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師傅,難掩焦慮!
“土坑酸菜”事件就像一面鏡子,讓不少企業現出了原形,繼而“社死”,除始作俑者插旗菜業外,消費者紛紛避而遠之的還有康師傅和統一等方便面巨頭,這其中,尤以直接卷入“酸菜門”的康師傅為甚。
來源/互聯網那些事
“土坑酸菜”事件就像一面鏡子,讓不少企業現出了原形,繼而“社死”,除始作俑者插旗菜業外,消費者紛紛避而遠之的還有康師傅和統一等方便面巨頭,這其中,尤以直接卷入“酸菜門”的康師傅為甚。
最新財報顯示,康師傅方便面業務利潤同比暴降26%,公司凈利潤大跌6.39%,出現了5年來首次下滑的罕見形象, 此外,主要反映2021年公司經營狀況的財報,都已經呈現方便面拖后腿的局面,2022年,康師傅只怕是更兇險……
“寧愿餓死都不買”?
上海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可就在實施分區封控的前夜,商超臨時加班到24點的黃金屯貨節點,人們赫然發現,各大超市的貨架幾乎都被清掃一空時,“鶴立雞群”的唯有老壇酸菜面。
“唾沫橫飛,煙灰直灑,大漢汗流浹背光腳丫猛踩”土坑酸菜的畫面歷歷在目,無論康師傅如何解釋,統一如何澄清,已然造成了14億國人的心理陰影,這是揮之不去的事實,當“打死都不買”成為共識時,也就意味著康師傅等方便面巨頭的好日子,到頭了。
3月28日晚,康師傅控股發布了2021年業績報告,如果只看總營收,算得上形勢一片大好,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40.82億元,同比增長9.56%,如果看分類單項,多項指標指向,康師傅業績已現承壓之態:
先是公司凈利潤方面,2021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8.02億元,同比上年同期下滑6.39%,并且這是公司近5年內首次出現的凈利潤下滑,通過進一步觀察,不難發現方便面業務承壓是主要癥結所在。
2021年,康師傅方便面全年收入284.48億元,同比下降3.6%,無巧不成書,這也是自2017年以來,公司方便面業務首次出現了同比負增長現象,目前方便面業務,占公司總營收的38.40%,可以看出,仍然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核心業務線。
此外,公司的毛利率也下滑了2.78%,報告期毛利率為30.39%,具體到方便面業務線,毛利率下滑有擴大之勢,已同比下降4.94個百分點至24.36%,歸母凈利潤更是只有20.04億元,同比暴跌26.67%。
略顯尷尬的財報還最終反應到股市上,截至3月29日收盤,康師傅股價跌至12.880港元/股,市值僅余725.38億港元。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2月13日,公司對部分康師傅產品進行了提價,其中桶裝方便面由4元調為4。5元,漲幅約12%”,而在最新財報演示中,康師傅直接展示了主要原料價格走勢圖,其中尤以棕櫚油價格漲勢最盛,接合此次多次關于康師傅漲價的媒體報道,漲價似乎已成定局。
凈利潤和毛利率雙雙下滑、股價跌跌不休、涉漲價風波的康師傅,還有機會重回昔日巔峰嗎?
康師傅,玩脫了?方便面已然不是風口
據Wind數據顯示,中國方便面產量早在2011年就開始步入了下行軌道,2018年更是出現了斷崖式暴跌,2019年時,已下隆至573.3萬噸,近乎2017年的1/2,2020年疫情黑天鵝影響,方便面短暫回溫,2021年,曲線又再次回落。
據尼爾森數據顯示,2021年方便面行業整體銷量同比衰退4.0%,銷售額同比下滑2.7%,康師傅在報告期內雖然仍以45.7%的銷量市占率和48.0%的銷售額市占率,位于市場第一,但這種優勢還能保持多久?
相比起方便面前輩,這些新式網紅速食品牌似乎更受資本青睞,據悉,“自嗨鍋”、“飯乎”、“莫小仙”和“COOOK輕烹烹”等均在2021年拿到了新一輪融資,而造紅油面皮走紅的阿寬食品更是遞交了招股書……
不容忽視的是,新消費升級的趨勢逐年凸顯,消費者更青睞健康食品的緣故,高鹽高油的方便面已經不再是人們休閑首選,加上各式網紅自嗨鍋、螺螄粉和速食意面及預制菜產品的興起,更有方便的外賣等,多重因素疊加,方便面的生存空間已經受到極限擠壓。
哪怕像白象和今麥郎等,在這波反襯熱度過去后,銷量不出意外仍會趨于平淡,更遑論此次輿論風暴眼的康師傅們了。
食品安全問題“慣犯”
提起康師傅,資深網民不難忘懷的便是轟動全國的地溝油事件,據悉,彼時除康師傅母公司生產的肉醬、肉酥等12款加工制品使用地溝油外,連康師傅“精燉蔥燒排骨湯面”系列也添加了同款地溝油。
事件的后果便是,康師傅在我國寶島遭到滅頂之災,2017年1月1日,臺灣康師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解散,然后你們也看到了,康師傅在內地的業務又開始如火如荼了,盡快如今我們買到的康師傅已經不含地溝油了,但這一段黑歷史,值得銘記,當一個巨頭食品企業都無法以身作則時,又該如何令人相信你們踩坑插旗只是個巧合?
5年前,頂新集團信摯旦旦承諾的將會以國際歐盟最高標題來做產品的管控,包括溯原原料的采購,真得做到了嗎?
在黑貓投訴平臺,不難發現,有關康師傅方便面和飲品相關的食品質量安全投訴,多如牛毛,并且處理進度中鮮有成功的,要么是回復狀態,要么是處理中……
從地溝油事件到土坑“酸菜門”,每次都有業界一哥康師傅的身影,如今,已深陷塔西佗陷阱的康師傅,又該如何令人相信,他們的產品做到了不忘初心?
參考資料:
信源綜合康師傅財報、界面新聞、南風窗鹽財經、澎湃新聞、每日經濟新聞等,圖源網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