足終端不斷貨和公司現金流的需要”。終端藥店是產品服務商,是直接面對消費者的核心群體。
根據以往數據,東阿阿膠包括經銷商與藥店在內的渠道毛利率高達94%,超過公司阿膠系列產品不到65%的毛利率。以一塊250g阿膠塊為例,東阿阿膠2021年的阿膠塊出廠價為773元,終端零售指導價為1500元。
在消費領域,正常的渠道毛利率區間為20%-30%,超過40%則非常理想,94%的渠道毛利率幾乎是一種“扭曲”。
對利潤豐厚的渠道下手,東阿阿膠可謂抓住了重點。公司在2019年業績危機后,財報中對“渠道”的提及次數越來越多。從最初的“開拓新渠道”與“新零售渠道深度合作”,到最近的“從渠道依賴轉向顧客運營”,“由單一OTC終端到全渠道布局”及“線上線下相互賦能”、“人人終端”等。
這些詞匯無一不看出公司對渠道扁平化改革的迫切,但問題在于東阿阿膠超過2/3的營收來自藥店,這些第三方渠道的奶酪并不好動。
這也意味著,公司的渠道轉型任務將十分艱巨。
其次,品類延伸方面。目前,東阿阿膠的產品矩陣有“阿膠塊”、“復方阿膠漿”、“桃花姬”、“阿膠粉”等覆蓋高中低三個價位段的全套陣容。
▲東阿阿膠產品矩陣 ?來源:招商證券
公司歷年年報并未披露具體產品的收入比例,不過公開的秘密是阿膠塊一直都是東阿阿膠的營收支柱。根據公司的十四五規劃,“阿膠塊:阿膠漿:保健品”未來保持4:2:2的營收比例。
目前,東阿阿膠的多元品類延伸進展方面,僅早期推出的復方阿膠漿進展較為理想,預計收入占比20%左右;而屬于保健品的阿膠糕推出以來,由于不斷漲價,過去的銷售增量并不盡如人意;其余化妝品及其他滋補品類的動作,目前均不成氣候。
當前來看,“提價”邏輯被打破后,東阿阿膠也未培養起明顯的第二增長曲線。
能否重回巔峰?
2017年-2018年東阿阿膠年營收額超過70億元,歸母凈利潤額超過20億元,處在巔峰位置。而目前,處在低谷調整期的東阿阿膠,年營收僅有30億元,歸母凈利潤則不到1億元。
這種困境導致東阿阿膠目前的市值僅有288.9億元,這還是3天大漲超20%后的結果。假設東阿阿膠能重回巔峰,以20億元的歸母凈利潤計算,市盈率不到15倍,放眼整個公司歷史,這也是一次“大抄底機會”。
但問題在于,東阿阿膠還能不能重回巔峰?
要回答這個問題,至少要分析:2017年-2018年,東阿阿膠的巔峰業績是否為正常需求下的“真實”業績。如果不是,按照市場正常需求,東阿阿膠的業績規模目前能到什么程度?
業績崩塌已經說明2017年-2018年的業績是“經銷商大量囤貨”的偽業績,不可持續。
那么真實市場需求下的業績應該從哪一年算起?首先要定義“正常市場需求”的業績,簡單而言就是生產多少賣多少,公司應收款項與庫存理應保持在低位水平,按照這個標準,2013年的業績才是“真實”業績。
前文提到,東阿阿膠以往的業績成長主要來自“提價”,按過去14年累加提價20倍,也就是年漲價幅度24%,這是不合理的。若按理性的提價幅度(考慮到阿膠高端保健品的稀缺屬性,給予其與GDP一致的增幅6%),公司則有望在2024年回到重回巔峰。
上述測算,僅從預測庫存水平與當前實際庫存的對比看具有合理性。此前,東阿阿膠多次稱公司庫存水平已基本恢復良性,以半年為準,當前水平接近這一數值。
不過這僅僅是營收層面,利潤端的回歸影響因子較多。
首先是成本端,由于東阿阿膠超過七成的成本為驢皮,驢皮價格的漲幅及數量供應對公司凈利潤形成較大沖擊,過去公司可以說深受其害。目前,公司對上游驢皮的自給率并未提升,而在未來產品端提價放緩的背景下,驢皮價格波動放大了對公司利潤端的沖擊。
其次是費用端,目前公司非常注重新品類的投入與推廣,銷售費用大概率會增加。另外,渠道轉型是否帶來額外的費用也值得關注,更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庫存清理期間應收賬款與存貨計提產生的利潤損失。
可以說,東阿阿膠利潤端的回歸可能要比預想的更漫長。不過從趨勢上看,草尖都已破土了,還會錯過開花嗎?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