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賽道停擺:今年1個訂單都沒有
互聯網家政,能叫好又叫座么?
作者丨韓希言??編輯 | 野人生活? ?來源|鉛筆道
自稱是“家政行業前三”的企業“暴雷”了。
日前,家政O2O平臺“輕松到家”表示因公司資金鏈斷裂,暫停全部業務銷售、交付。一紙情況說明,留下大批用戶、供應商、員工面面相覷,劇情又到了熟悉的一環:維權。
大多數人都認為,輕松到家的病因是O2O低價補貼的模式,造成了現在輕松到家的“失速”。當沒有資本輸血以及預付款模式崩盤,倒下是自然而然的事。
不過,疫情也確實起到了加速死亡的作用。疫情這三年,家政行業無疑是重災區,一位前創業者告訴鉛筆道,“活下來的只有寥寥幾家,而且基本都是頭部品牌。”
活下來的關鍵其實也就是最“俗”的關于錢的問題。就像疫情剛開始爆發時,一批創投圈大佬質問創業者:如果停擺幾個月甚至更久,你的企業能夠堅持多久?
當然,企業本身也需要變通。當行業現有的缺陷人盡皆知的時候,如何把項目經營的“叫好”又“叫座”?
?官宣“暴雷”
家政O2O平臺“輕松到家”的日子過得并不輕松。
7月17日晚間,輕松到家官方平臺發布暫停交付情況說明,表示因公司資金鏈斷裂,整體負面的信息發酵對企業銷售及交付帶來沉重打擊。“基于對廣大用戶負責,經公司研究決定,2022年7月18日起暫停全部業務銷售、交付,恢復時間待定。”
通俗點說,就是官宣“暴雷”。
雖然輕松到家表示,對于用戶、供應商、員工的債務也在整理清算,根據公司資本運作情況進行逐步償還,可以添加企微二維碼進行賬單確認及后續跟蹤。
然而諷刺的是,多位維權者發現,聲明中的官方管家微信根本無法添加,顯示“對方賬號異常”。
很難想象,此前還自稱是“家政行業前三”的輕松到家會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
根據公開信息,深圳市輕松到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立于2014年,已為超過200萬家庭用戶提供家庭服務。據悉,輕松到家如今已覆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東莞、佛山六個城市,辦公室員工超600人,自營技師超5000人,每月交付訂單超過10萬單。
企查查數據還顯示,輕松到家自2014年起共獲得微光創投、祥峰資本、光信資本等機構以及天使投資人吳宵光個人共計6輪融資。公司官網的企業介紹頁面上還顯示,其總計獲得了1.5億元的投資,香港明星曾志偉也是其投資人之一。不過公開信息顯示,其最近一筆融資來自于2018年6月天津遠致投資和深圳資本的1140萬元定向增發。
作為成功從O2O創業潮中存活下來的企業,輕松到家在2017年11月掛牌新三板時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然而,峰頂之后就要迎來下坡路。由于連續虧損、業績不佳,不到兩年時間,輕松到家就終止掛牌。
值得注意的是,從今年5月份開始。網上就出現了大量“輕松到家跑路”“輕松到家集資詐騙”的傳言。輕松到家則表示這些都是不實信息,并且這些信息集中煽動了技師離職、用戶退款,讓公司本就困難的經營雪上加霜。
如今,輕松到家官方平臺的微博,依舊是一則針對相關消息的置頂聲明,表示稱其“不會跑路,輕松到家會對客戶負責到底!”
