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車主,今年315你失望了嗎?
拿什么信任你,我的車企?
題圖/Pexels
文/梅旭康??編輯/郝秋慧? 來源/億歐網
作為消費者最為關注的盛會之一,315晚會猶如一把懸在企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企業生怕這把劍隨時掉落,碎了招牌,砸了飯碗。
今年的315晚會,似乎在鄧倫因逃稅漏稅并被追繳1.06億元的大瓜面前,令消費者咂摸不出太多的滋味,唯有曾受消費者喜愛的老壇酸菜,這次跌了大跟頭,使人想起不禁作嘔。
畢竟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與消費者息息相關,但前有海底撈事件,后有7-11后廚亂象,消費者們對食品安全問題也只能心中怨懟。
此外,這屆315“無處可躲”的電話騷擾、“失速”的電動自行車、一周上崗的醫美“專家”等,不禁讓人一陣后怕。
在3月15日的前一個月, 各個車企便開始針對315做起了公關 ,生怕今年315會中招。
今年的315晚會,卻沒有關于汽車領域的報道,屬實讓一眾早早蹲在熒幕前的吃瓜小伙伴們有些小失望,同時也讓車圈公關們長舒一口氣。
今年車企沒有登榜315,或許他們在產品質量把控、消費者服務等方面有所進步了,但這并不意味著車圈亂象不存在了。
車主維權手段頻出,信任危機陡增
雖然此次車企缺席315晚會,但是從2021年至今,車主維權事件屢見不鮮。
2021年4月上海車展,一名車主在特斯拉展位的車頂維權,后被安保人員拖走的視頻在網絡廣泛傳播,引發輿論嘩然。
根據中消協1月發布的《2021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特斯拉車主“車頂維權”事件也以100.9的社會影響熱度位居2021年度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的榜首。
去年11月的廣州車展上,也出現了車主現場維權的情況,車展成為消費者維權新的“打開方式”。車主選擇在大庭廣眾之下,將矛盾公之于眾,背后或許反映的是車主與車企之間的矛盾升級,二者溝通機制存在嚴重問題。
2021年下半年,歐拉換芯事件成為輿論焦點。
有歐拉好貓車主感覺車機系統操作卡頓,結果發現其車機芯片并非此前歐拉宣傳的高通八核芯片,而是英特爾四核芯片。歐拉換芯,車主傷心。
2021年12月,歐拉發布了其解決方案,包括向特定車主提供包括整車終身質保、萬元充電權益等,略微顯得不痛不癢,也并未完全得到歐拉車主的理解。
2021年至今,長安UNI-K被質疑減配及虛假宣傳、理想“水銀門”、寶馬iX3動力電池故障等五花八門的問題頻頻出現,以及在缺芯和疫情等影響下,諸多車企一再延遲交付時間等現象,讓車主與車企之間本就不太牢固的信任體系頻繁受到打擊。
不少車主發出靈魂拷問:“拿什么信任你,我的車企?”
回顧歷年來的315汽車產業曝光名單,大眾、五菱、福特、英菲尼迪、寶馬等車企均有上榜,大眾、寶馬更是“二進宮”。
去年315晚會寶馬被曝光其4S店違規抓取人臉信息,而今年小鵬汽車也因為違規采集人臉信息被處罰。
車企,你可長點心吧!
變速箱、發動機等汽車核心部件問題更是頻出不窮,皆是與用戶安全、駕乘體驗息息相關的關鍵所在。
今年315雖然沒有車企上榜,但是這些問題并非就不存在了,從近年來汽車召回和投訴等方面的數據可以窺探一二。
召回及投訴數量增多,
汽車質量與服務隱憂重重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汽車生產與銷售分別完成2608.2萬輛和2627.5萬輛,分別同比增長3.4%和3.8%。
中國品牌汽車受新能源、出口市場向好帶來的拉動作用,市場份額已超過44%,接近歷史最好水平。
在汽車保有量方面,據公安部數據,2021年中國汽車保有量達3.02億輛,較2020年增加了0.21億輛,同比增長7.5%。
銷量增長、保有量提升,但隨之而來的是汽車投訴與召回數量的增多。
根據2022年3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市場監管總局關于2021年全國汽車和消費品召回情況的通告》,2021年,中國共實施汽車召回232次,涉及車輛873.6萬輛,分別同比增長16.6%和28.8%。
自2017年召回數量達到頂峰后,召回稍后回落,但從2019年開始,車企召回汽車數量和次數整體呈回調趨勢。
究其原因,億歐汽車認為,一方面是由于銷量上漲,基數增多帶來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汽車產品質量問題,仍需要精進篤行。
數據顯示,2021年所有召回事件中,受市場監管總局缺陷調查影響召回54次,涉及車輛256.1萬輛,占全年召回總數量的29.3%。
從缺陷線索看,2021年市場監管總局收到汽車產品缺陷線索42886條,涉及發動機總成占比32.3%、傳動系占17.6%、車身占17.6%、電氣設備占15.3%等。
從缺陷涉及的總成看,發動機和電子電器系是主要缺陷產生部件,占總召回數量的84.3%。2021年,因發動機總成缺陷實施召回50次,涉及車輛371.3萬輛,占總召回數量的42.5%;因電子電器缺陷實施召回54次,涉及車輛365萬輛,占總召回數量的41.8%。
