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而浦算賬國美,意此言彼
惠而浦算賬國美,意此言彼
來源/翟菜花
惠而浦中國(以下簡稱惠而浦)與國美電器的欠款糾紛事件又有了新的進展。
惠而浦日前發布聲明稱,經催告、協調無果后,已向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法院提出訴訟申請,要求國美支付總計約7815萬元的被拖延貨款,以及賠償逾期損失約151萬元。而國美對此回應稱,惠而浦今年以來并未配合國美對賬,且基本上切斷了所有的溝通方式;對于合作方的起訴目前是尚未收到法院的通知,國美將會積極應訴同時不排除反訴的可能。
雙方因欠款問題稍早前已經爭執頗深,此番惠而浦上訴國美也意味著除了欠款問題仍難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解決外,也再次表明雙方的矛盾并不簡單,欠款問題很大概率上是彼此合作間隙擴大的表露。而且二者都處于發展的陣痛期,再加上下行的大環境,無論惠而浦還是國美都在面臨著更甚以往的困境。
?持續承壓的惠而浦
惠而浦最近幾年的日子都不太好過,營收增長乏力的同時,凈虧損已經持續了三年,且呈現出了擴大的趨勢。財報顯示:惠而浦2019年到2021年的凈虧損分別是3.23億元、1.50億元、5.89億元,其中2021年凈虧損大幅增加的原因除了固定資產減值計提了2.56億元外,還計提了1.3億元的存貨減值。
即便如此,惠而浦的盈利前景依然很難樂觀預期,今年一季度公司的凈虧損為1826萬元,再加上營收端以及過往的低表現,即使惠而浦能很快扭虧為盈,凈利潤數據也不會好看。
財報顯示,惠而浦過去三年的營業收入分別是52.82億元、49.44億元、49.31億元,同比下滑15.97%、6.39%、0.26%。盡管營收降幅有觸底的架勢,但是惠而浦今年一季度的營收降幅卻達到了13.69%,可見其今年的營收預期仍然需要更謹慎點看待,畢竟惠而浦也不是這幾年的日子才不好過。
作為家電行業二十多年的老玩家,惠而浦的市場表現并不突出。2011年之前惠而浦還能保持著不錯的營收增速,但之后的營收表現則顯得有些問題。盡管營收增速還能保持兩位數,但是沒能延續之前的高速表現,2012年的營收增速更是僅有3.17%,即便惠而浦在2014年借殼合肥三洋上市,但當年的營利出現了雙降。
到2016年惠而浦的營收數據雖然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的67.74億元,但營收增速僅有1.40%,隨后便開啟了五年持續的營收下滑。與此同時,惠而浦的凈利潤也出現了下滑,過去五年間更是僅在2018年實現了盈利,其余年份均處于虧損狀態。
可見惠而浦營收端的低表現也延續在了凈利潤上,究其原因還是盈利能力的問題。財報顯示,惠而浦2018年到2021年的毛利率分別是23.61%、21.39%、16.20%、9.62%,除了呈現出持續下滑的表現外,過去兩年的毛利率表現也異于往常,尤其是去年個位數的毛利率,不及往常及行業平均水平。
很顯然較低的毛利率勢必要攤薄一定的可盈利空間,況且惠而浦呈現出毛利率連續下滑的風險,可見其盈利能力的下降。這一點也能在其應收賬款數據上看到,今年一季度末惠而浦的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為123天,高于行業最長周期90天,且過去五年連年增加。進而導致營收賬款周轉率的降低,從2019年的3.52次,降到今年一季度的0.73次。
由此可見惠而浦要求國美電器償還應欠賬款還有著深層次經營上的考量,而國美電器以合同為反對理由也相當充足,但更重要的是國美電器面臨的局面并不比惠而浦樂觀多少。
?國美:何時復蘇
去年出獄的黃光裕立下了18個月恢復國美電器原有市場地位的目標,現在看來預定的時間可能有些倉促,畢竟賬面數據還需要一定時間的改善。
財報顯示,國美電器2021年的營收為464.84億元,同比增長5.36%,凈虧損為44.02億元,同比縮窄37.06%。盡管國美電器的營利表現算不上好看,但相比上年同期來看還算不錯,尤其是遏止住了自2017年以來營收持續下滑的趨勢。
