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劇亟需一個海外“文化IP”
《人世間》成了開年的現象級娛樂作品的存在。
來源/互聯網那些事
人世間鼎盛煙火,世間人滄海一粟。
《人世間》成了開年的現象級娛樂作品的存在。
根據中國視聽大數據,上周《人世間》的收視率為2.887%,比第二名《老閨蜜》高出一倍還多。
另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人世間》實時正片播放市占率高達20.44%,第二名《鄉村愛情14》的市占率為9.43%。
高收視率也伴隨著高口碑。
豆瓣8.1高分,蟬聯央視黃金時段電視劇收視榜第一;CSM全國網平均收視率創CCTV-1近三年電視劇新高;愛奇藝站內熱度突破9000。
好的作品不僅是國人愛看,海外也同樣受歡迎。
在《人世間》開機的第一個月,迪士尼就買下了《人世間》的海外發行權,這部講述三代普通中國人家庭變遷的故事,走出國門,代表了中國文化出海的新勢力。
其實回過頭來看,在《人世間》之前國產劇從來沒有停止過制造屬于自己的“文化IP”。
最初,《西游記》是被海外改編的超級大戶,從1978年代起至今,誕生了幾十個非國產版本。
美國也曾拍攝過劇版《西游記》,唐僧的造型頗似現在的理工男,和觀音還有穿越時空的愛戀,劇情非常雷人。
除了《西游記》,金庸IP和古典神話傳說也曾是海外翻拍的熱門,相關作品集中二十年前的東南亞地區。
比如新加坡版的《神雕俠侶》《白蛇后傳》《東游記》和越南版的《射雕英雄傳》等,質量也是見仁見智。
此外,在近幾年來,雖然國產劇更是大批量“出海”,很多熱門劇目都已遠銷海外,但國產劇卻從未以“文化IP”的形式真正的“出圈”,或許對于國產劇出海來說,制造屬于自己的“文化IP”已經迫在眉睫。
一、“中國文化”出海正當時
2021年8月的一份在線調查顯示,約有76%的全球受訪者在過去兩年內看過中國電視劇,其中43%的人已經養成了定期在流媒體平臺上“打卡”看中國電視劇的習慣。
在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超過四成的人認為在流媒體平臺上中文內容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此外,在最受越南網友喜愛的十部海外電視劇榜單上,中國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離人心上》、《樓下女友請簽收》、《冰糖燉雪梨》和《傳聞中的陳芊芊》拿下6席。
根據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總計出口381部電視劇,價值3.77億元,出口額自2008年以來首次超過進口額,緊接著2016年為5.1億元,2017年為6.33億元。
而東南亞也是國產劇銷售的一大市場。
泰國視頻平臺MONOMAX購買的國產劇也有數十部。這些銷往海外的并非全是老劇,不少劇集剛剛在國內播出,轉頭就在海外平臺新鮮上架,比如2021年播出的《司藤》、《你是我的城池營壘》和《心跳源計劃》等劇。
在日本視頻平臺hulu上,也有《海上牧云記》和《麗姬傳》等劇收獲了不錯的口評。
2018年國內大火的《延禧攻略》被日本引進,為了讓這部劇比較符合日本的本土風格,便改成了《瓔珞,紫禁城燃燒的逆襲王妃》,聽起來很符合日本熱血漫畫的味道。
2022年1月,日本衛星劇場開始播出《且聽風鳴》和《有翡》,此前也有《知否》《狼殿下》和《瑯琊榜》等劇在該平臺播出。
從視頻平臺YouTube的播放量來看,國產劇也的確有海外觀眾。
數娛君統計了幾部在YouTube播放過億的國產劇,其中播放量最高的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集均播放量達到774萬,《杉杉來了》的集均播放量則達到了876萬。
根據網友在2020年統計的數據,已下架的《微微一笑很傾城》當初的播放量已經達到5億。
除了引進還有翻拍,國內越來越多影劇被買下海外翻拍權。
泰國就翻拍過《杉杉來了》,劇集講述的是都市小職員薛杉杉和大BOSS封騰之間愛情故事。
但如果要論翻拍中國影劇最高的國家,那一定是韓國。
2021年年初,韓國廣播公司JTBC宣布已經購買了中國熱播劇《三十而已》的翻拍權,Ins上帶有《三十而已》韓國版劇名的話題有超過一千條動態。
再比如《步步驚心麗》就翻拍自劉詩詩主演的穿越劇《步步驚心》,韓版陣容男女主等演員顏值都很高,劇情也基本還原了原作;
網劇《太子妃升職記》也被翻拍并改名《哲仁王后》,成為tvN歷代電視劇首播收視第三名;
還有2017年的青春劇《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也被韓國翻拍,改名《致美麗的我們》。
肉眼可見的是,近幾年來,“出海”的現代劇越來越多。