然而輕松到家在多次辟謠、全面提價后,經營困難的局面仍在繼續。
“被這家公司拉黑了,拒不退款”、“退款要排到2023年11月”、“拖欠了阿姨們五個月的工資”。在黑貓投訴等平臺上,不少用戶、員工、供應商集中投訴輕松到家退款難、拖欠工資等問題。
就連輕松到家總部,也因拖欠租金被物業查封:物業告示顯示,截至7月13日,輕松到家已逾期38天未繳納租金,拖欠租金34.4萬元,產生違約金合計7918元。從用戶、員工、加盟商到物業方,都成為該公司資金鏈斷裂后的直接受害者。
?“活下來的只有寥寥幾家”
剖析輕松到家的病因,行業分析師、投資人們的關系大多一致:O2O低價補貼的模式,造成了現在輕松到家的“失速”。
實際上,直至停止運營的前夕,輕松到家仍然靠低價策略作為市場競爭的主要手段。“平均收20多元一小時,但是付給阿姨的是30-35元每小時,用的依然是低價補貼市場的模式。”有輕松到家的前員工表示道。
如何彌補虧空?一開始,輕松到家還能有資本輸血,但是在最近幾年,互聯網家政平臺已經不受資本青睞了。2020年中國互聯網家政服務行業融資金額為5.2億元,較2019年減少了5.90億元,同比減53.15%,2021年上半年中國互聯網家政服務行業融資金額雖然達到4.7億元,但更讓人注意的是,2021年上半年最高單筆融資僅0.67億元。
也因此,輕松到家會采取瘋狂營銷,向用戶出售保潔、做飯套餐包,收取預付款的措施。最后,輕松到家也和前輩們一樣,走到了崩盤的這一天。
如果說低價補貼的模式是病因的話,疫情則是導火索,家政行業實際上是受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
新冠疫情使家政工成為受影響最嚴重的群體之一,許多人失去了工作和生計。而對于整個家政服務平臺來說,疫情的影響是不容忽略的,很多家庭都守在家里面,對家政的需求相對弱,且存在疫情傳播風險,會有所顧忌。
“有時候,本來和雇主商量好,等疫情好轉就安排阿姨上門,可是等過段時間,就被雇主以‘外人來家不安全’等理由拒絕了。”一位前家政行業的從業者告訴鉛筆道,疫情這幾年,看到身邊太多的初創公司倒下或者轉型,也包括了他自己經營了4年的創業項目,活下來的只有寥寥幾家,基本都是頭部品牌。
尤其是今年春天,自北京疫情開始以來,有的家政公司甚至連一個訂單也沒有。
家政這個行業真的不好做。這位從業者介紹,很多行業不同的是,娛樂、培訓教育可以通過在線化完成轉型,餐飲、零售可以通過無接觸配送來解決,但是家政必須要進家入戶,要人與人接觸,這種服務方式無法改變。
所以當疫情這只黑天鵝來臨的時候,全部業務就要停擺,收入直接歸零。“尤其是在北京這座城市,高壓的防疫政策下,業務充滿了不確定性。考驗項目活下來的不是業績怎么樣、市占率多少,而是你的現金流能讓企業在停擺的狀態下活多久。”
互聯網家政平臺有兩種模式,一種是自營技師,自己面試和培訓勞動者,屬于“重”資產模式,對服務的要求和標準會更高,但同時對企業資金及運營要求也更高;另一種屬于外包運營的“輕”資產模式,對服務質量沒有較高的把控度。
這位創業者的項目一開始的時候招募了全職阿姨,提供自營服務。當之后單量起來,才轉為滴滴模式,提供鐘點工服務,不過全職阿姨一直都保留。
這位創業者也曾想要咬牙堅持下去,自掏腰包給平臺的員工與阿姨發工資,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實在是撐不住了。
?反復提及的現金流
“一個好的創業者,一定要居安思危。”這是在上海疫情期間,一位投資人的感悟。
9年前,他投資過一個家政O2O項目,現在已經成長為行業頭部的企業。這位投資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該項目很多年前就養成了一個習慣,即死亡訓練。“就是突然宣布公司現金流斷裂了,然后該怎么辦?”
疫情爆發的時候,這個被投項目也受過重創,但因為現金流沒有問題,所以并無大礙。自疫情爆發至今,現金流問題被創投圈反復提及了三年,足以說明其重要性。
當然,除了“硬挺”之外,企業也需要一些變通。疫情之中,消費者的需求也變得多元化,正如從業者所說的那樣:對于互聯網家政賽道來說,更大的意義在于做賦能者,通過互聯網思維以及數字化的手段提高家政公司的服務效率。
一位分析師描述了這樣一個趨勢:本次疫情中,居家養老、物業管理、消毒殺菌、快遞跑腿等需求量很大,推動了家政行業和養老、物業、快遞等服務業融合發展。
并且,因為疫情,互聯網+家政業態的發展加快。許多家政企業將線下的家政培訓業務轉移到線上,同時客戶的咨詢服務、訂單洽談也多傾向于線上。
能夠看到,為了應對當下困境,很多規模較大的家政服務公司為提升家政服務員的業務技能,推出育兒嫂、月嫂以及養老護理員等崗位的職業技能網上培訓課程,培訓課程推出后,吸引了不少家政從業人員觀看學習。
另外,從商務部數據來看,在目前家政服務行業從業人員已達3000萬人,其中約有90%的人員來自農村地區,專業型的家政服務人才仍然十分緊缺。國內家政行業高端化、專業化、專屬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近期一線城市的家政中還出現了“整理收納師”這一新興職業,在杭州,整理收納師月薪基本都在一萬以上。
家政公司的運營應當順應這種市場趨勢,將旗下業務更精細化、更加專業化,對家政服務人員的培訓應該更具有針對性,用高端品質打造家政企業的品牌。
上述分析師對鉛筆道強調,不能說幾家互聯網家政企業出現問題,就否定這個行業。隨著老齡化、放開三胎、居民經濟收入上升等背景下,互聯網家政行業依然具備龐大的市場需求市場。
只不過,互聯網家政企業們必須要擺脫行業現有的缺陷,“叫好”也“叫座”。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