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李賽高詐騙成員”竟是全網大烏龍!本人發聲是學生,傳播路徑剖析
各地方有關官方賬號也相繼發出視頻,聲稱“實錘
出品/三言財經
近日,百萬粉絲緬甸網紅“李賽高”登上輿論的風口浪尖,有消息稱,他的真實身份是緬北詐騙團伙成員,各地方有關官方賬號也相繼發出視頻,聲稱“實錘”。
昨天更是有媒體報道稱,《警方證實:百萬粉絲網紅“李賽高”為緬北詐騙團伙成員》。
但事實上這件事卻是個大烏龍,媒體和網友都被誤導了。該事件可以稱得上一個傳播學案例了。
百萬粉絲網紅李賽高被指詐騙公司成員
網友憤怒評論,各地方賬號發視頻
媒體報道稱“警方證實”
作為“柬埔寨血奴”事件的后續,很多跟緬甸、柬埔寨有關的博主都因此遭遇到了網暴。
其中,最廣為流傳的,是短視頻平臺一個擁有百分粉絲的叫“李賽高”的博主。從李賽高上傳的視頻來看,他每天就是和同伴們一起彈彈吉他、唱唱歌。
不知何時,突然出現了“李賽高”是緬北詐騙公司成員的消息。
?很多網友是看到上面兩條評論而來。一時間,消息傳的鋪天蓋地。
?李賽高的賬號下,評論區也“淪陷”了:“亨利集團專業割腰子”、“剛看完視頻,割頭又割喉”。
還有諸多網友聲稱看過李賽高挑手筋等視頻。但視頻在哪里、怎么看,都沒有提及。
在網友熱議的同時,包括貴定公安在內的很多地方官方賬號也發視頻“揭露”李賽高的真實身份。
昨天,某媒體發布題為《警方證實:百萬粉絲網紅“李賽高”為緬北詐騙團伙成員》。文章稱,工作人員表示,發布的內容屬實,也可以向其他地方的公安核實。不僅是他們,很多地方權威部門也發布了該消息。關于該事件的后續進展,工作人員表示不方便透露,“既然官方已經證實,那肯定不會有假。”
至此,李賽高詐騙成員的身份似乎是錘上加錘了。
反轉
相關視頻、媒體報道均刪除
佤邦新聞局辟謠:造謠、捏造事實
李賽高本人回應:只是個學生,與亨利集團無關系
三言財經注意到,元氏公安的兩條評論早已刪除;今天開始,貴定公安發布的李賽高視頻已經刪除,上述媒體發布的《警方實錘,百萬粉絲網紅為緬北詐騙團伙成員》也已經自行刪除。
百度抓取的文章
現在已經刪除
今日下午,佤邦新聞局官方公眾號“佤邦之音”發布聲明稱,分別向佤邦司法委和佤邦軍政干校證實:確認網傳消息或外界相關報道及官方發布的關于李賽高的相關言論均純屬造謠、捏造事實、惡意誹謗。
佤邦新聞局稱,2月23日上午專程來到佤邦軍政干校,對李賽高本人及其部分同學進行了調查采訪,了解到李賽高作品內容均為李賽高本人和同學們的學習之余出于個人愛好,利用課余時間錄制音樂視頻與其粉絲們分享的內容。
佤邦軍政干校方面也出具了“李賽高事件”的證明。
證明稱,李賽高于2020年7月25日進入該校學習至今,勤奮好學,遵紀守法,無任何不良行為。該生只是一個喜歡吉他彈唱,熱愛音樂的普通學生,平時會在短視頻平臺分享正能量音樂視頻。該生與亨利集團無任何關系。
李賽高本人對此回應表示,自己今年20歲,家住勐能縣南康伍區八糯鄉,家對面就是中國云南省孟連鄉芒信鄉。他本人在寨子里讀完小學后,在中緬友好協會的資助下,被派至中國云南省,以留學生的身份在楚雄、昆明等地中學讀完了初中。學成歸來后,于2021年9月份,又被推薦至佤邦軍政干校大專班學習深造,目前仍是軍政干校大二班學員。”