以現代都市劇、家庭倫理劇、律政劇、懸疑劇為代表的“后起之秀”等反映中國普通人生活的現實題材作品正逐漸成為中國影視出海的主力,突破了過去以古裝題材輸出為主的格局。
二、難以逾越的低版權“鴻溝”
影視劇出海確實能帶來版權收入的增加。
據數據統計,從2016年來,出品了包括《何以笙簫默》《杉杉來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熱門劇集的華策影視,海外銷售收入總計超過了4億,這中間2018和2019兩年沒有統計信息,但歡瑞世紀的海外銷售也達到了近2.4億。
但也并非所有出海的劇集都在賺大錢。
還是以華策影視為例,盡管金額有2.4億,但是海外銷售收入占比并不高。
實際上,影視出海一直以來也是大部分海外地區在走的路,但國產劇與海外劇相比較,版權費卻格外的低廉。
2013年,中國電視劇出口總額1.05億元人民幣,僅與韓劇輸出到中國的營收相當。同年,韓劇在世界范圍內的出口總額高達1.5億美元。
同年,已有韓劇突破單集1萬美元,而到了2014年韓劇版權價格最高的甚至突破20萬美元,《太陽的后裔》每集版權費用也達23萬美元。
2019年《長安十二時辰》會在Viki、Amazon和YouTube上以付費形式上線,這是出海國產劇第一次進入包月付費狀態。
國產劇付費觀看才剛剛開始,可見國產劇在版權市場上路途走得不容易。
國產劇直到2017年,出口日本的最高價僅為6.5萬美元一集,在其他國家的出口價最高也僅賣出10萬美元一集。
如果與英美劇等比較,實際上差距會更大。
早在2010年,受網友熱捧的美劇《迷失》、《生活大爆炸》等,一季的網絡版權費就高達600萬美元,折合15萬美元一集。
如果換一個時間維度,以目前的市場看,國產劇版權費仍然處于相對低廉的狀態。
2021年最火熱電視劇之一《長歌行》,在海外發行版權費15萬美元一集。
國產劇出口數量大,但截止目前,大多劇集的海外發行價格只能說是白菜價,相比在國內動輒數百萬一集的版權價格來說,簡直是天壤之別。
此外,在亞洲地區,國產劇仍面臨著韓劇這一強大的對手。
在國外評分網站MyDramaList的熱門電視劇中,韓劇占相當一部分,其次是中劇、日劇和泰劇。
從日本影評網站Filmarks上的劇目數量,也能看出日本對于各國電視劇的接受程度。其中美劇最多,其次為韓劇、英劇、加拿大劇,然后是中劇。
那么,低版權費用又該如何改變呢?
三、國產劇離“出圈”還有多遠?
《人世間》被網友評為中國版的“請回答1988”,獻上自來水的口評和推薦。
但是這個以中國改革開放為背景,觀察東北工人的典型中國式情感的劇集,怎么改變才能被國外觀眾共情?擅長動畫制作的迪士尼能把握好細膩的情感嗎?
這些都值得等待。
而年代劇集在出海這條路上并不容易。
根據統計,韓國TVING和泰國MONOMAX的國產劇版權購買情況,發現古裝劇依然是出口的大頭,比例分別占到了66.42%和40.24%。
從2019年中國電視劇行業劇集TOP30類型分布來看,古裝類型占比最高為37%;其次是都市劇占比為27%。
誠然,如果想要獲得更多海外市場對國產劇的認可,那么考慮海外“需求”將成為必要條件,但弊端也同樣存在。
對于本土用戶而言,都市劇仍然存在大部分需求,一旦國內選擇以古裝劇為主,發展海外市場,則會失去一部分的本土用戶。
而且即使是古裝劇,也并非屢試不爽。
國內口碑爆款正午陽光的男頻古裝劇《瑯琊榜》,在北美市場上IMDb評分人數剛剛破千。
國人眼中的宮斗劇天花板《甄嬛傳》2015年上線Netflix,為了迎合北美市場觀劇節奏,從76集縮減至6集,內容主線不完整,造成海外觀眾對這種含蓄冗長的宮斗戲難以理解。
不僅是內容上文化差異造成了壁壘,制作、發行也成為制約中國劇集出海的原因。
雖然,現階段不少影視公司紛紛實施自己的國際化戰略,如萬達通過收購北美第二大院線AMC、澳大利亞第二大院線Hoyts以及美國傳奇影業,來獲得海外的影視制作經驗,擴充自身在海外的營銷發行渠道。
此外,部分影視公司也紛紛在美國等地設立分公司,或是采取與海外公司合作制作影視作品的方式,以此了解并逐漸進入海外市場。
但在歐美國家,目前國產影視作品還沒有真正達到主流地位,因為國產影視作品的工業水準、播出方式和制作方式都與歐美不同,文化也存在一定差異,這對于國產劇同樣是不可避免的挑戰。
換個角度看,如果面對海外市場,僅僅是發展單一類型的影視劇,那么未來國產劇在市場發展存在不利,為此最好的方式莫過于,扎實發展本土用戶對影視劇的需求,其次發展海外。
因為對于一部影視作品而言,若想獲得觀眾認可關鍵還是內容質量需要過硬。
尤其是進入已經擁有高度發達并成熟的工業體系的美國等市場,在劇情安排、拍攝技法、后期制作等方面均需保質保量。
此外,目前改編熱門網絡小說絕不是長久之計,要想真正在國際市場上立足,還是需要改變目前的改編手段,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原創高質量劇本。
雖然這段路并不好走,但絕不會輸。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