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87億后,1美元賣股份,這個新加坡富豪在中國虧慘了 || 深度
早年收購新飛電器后,有員工稱,這家新加坡地產商根本不想認真做企業,只是想倒手賺錢,而其后來入股房企協信,投資邏輯也沒變。
來源/無冕財經? ?作者/方斯嘉? 編輯/陳澗
自救4年的百強房企,終是步入了破產重整程序。
10月14日,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作出裁定,受理對重慶協信遠創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協信遠創”)的破產重整申請。
而此前一個月,被稱為協信“白衣騎士”的City Developments Limited (以下簡稱“CDL”)已退出。
9月10日,CDL向新加坡交易所遞交公告,稱將所持協信遠創的股份,以1美元出讓予境外公司“保弘有限公司”,該公司是由北京長圓產業投資基金管理合伙企業(下稱“北京長圓”)推薦。無冕財經從工商信息梳理發現,北京長圓背后閃現廣州國資、黑龍江國資的身影。
CDL在協信遠創投資約87億,幾乎全數計提減值損失,而這,并非CDL母公司新加坡豐隆集團首次在中國投資“折戟”。1994年,豐隆曾收購中國老牌家電品牌新飛,后者一度虧損停產;2010年,CDL大舉進入重慶地產,卻因項目銷售不佳,最終將股權出讓給萬科。
豐隆由郭芳楓家族掌握,是新加坡數一數二的華人開發商。這個境外華人富商財團,為何屢次失意中國市場?
新加坡房企龍頭三次入華
郭芳楓是新加坡華人富商,曾登上福布斯世界十大華人富豪榜。
郭芳楓出生于福建,因家境貧窮,他在1928年離開故土前往新加坡務工。在打工十余年后,郭芳楓開了一家建材、五金生意的小店,并將店名取為“豐隆”。
戰爭時期,郭芳楓囤積戰爭剩余物資,賺到第一桶金。此后,郭芳楓又涉入船舶、商業、房地產、酒店等行業,成為當地華人富商家族。直至1994年,81歲的郭芳楓逝世,留下郭令明、郭令裕兄弟掌管家族事務。
▲郭芳楓與長子郭令明(右)、次子郭令裕。圖片來自豐隆集團公眾號。
豐隆首次高調進軍中國市場,切入的是家電賽道。當時,郭芳楓已去世,長子郭令明掌握大局。
在招商引資和國企改革的背景下,1994年8月,新飛公司進行股份制改革,豐隆集團入主新飛拿下控制權。
據多家媒體報道,這項外資引入項目由當地政府牽頭。20世紀90年代,新飛電器發展如日中天,河南“新飛”與“海爾、容聲、美菱”并稱為中國四大冰箱品牌。時任新飛電器董事長的劉炳銀不愿意引入外資,卻不得已接受。
《人民日報》曾發布評論稱:“老品牌新飛冰箱,早年間曾是流行的嫁妝,最近卻因產品研發和升級不力而陷入‘離場’危機。”
豐隆集團曾為新飛冰箱帶來短暫高光,但在20年間,陸續因研發、銷售、內部分化等問題而陷入困境。直到2017年11月,新飛進入停產狀態,媒體探訪時發現,新飛電器廠區空無一人。
▲豐隆掌權期間,新飛電器工人維權,曾將已故廠長劉炳銀的照片放大擺在工廠大門口。圖片來自網絡
這場亂局一直持續到2018年,豐隆集團決議退出,新飛電器的全部股權、土地、房產等被擺上拍賣臺。最終,康佳集團以4.55億元競得新飛電器旗下三家公司的100%股權。至此,新飛的“豐隆”時代徹底落幕。
在投資“新飛”失意后,豐隆聚焦到老本行上。豐隆集團旗下的CDL是新加坡最大的住宅開發商。彼時,中國房地產如同一個巨大的金礦。2010年8月,豐隆集團成立CDL的全資子公司城市發展(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CDL中國”)。
同年,豐隆集團在重慶拿地,高調宣告打造鵝嶺峰豪宅和黃花園城市綜合體項目。市場一度曾傳出消息,稱豐隆將打造重慶首個10萬元級別豪宅,并邀請了全球建筑設計大師摩西薩夫迪進行設計。
無奈,這個新加坡房企依然“水土不服”。在操盤7年之后,項目銷售乏力。于是,在2017年,豐隆集團將重慶黃花園項目70%的股權,及鵝嶺峰項目50%的股權出售給萬科。
此后,豐隆集團依然在上海、蘇州相繼開發住宅、寫字樓、綜合體項目,但被評價“不為主流市場所知”。
豐隆似乎對重慶市場依然“不死心”。在首入重慶的十年后,2020年,豐隆以重金拿下股權,間接持有協信遠創約51%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此番投資,在項目操盤的層面看,不能視為成功。
投資協信為CDL帶來首次全年虧損。2020年年報顯示,2020年凈利潤虧損19.17億新元,折合人民幣92.93億元。報告顯示,CDL在協信投資約18億新元(約87億元人民幣)。CDL計提了 17.8億新元的減值損失,約合人民幣86.3億元。
此番交易的牽頭人CDL執行主席郭令明的兒子、CDL首席執行長郭益智對外總結:“協信遠創的債務重組計劃很困難和棘手,遠遠超出公司原先預想的情況。”
2021年9月,CDL與協信遠創徹底“分手”,以1美元拋售在協信的所有股權。
至此,25年間,豐隆集團三次大舉進入中國,均是失意而歸。
為何屢戰屢敗?