但是從其盈利端的表現來看依然很難看出何時扭虧的時間,畢竟國美電器處于虧損狀態的時間已經持續了五年。財報顯示,國美電器過去五年的凈虧損分別為4.50億元、48.87億元、25.90億元、69.94億元、44.02億元,五年虧損額共計達193.23億元。
可以看到盡管國美電器去年的虧損額相比上年同期有所降低,但在五年虧損額中并不算小數。若從凈利率的角度來看,國美電器2021年的-10.27%的凈利率排在過去五年中僅高于2020年同期水平。
究其原因,國美電器的盈利能力出現了問題,尤其是其近兩年的毛利率水平出現了下滑。財報顯示,國美電器2020年和2021年的毛利率分別為10.31%、11.85%,相比往年同期15%左右的毛利率有了明顯下降。這對于以重資產為主要經營模式的國美電器來說,毛利率下滑的背后實際上是自身可盈利空間的縮小。
這也從側面表明國美電器的復蘇道阻且長,即便是被黃光裕接手,未來要趟的路之難依然不亞于早先創業,畢竟黃光裕接手國美電器這一年多就是個明顯的例子。
為了復蘇國美,在線上渠道愈加看重的如今,黃光裕率先對其APP下手,將國美APP改為“真快樂”。但是真快樂并沒能翻起太大浪花,年報顯示,真快樂的年活躍賣家為1684萬,相比京東等電商平臺數億級的活躍量可謂是相差甚遠。
除了流量難以引入保留外,沒有明顯且引人注目的差異點才是真快樂難有預期表現的重要原因。比如直播電商,真快樂除了面臨淘京拼外,還有抖音快手等電商對手,在品類、價格等要素越發細化的今天,真快樂并沒有突出的優勢,反而是跟隨市場而動,真快樂CFO僅待了三個月,用戶投訴更是常見網絡投訴平臺。
另外國美電器推出的折上折APP與打扮家APP更是沒多久便沉進去應用市場,線上沒起色外,線下也遭遇失利,早先立下了2021年門店數量要達到6000家的目標,截至年末僅完成4000家。在此情況之下,惠而浦索要欠款并很快訴諸法庭,作為家電渠道商的國美電器勢著實很難認同。
?為渠道,也為利益
據惠而浦最新的財報顯示,截至到2022年一季度末公司的應收賬款為16.85億元,稍早前發布的公告中要國美電器歸還8236萬元的欠款,與之相比,國美電器的欠款并不算大。另外數據顯示,惠而浦2019年到2021年里對國美電器的銷售金額分別為1.52億元、9812萬元、7958萬元,所占銷售比例分別為2.87%、1.98%、1.61%。
惠而浦對國美電器銷售金額下滑的同時,惠而浦又在早前公告半個多月后便上訴法庭,再加上國美電器回應稱對方拒絕進一步溝通,可見惠而浦似乎并沒有單純想要索要欠款,或者說矛盾的重點似乎并不在欠款本身。
畢竟盡管欠款額并不小,但是相對于惠而浦來說也不是個大數,這一點對國美電器來說同樣如此,財報顯示,截止到2021年末國美電器應付賬款為188.91億元。即便是在雙方都陷入業績困境的情況下,惠而浦與國美電器的欠款之爭又很快上升到訴訟的程度,可見其背后的含義并不簡單。
一方面可能是存在渠道問題。眾所周知供應商與渠道商的關系可以說此消彼長,家電行業更是如此,國美電器的經營模式又剛好是先賣貨后結賬,使得供應商的應付賬款周期充滿了變數。而惠而浦很顯然無論是體量還是市場地位,都很難與國美電器相比,再加上惠而浦所面臨的困境更甚國美電器以及線下賣場的衰弱等原因,渠道問題勢必要重新擺在眼前。
另一方面可能是合作出現了問題。國美電器對惠而浦公告里的回應稱,此舉背后有著格蘭仕的參與。惠而浦與國美電器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14年,雙方都有所獲益。而格蘭仕與國美電器在2020年9月底簽訂了一份戰略合作協議,去年5月份剛出獄的黃光裕還去格蘭仕參觀,再加上當月惠而浦被格蘭仕以20.5億元成功收購其51%的股份成為大股東,彼此間的關系顯然會更不錯。
但是時隔不到一年雙方合作便出現了問題,在外宣不久后更是上訴法庭解決,可見彼此間的矛盾已經是很難相互調和,或者說雙方的矛盾遠比想象中的大。就目前所透露出的消息來說,雙方糾結的地方可能在于背后的話語權,也可能是利益分配出現問題,但從惠而浦最近三年對國美電器銷售額下滑來看,很可能兼而有之。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