因發動機系和電子電器系缺陷而召回的汽車數量一騎絕塵,遠高于其他部分,數據證明,即使在過往315晚會中,發動機等問題多有披露,但短時間內并未得到很好的解決。
從中國消費者協會收到的投訴信息來看,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2021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2021年所有投訴中,商品類投訴為49.1萬件,占總投訴量的47%,同比增長2.2%。其中交通工具類投訴量達5.9萬件,位列第五,同比增長0.31%。
在具體的商品投訴中,2021年汽車及零部件投訴量更是高達4.1萬件,同比增長17.2%。
汽車召回及投訴數量累年增加,今年315卻沒有車圈上榜,著實令人不解。
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其隱患也在逐漸顯露,涉及問題更加多元化。
新能源汽車仍是嫩芽,
呵護不好,隱患變大患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逐步推廣和保有量不斷增加,召回及投訴數量也在逐漸增多。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數據顯示,2021年,共實施新能源汽車召回59次,涉及車輛83萬輛,占全年召回總數量的9.5%,新能源汽車召回次數和召回數量分別同比增長31.1%和75.9%。
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收集到的缺陷線索中,新能源汽車缺陷線索報告3033例,反映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系統問題占新能源汽車缺陷線索的52.5%。
在《2021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也有提及新能源汽車相關投訴在逐漸增多,主要涉及斷電自燃等安全問題、電池質量問題、數據虛標、不兌現承諾、價格變動等方面的問題。
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統計,99.9%的汽車召回和50%以上的電子電器產品召回,都是產品符合標準但經使用后發現仍然存在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危險。
針對新能源汽車相關問題,政府在大力推動相關標準的制定,諸如《電動汽車安全要求》、《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等相關標準規范,加強新能源汽車共性安全問題的研究。
同時政府對于如何維護消費者權益,也在不斷更新法規。2022年1月1日,新版《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正式施行。
相較舊版,新規針對新能源汽車增加了多條內容。
諸如將動力電池、驅動電機作為與發動機、變速器并列的家用汽車主要零部件,納入免費更換總成的規定范圍;動力電池、驅動電機當屢發故障并屢修不好時,在三包期限內還將觸發退換車條款等。
僅靠政府來推動遠遠不夠,車企需成為解決問題的中堅力量。
但事與愿違,面臨問題車企想到的第一步往往是掩飾而不是解決。諸如許多車企會通過“鎖電”這一操作,來保障電池壽命的延長,以及安全的提升,治標不治本。
汽車電動化僅僅是上半場,下半場的智能化才剛剛啟程。
智能電動汽車是一個全新物種,也必然帶來全新的問題。
今年的315晚會重點關注了互聯網數據安全等方面的問題,隨著汽車智能化的發展,諸如數據安全等方面也成為大眾關注的熱點之一,相關數據由廠家壟斷,也引起了一定的爭議。
5G、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乃至是眼下正火的元宇宙,正在把我們帶進一個萬物互聯、飛速發展的時代。
智能電動汽車對于具有百年歷史的汽車產業來說還僅僅是一顆嫩芽,卻承載未來汽車發展的全新形態。
自動駕駛等新興技術的出現必然需要經過時間和用戶的考驗,如何防患于未然,是企業需要著重考慮的議題。
當人們感嘆智能電動時代,中國造車事業如火如荼,造車大軍不斷招兵買馬,一副盛世景象之時,也不要忽略繁花之下殘留的荊棘。
等到問題出現,才讓人驚覺,汽車是一門技術壁壘極其高堅的產業,即使新能源汽車讓造車門檻相對降低,但也并非在短時間就可玩轉。
造車僅僅是其中一步,汽車流通與服務是與消費者接觸更加緊密也是事故頻發的關鍵所在。
今年315晚會,主持人講道:“每個人擔起誠信的責任,尊重法律與規則,我們就有行穩致遠的底氣。”
結語
中國汽車產業要行穩致遠,不僅需要產業各級把握好質量關,做好服務,也需要消費者堅持維權意識,早揭露,早解決。
對于今年的315晚會,有網友評論道:“每年看315晚會,都覺得在這世界要活不下去了。可到316,又會開開心心地過完一年。”
互聯網記憶短暫,但雁過留痕,每一次問題的積累,若得不到妥善解決,終將導致裂縫的進一步擴大。
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