為何新加坡華人財閥,會多次失意中國市場?梳理豐隆三次投資“敗局”,可以窺見諸多原因。
新加坡豐隆掌門人郭令明曾被稱為“以低價出擊的商界獵人”。他曾在金融風暴等節點,多次低價收購資產。2016年時他曾說:“如果出現甩賣,我會馬上買下,不管是房地產還是酒店。即使在歐洲,我也在找尋機會。當一些人開始恐慌,我就會進場。”
早期,新加坡豐隆將“低買高賣”的投資邏輯套用在家電產業上,從而出現一系列問題。
在與新飛電器合作失敗的案例中,有聲音指出,豐隆集團是以投資盈利為目的入股新飛,不肯承擔風險。在遭遇市場競爭時,新飛高管曾建議開啟空調產品線,卻遭到了豐隆投資方以“風險過大”為由反對。部分新飛員工向媒體提到,豐隆方面根本不想認真做企業,只是想倒手賺錢。
“低價買入”的投資邏輯,也同樣出現在與協信的合作中。
CDL與協信遠創的交易價格并不高。在2020年的收購方案中,CDL對協信遠創的估值為86億元,是未審計的2019年凈資產164.8億元的5折。收購所得的部分資金,還將用于償還CDL對協信的首期27.5億的貸款。
交易最終落下一地雞毛。有觀點指出,CDL對協信遠創的整體估值判斷出現失誤,是決策團隊不夠專業所致。
“葦草資服”認為,協信遠創的資產有高估之嫌。2020年年報顯示,協信遠創用于出租的投資性地產賬面價值約268億,占總資產的34%。而全年租金為2.86億元,投資回報率約為1%。
類似的決策失誤,也曾出現在重慶房地產開發上。
在豐隆將項目股權賣給萬科時,一位在當地從事房產開發的人士對和訊房產分析稱:“(豐隆)對重慶本地市場的理解有偏差,拿地、產品定位上都出現一定問題。”此外,新加坡房企的開發模式及開發節奏,導致了成本節節攀升。
除了“投資失誤”外,豐隆還出現家族“內亂”。
CDL與協信的交易是郭芳楓的孫子郭益智牽頭完成。郭益智曾對外稱,與吳旭十年前就認識。雙方簽約時,郭益智稱,“兩家企業的合作是優勢互補的‘天作之合’”,“在我的事業中,這是最有挑戰的投資案例之一”。
這宗郭益智引以為傲的投資,卻讓郭氏家族一度火藥味十足。
期間,郭芳楓長子、新加坡豐隆的掌舵人郭令明的堂兄弟,以及CDL前董事郭令柏和3名董事會成員相繼離職,郭令明在辭職信中提到:“與董事會和管理層就集團對協信的投資及其繼續向協信提供財務支持存在分歧。”
郭令明則表示:“最近多名董事離職,是重整董事會的機會。”但不久后,豐隆以1美元出售協信項目。
豐隆集團的管理架構極富家族化色彩。郭芳楓來到新加坡后,與郭芳來、郭芳良、郭芳改三兄弟一同成立豐隆集團。由于出現分歧,郭芳來帶著豐隆品牌至馬來西亞發展,并在當地將豐隆運作成龍頭企業。郭芳楓與兄弟郭芳良的子孫則在新加坡豐隆發展。
▲豐隆集團的家族成員。
不過,這家新加坡龍頭地產商在中國并非一直失意。據豐隆官網顯示,目前,CDL(中國)在上海、蘇州和重慶擁有總建面超53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和資產。在退出協信后,CDL還接手了協信在深圳科技園合計約65%股權。據市場估算,股權價值約56億人民幣。
如今,這家新加坡華人開發商的實力仍不容小覷。只不過,豐隆若想進一步擴充中國市場,恐怕還需改變投資策略。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