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擲8000萬美金!小米越南建廠背后:雷軍曲線“逃離”印度?
國產手機江湖新的分水嶺,眼看要來了!
來源/互聯網那些事
國產手機江湖新的分水嶺,眼看要來了!
近日,小米大動作不斷,先是官宣與百年相機品牌徠卡的合作,接著又是雷軍5年砸1000億研發的豪言,再然后便是盛大發布搭載徠卡的12S系列,不過小米新品前腳剛發布,后面就傳來了越南建廠的消息,引業內外人士無限暇思
同一時期,vivo遭遇了印度的突擊檢查,他們對vivo的手段,與數月前對待小米的招式如出一轍,不禁要問,為印度創造稅收、解決就業、繁榮經濟做出切實貢獻的國產手機廠牌,屢遭不公正對待,是否成了小米先友商一步“逃離”的誘因?
小米“情定”越南的真相
2022年7月5日,多家媒體報道稱小米開始在越南生產智能手機,小米回應稱消息屬實,不過選擇越南僅僅是公司在東南亞的產品布局,并非整個生產鏈遷往越南,但網友似乎聽不進去解釋,網絡上也充斥著冷嘲熱諷的評論,難道國貨精品自居的小米也要“跑”了?
在商言商,小米這樣做,自然首先是基于商業利益考量。
蘋果、三星、耐克、阿迪爭相在越南建廠投產,作為著名的“風口飛豬”理論發明者的雷軍,顯然不能錯過這一歷史性機遇,2022年Q1,據IDC統計數據顯示,越南智能手機市場,小米份額達到22%,僅次于三星(34%),Canalys的數據報告也印證了小米業績輕松超越了在越南深耕多年的OPPO、Apple和vivo等廠牌,或許并不甘心屈居千年老二,遂有了打造越南據地的動機。
加碼產業鏈的部分轉移,對小米而言,可以達到壓縮流通成本提高供貨效率的目的,小米手機在越南舉足輕重的市場位置,是其發力的絕佳立足地,并且,可以由越南市場形成對東南亞的輻射,比如小米已經有所布局的馬來西亞和泰國等,這個時候,由生產成本更低的越南工廠向周邊國家供貨,各項稅費與物流成本上也會相應地有優勢。
據日經中文網的消息,小米是將生產委托給香港的DBG科技(光弘科技),面積近20萬平方米,投資額近8000萬美元,除生產智能手機,還將生產數據傳輸設備和電路基板等各種零部件,如今,越南對智能手機的需求正呈旺盛的增長態勢,小米也成了該市場增速最快的品牌。
也就是說,小米并不是玩票,而是真的想以越南為中心,抓住風口,打造其在東南亞的新業績增長極!
好處顯而易見,那為何要等到現在再下手?
2021年底,印度稅務部門對小米和OPPO等中國科技企業進行無征兆搜查;
2022年2月,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對近50款中國企業的App下達禁令,理由是“安全威脅”,隨后印度稅務部門又對華為在印的多個辦公場所進行搜查;
2022年4月,印度指控小米違反外匯管理法,凍結了小米555.1億盧比資金;
2022年5月底,印度著手審查500多家在印中企的賬目上,除中興和vivo外,小米、OPPO、華為、阿里巴巴等在印設有運營單位的企業皆在審查之列;
2022年7月5日,印度對vivo在印的44家經營地點或相關公司進行突擊搜查,并稱其涉嫌違反《反洗錢法》
……
小米被特別針對,vivo和OPPO等廠商如今也“夜不能寐”,得隨時提防著印度的再一次下手,想來也挺諷刺,鑒于營商環境存在的不確定性風險,印度市場銷量第一的小米也到了明哲保身的時候了。
君子不立危墻之下,既不能與印度撕破臉,又不能任人宰割,那不想讓華為在美國的遭遇在小米身上重演的雷軍,選擇曲線“逃離”,轉移部分生產鏈到越南,或為上策。
但,這就夠了嗎?
沖高小米,難掩焦慮!
小米是TOP級手機公司中,第一個官宣造車的,而新能源汽車從立項到投產交付,要交的學費至少達400億人民幣規模,這錢從哪里來?自然主要得從小米手機、互聯網相關、IoT生態等業務賺取的利潤來,直白點講,雷軍需要持續為小米汽車輸血,同時還要面對手機市場的變數與困境,這對于一個年輕的500強來說,無疑是有顛覆級難度的。
2021年,小米經調整凈利潤220億,在互聯網上市企業中名列前茅,然后,2022年開端,小米卻出師不利,Q1營收735.16億元,同比下降4.57%,營業利潤28.40億元,同比下降53.33%,凈利潤首次出現負值,虧損達5.88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為-86.81億元,去年同期為14.54億元。
Q1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3850萬臺,而上年同期則高達4940萬臺,來回間,等于銳降了1000多萬臺的出貨量,跌超22%,雖然小米高層表示,一季度主要是低端芯片缺貨疊加疫情黑天鵝消費降級的影響,但似乎較真的米粉并不買賬“大環境都一樣,為何你賣不過友商?”
數據說話,據Canalys的數據,2022年Q1,中國大陸智能機出貨量為7560萬臺,同比下滑18%,環比下滑13%,小米下滑到到國內第5,上年同期卻是國內第3,但榮耀卻逆勢而上,憑205%的增速和20%的市占率一舉拿下國內第一,賣得死貴的蘋果都保持了17%的增長率,小米和OV反而都大幅度下滑
其中,小米和vivo在Q1沒有重磅新品發布是一個影響因子,OPPO的Find X5系列銷量遇冷也是個因素,但歸根結底,其余機型的出貨遠未達這幾家的預期。
剛剛過去的618,蘋果在中國人的主場憑一己之力秒掉了榜單中所有國產機型的銷量之和,考慮到蘋果的均價,銷售額更是天壤之差,說小米為代表的國產廠商不緊張,肯定是假的。
制圖:DTCHAT,數據來源:京東自營
簡單梳理到此,不難發現,汽車項目需要不斷輸血,主力造血板塊手機業務的業績又是承壓之態,加上沖高路上的最大障礙iPhone的存在,小米想突出重圍,談何容易?
于是,我們才能看到,雷軍反復不停地強調小米多項自研黑科技,多個場合表達千億砸研發的決心,包括與徠卡的深度合作,都可以看作是雷軍盡最大的努力,想扭轉局面,實現手機業務的快速復蘇。
于是,我們才看到,開源之外,小米一連串降本增效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生產鏈轉移到越南,網傳的小面積優化裁員,減少營銷預算等等。
這波開源節流和技術大秀,能否扭轉局面?
“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讓時間來見證吧~
參考資料:
小米開始在越南生產手機,回應稱并非整個生產鏈遷往越南——紅星資本局
IDC、Canlays調研數據
小米新品發布會等
圖源網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