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阿里和字節們如何過冬?CEO們達成罕見共識,只有這四個字
降本增效
封面來源/攝圖網
作者/秀一??制圖/張妍悅? 來源/雪豹財經社
互聯網寒潮蔓延,大廠仍在蟄伏過冬。
宏觀環境的變化、流量紅利的消失和疫情黑天鵝的影響,讓過去10年來狂飆突進的互聯網行業踩下了急剎車。風口日益模糊,業務增長乏力,股價猶如坐上過山車,昔日在黃金賽道上風光無限的大小巨頭,驟然跌落神壇。
這個冬天可能比以往更難熬。
剛剛過去的3月,“降本增效”和“有質量的增長”,成為諸多科技互聯網公司財報中的關鍵詞。真假難辨的裁員消息在社交媒體上流傳,將悲觀、焦慮、恐慌等情緒推到了頂點。處在輿論風口浪尖的互聯網大廠CEO們,在承認艱難現狀的同時,也不得不肩負起穩定軍心的重任。
“過冬”是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2021年員工大會上提及的關鍵詞。這個被外界公認實力雄厚的巨無霸,在“降本增效,把子彈用在關鍵戰役上”的同時,還在考慮重新“減肥增肌”,以醞釀下一個風口或者戰役。
“活下去、求生存”,仍然是華為的第一要務。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在2022年新年致辭中曾表示,“2021年,華為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2022年華為將繼續活下來、有質量地活下來。”
為字節跳動貢獻主要收入來源的國內廣告業務停止增長,快手宣布進行組織架構調整以期提高組織效率。燒錢換市場的拼多多正在嘗試擺脫對百億補貼的依賴,追求長期的高質量發展。剛換了新掌門人的京東繼續“高筑城,廣積糧”,圍繞基本盤優勢構筑生存防線。
以規模換增長的無序擴張時代徹底過去了,互聯網公司開始重新審視自我、回歸邊界。
有針對性的戰略收縮和業務裁撤,大刀闊斧的裁員和節流,取代了昔日大規模的開疆拓土。營收、凈利潤等“硬數據”,成為衡量公司業績的重要指標。“回歸生意本質”和追求“有質量的增長”,成為大廠CEO們罕見的共識。
它們會等到春天到來嗎?
寫在最后
科技互聯網公司的高速發展伴隨著人員大規模擴張,成本激增、組織冗余等問題也相應出現。在“降本增效”“去肥增瘦”階段,裁員和業務優化成為降本節流最直接有效的舉措之一。
業務快速增長時,公司的問題往往容易被忽略。但在流量紅利觸頂、宏觀環境變化、政策緊縮的情況下,互聯網公司行業整體下行,諸多問題集中爆發且來勢洶洶。裁員是優化財務數據最簡單粗暴的方式,但眼下或許還沒到最“冷”的時候。
如何加速貫徹落實降本增效,如何實現有質量的增長,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