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并非越“破”越有味兒,情懷和藝術該如何兩全?
書店總是會為了氛圍感給自己添上一些頗有調性的小擺件,有了場景加成,哪怕是再不值錢的物件身價也得往上漲一漲。
來源/互聯網那些事
書店總是會為了氛圍感給自己添上一些頗有調性的小擺件,有了場景加成,哪怕是再不值錢的物件身價也得往上漲一漲。
在南京一書店5樓,擺著一巨大的手工船?!皯椃ㄌ枴?,湊近觀摩發現其亞克力板并不嚴實,船體早已積上一層灰塵,正因落灰感到惋惜之際,朋友戀戀不舍的拉住我:“有灰才有感覺,說明這是個老物件,不是嗎?”
看了眼船體9600元的標價,腦海中閃過兩個問題:有灰=時間久遠、時間久遠=高價?言簡意賅,這年頭灰塵也要用錢買了?
01.“收藏”時間,有多值錢?
與其說是買灰塵,不如說他們在花錢買時間。
近日蘋果宣布停產iPod,這一招讓蘋果積壓多年的“陳舊貨”立馬被一掃而光,除了那句“賣一臺少一臺”戳中部分人群,不乏有為了體驗一把十幾年前的蘋果產品而激情下單的人。
網友紛紛翻出那個曾承載自己一代青春的播放器,此時拯救一個只剩一口氣的iPod就如同拯救某個世界遺跡。盡管沒有什么利用價值,但物以稀為貴,iPod儼然成了一件可以收藏的“珍品”。
有人稱這波是饑餓營銷,畢竟真正的孤品都沒有這么搶手。
在中古、古著店我們常常能聽到店員在介紹自家的奢侈品包包、服飾、首飾時,把它們稱為“孤品”,而“孤品”高價的原因不是因為他稀有,而是一種時代產物。
鐘愛緊身皮褲的搖滾巨星貓王、迷戀 Vivienne Westwood 的龐克大軍、內衣外穿的麥當娜……內地的奢侈品市場和古著市場幾乎同時被培育起來。
按照國際通行定義,古著特指 1920年代以后,距今至少?20?年的物件,表面上消費了鞋衣飾品,實質上代表著他們對某種價值觀和文化的認可。
這些鞋衣飾品多為二手,尤其是包包,擁有著那個年代獨有的設計與味道,因此二手奢侈品成了中古市場的主力軍。
相比于發達國家20%甚至30%的占比,中國二手奢侈品市場規模占整個行業比重僅為5%,市場發展潛力巨大,而購買中古奢侈品的人群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占比總和近70%。
對于這些中古資深愛好者來說,他們享受逛中古店帶來的滿足感,“絕版”“質量”“保存品”是影響他們購買的主要因素。
中古物件價格在消費范圍內,歷史并沒有很悠久,也沒有背景故事,真正的收藏家會選擇投資古玩。
馮小剛曾在2009年藝術品秋拍中,花費幾百萬元買下了楊飛云的作品。最近成為瑞士某名表的代言人張涵予,最鐘愛收藏手表及古董家具,也是娛樂圈中入坑較早的行家。
知乎問題“古董為什么值錢”問題下,一大佬回答:值錢的是古董,不是舊貨。古董的身上附加了很大的藝術和經濟價值,即使是在當代依舊是價格高昂的藝術品。
古董和老貨的核心區別是:一個是古代奢侈品,一個是古代日消品。越富有價值,越歲月悠久,越貴。
買有年頭的日消品是對時代的致敬,買古玩是對時代的投資,買服裝首飾是在緬懷過去,認同經典。若將這復古元素與現代化結合,化學反應興許會更加有趣。
02.不被定義的復古浪潮
如果你想瞬間穿越回幾十年前,膠卷也好,ccd也罷,那個時代獨有的拍照方式成了現代可供選擇的生活濾鏡。
網易云音樂為了激起聽眾們的復古浪花,給自己的會員起了一個文藝的名字:黑膠VIP。盡管音樂行業84%的收入來自于流媒體,但黑膠唱片的銷量仍連續增長。
內容消費的復古謎團便是這樣,借助數字化手段對書信、相機、聲音等“媒介”進行重現或再造,而彼時,線下實體店鋪裝修已經成了復古浪潮中的領跑者。