李賽高稱,“在網絡上,我和同學們從未說過自己是中國遠征軍的后代什么的。我也不曉得亨利公司在哪里。事件出來后,我也了解到,我們佤邦所有的企業均沒有叫“亨利”名字的。我又怎么如網上所說的是“亨利集團”的員工呢?網絡上還誣陷說我“背后有黑色產業鏈”簡直是無稽之談。事實上,我出身于勐能縣山寨一個農民家庭,家境并不好。走到今天,我已很知足、很珍惜。”
今日晚間,李賽高本人發視頻回應此事表示,自己從來沒想過會因為一場誤會導致網絡暴力。
李賽高稱自己和朋友是緬甸第二特區佤邦軍政干校大專班的學員,仍在校讀書,平時發布視頻只是出于個人愛好。
他指出自己只是學生,跟亨利集團并沒有任何關系,也沒有做過非法之事。從未主動私聊網友,也未邀請網友非法入境,希望網友不傳謠不信謠。
李賽高稱自己曾在中國接受過四年教育,對中國始終抱有感恩之心,不會做有損中國利益的事,更不會做違法的事。
視頻最后,李賽高表示誤會來源于某官方賬號的一則評論,引起網友誤解。
另據封面新聞報道,多個不同社交平臺都有“李賽高”“李賽高挑腳筋”等詞條。在此類信息及評論中,不少人自稱有李賽高毆打、傷害被詐騙者的視頻,引起其他網友留言索要。
但封面新聞添加兩位網友之后被要求添加微信,聲稱需要付費購買。兩次付費后收到十幾段血腥視頻,發現其中不少是歐美國家背景,其他亞洲環境下的人物中并未看到李賽高。
如此看來,李賽高這件事基本確認是個烏龍事件。
烏龍傳播路徑剖析:
緣起兩條官方評論
引發“信任式網狀傳播”
至此,這件事的大致傳播軌跡相信你也大概了解了,但還是值得分析一下:
第一步:從目前的信息來看,最初,可能是某些營銷號為了熱度,借著“血奴”事件,制造了某某網紅是詐騙團隊成員這么一個話題。(這步也可以沒有)
第二步:元氏的那個賬號小編不知從哪看到了“李賽高是詐騙公司成員的”信息,之后在李賽高的賬號評論了“小心電信詐騙”、“亨利集團的藝術團”。
當然也有可能是提醒網友的語氣,實際想表達“小心,他沒準是xxxx”,引發了誤解。?
第三步:之后被網友看到,各種途徑傳播、發酵。
所謂“三人成虎”,經過各個網絡平臺的傳播,信以為真的人越來越多。網友就來李賽高賬號下評論,別人慕名而來,看到評論,也評上一嘴。李賽高就遭遇了網暴。
第四步:諸多地方公安賬號看到了,也以為是同行“警方實錘”,于是跟著發了相關視頻。
比如某官方賬號就表示“我的同行們證實了”。貴定公安相關人員也表示“可以向其他地方的公安核實,很多地方權威部門也發布了該消息。”
第五步:媒體們看到這些官方賬號發布的視頻,可能不會再去求證就發布新聞,因為是官方權威賬號發布的;
如果去求證,得到的答案肯定是“同行也發了”,那應該是真的了。
貫穿下來,這個事件緣起于那兩條評論,但網友和其他官方賬號基于對其身份的信任、對后續網狀傳播者身份的信任,獲得了“李賽高就是詐騙成員”的確認答案。
最初的兩條評論是依據什么,是否只是好心的提醒,還需要進一步明確。
啟示:身份只是事實的一部分
信任的構建需要跨過很多鴻溝
網絡上各種傳聞,真真假假。
李賽高的事情也提醒了我們,在一些特殊事件下,找對的人核實很重要,但還需要進一步核實。
信任的建立其實需要跨過很多鴻溝。這件事比較特殊,一是要向警方核實,二是要向李賽高方面核實。
比如這兩天李賽高的學校出了個澄清聲明,但網友不信,認為包庇他。這件事跨國就更不容易核實,找證據了。需要雙方權威部門一起溝通核實。
所以,面對網絡謠言四起時,對于那些明顯夸大其詞的言論和帶有煽動性的語句不要相信,半信半疑的消息也要耐心等待官方予以說明后再做定奪。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