1980年代,日本經歷泡沫時代,大眾消費意愿強、購買力充足,開始大量購買奢侈品。
而隨著9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的破滅,消費者開始將自己的奢侈品變現,日本街頭不少的中古奢侈品店由此衍生。
我國的中古市場條件與90年代末的日本相近,但仍有20年的差距,這一時期,也正是日本向所謂第四消費時代過渡的前夜。
據RET睿意德中古商業地產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止至2020年,中古店已經在各大城市比較常見,其中上海、北京、成都最多,分別有55家、28家和27家,且多為聚集開店。
中古說白了便是倒賣過去的奢侈品,賺取時間和機遇帶來的收益。他們買的不是商品,是時間,更是印記和故事。
有人稱:復古產品就是被時代淘汰下來的失敗品,不具備與新時代相扛的能力,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ccd相機可以說是膠卷單反的平替,少了沖洗、膠卷等一系列繁雜、燒錢的步驟,在經歷小紅書、閑魚等熱度炒作后,本平平無奇不過百元的“電子垃圾”甚至被捧上4.500元的檔位,只為拍上一張復古照片。
有線耳機在iPhone經歷更新換代后徹底消失屬于它的孔位,徹底斷絕“邊充電邊聽歌”的自由,“被迫”購買airpods后,倉內的耳機隨時都會不翼而飛,再拿出那纏繞的耳機線時發現,不僅不會出現沒電的情況,也不會因為丟了感到心疼。
黑膠唱片可以給音樂人帶來更多的藝術加成,使得自己的作品變得更有質感,從而獲得更高的收益及高品質的粉絲。
美國唱片業協會(RIAA)曾公布數據,黑膠唱片的出貨量從2020年的3160萬增加到2021年的4660萬。
根據英敏特的全球消費者調查顯示,77%的中國消費者表示喜歡那些讓自己想起過去的東西,若熱點營銷不再出眾,用人的記憶激活市場是個不錯的選擇。
例如一項針對80后的調查數據顯示,43.7%表示自己有懷舊心理,37.5%的人經常懷舊,只有1.5%的人從不懷舊。
因此成長起來的80.90后出于補償性心理,會更熱衷于吃自己小時候喜歡但常常被限制消費的食物,當下很火的懷舊零食鋪便是這樣的存在。
短平快的生活節奏中掀起復古浪潮引發我們思考,此種逆線性模式能發展起來,不僅因為這是精神飼料,更是人們借助過去重新自我定義的新方式。
相應的,過去的事物起到借鑒警示的作用,我們借助這種情感回溯、懷舊、復古,并以此獲得安全感、舒適放松的氛圍,進而更加明確自身的定位,共享并認同此種文化,達成某種社會共識。
從前說時間就是金錢,旨在讓人們珍惜接下來的一分一秒,卻忽略過去的時間同樣值得我們懷念,它是無法擁有第二次的東西。
對于復古與當下新潮相結合,可以說它是全新的設計,也可以認為是過去的回歸。它們無法與功能一并回歸,但被時代淘汰的它們也曾站在同品類的頂端。
灰塵代表過去,但時代永遠朝著未來發展,人們在積極走向未來的同時也在極力挽回那些正在消逝的過去。
值錢的不是灰塵,而是那唯一能看得見、摸得著的時間印記。
參考:
從新聞信到填字游戲:如何看待內容消費的復古潮?——全媒派
「復古」即新潮,聽黑膠、戴有線耳機、用 CCD 相機才是街上最酷的仔?——愛范兒
“舊東西”或成搶手貨?有人?;ǜ邇r購買,別不注意就當廢品扔掉——百盈財經
“復古感”與“高性價比”,中國中古奢侈品市場開始崛起——科技威力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