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下滑,股價上揚,江淮汽車憑什么?
業績下滑,股價上揚,江淮汽車憑什么?
來源/藍莓汽車
很難想象到江淮汽車在基本面始終難有好轉的情況下,股票市場卻迎來了大漲,更是出現了連續三個交易日累計漲幅超過20%的大行情,為此江淮汽車還發布了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
回看江淮汽車的這波漲勢要追溯到今年四月份,當時股價跌至每股7元的低點后便迎來了反彈。迄今為止,江淮汽車股價漲幅達到184%,且以目前的市場情緒來看,江淮股價可能還將繼續上漲。
不過,在江淮汽車上半年凈利潤同比由盈轉虧的情況下,股價仍能繼續保持上漲態勢,不得不說資本市場相當信任江淮汽車,但是在業績承壓顯著、股東套現等利空因素下,這份信任又能維持多久呢?
01 業績再跌
稍早前江淮汽車發布的業績預虧公告顯示,江淮汽車2022年1-6月份的歸母凈利潤同比由盈轉虧,預計該虧損額為7.07億元左右,扣非凈利潤則在-10.75億元左右。盡管江淮汽車將其歸結為疫情、芯片短缺以及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但這些明顯的外在原因顯然是有些說服力不足,畢竟受此影響的同行業績表現不錯的并不少。
而凈利潤的由盈轉虧早在今年一季度就已經出現,財報顯示,江淮汽車2022年一季度的凈虧損為2.90億元,同比下滑253.45%,扣非凈虧損達到4.80億元,同比擴大1050.69%,營收為97.82億元,同比下滑16.43%。
可以看到江淮汽車今年一季度不止是利潤方面的大幅下滑,營收表現也不樂觀,加之上半年凈虧損的擴大,可以預見今年上半年江淮汽車的營收數據也將繼續承壓,畢竟上半年其汽車及底盤的銷量同比大減了17.47%。
當然江淮汽車業績承壓也非今年而已。財報顯示,江淮汽車2017年到2021年的營收增速分別為-6.37%、1.92%、-5.60%、9.42%、-6.11%,除了2018年外,江淮汽車營收均出現了負增長,而2018年的營收增速表現也只能說微漲。實際上從2016年江淮汽車營收到達525.29億元的高點后,便陷入了營收大減狀態,至今仍未恢復。
除了營收表現持續不振外,江淮汽車的利潤方面也是如此。財報顯示,過去五個財年江淮汽車的扣非凈利潤持續為負,分別為-0.93億元、-18.77億元、-9.78億元、-17.19億元、-18.84億元。可以看到江淮汽車并不賺錢,而且近三年的扣非凈虧損呈現出了擴大的趨勢。
與此同時,江淮汽車的毛利率從11.61%降至8.16%,相比之前15%左右的毛利率可以說腰斬不為過。一邊是不賺錢,一邊是盈利水平下滑,江淮汽車的凈利潤數據自然也不好看,凈利潤從2016年11.62億元的降至2021年的2.00億元,凈利率更是從2.31%降至0.03%。
可以說無論是現今的業績,還是過去的業績,江淮汽車都很難支撐起資本市場的信任,但現實是這份信任持續了數月時間。由此不得不好奇,江淮汽車獲得資本市場的信任背后是不是另有他意。
02 泡沫般的股價上揚
在業績尚無法作為股價上漲的充足支撐下,江淮汽車這種股價與基本面的背離顯然跟外界影響離不開關系,或者說跟市場消息有關。6月份,有媒體曝出江淮汽車敲定了與華為的智選車業務合作,當天江淮汽車股價便大漲6.99%,次日更是一度漲停。
不過,江淮汽車并沒有確認該傳聞,7月份有投資者在投資者平臺上詢問江淮汽車有關華為合作造車的進展,但是董秘的回復卻是沒有應披露而未披露的消息。然而江淮汽車這種既不承認也不否認的態度并未降低投資者的熱情,其股價反而是再次上漲,7月底到8月初更是出現了連續三個交易日累計大漲20%的大行情。
顯然投資者寧可放過也不可錯過的態度極大地升溫了江淮汽車的買方情緒,光大證券等游資大力進場更是助燃了這把火。但問題是這種極不可靠的市場消息也具有相當大的不穩定性,江淮汽車的股價在8月3日沖上每股23.59元的歷史高點后便開始回落,截至目前,股價已跌去了16.49%。
也就是說即便江淮汽車與華為的曖昧傳聞繼續發酵,也很難支撐起股價的再次大幅上揚。畢竟在與基本面相背離的情況下,瘋狂的股價上漲很難保持住較長時間,這也是為什么市場對于江淮汽車這波股價大行情多持有懷疑炒作的態度。
就目前的資本市場態度來看,江淮汽車股價的回撤也說明投資者更加冷靜了,不明不白的市場傳聞顯然也表現出了后續乏力。不過,江淮汽車與華為合作為真,股價上漲就能持續下去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與華為合作造車的幾家車企中,即便小康股份(現已改名“賽力斯”)的股價受益最好,但也經歷了大幅波動,近兩個月股價更是再次上演了股價下行走勢。要知道賽力斯可是華為造車的首位受益者,而江淮汽車不見好轉的業績以及華為智選車業務的擴大,能累積到江淮汽車本身的投資者熱情又能有多少呢!
03 轉型靠代工?
拋開業績的利空因素與華為合作的傳聞,作為傳統車企的身份提振江淮汽車的股票市場也是夠嗆。盡管重卡等商用車領域江淮汽車保持較大的市場競爭力,但是乘用車表現卻始終沒有較大突破。
無論是與大眾合作的思皓,還是MPV的瑞風市場銷量都算不上樂觀。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的江淮汽車SUV的銷量僅微增8.67%至11.45萬輛,而MPV則是大降49.89%至1.07萬輛。
而江淮汽車的商用車表現也不樂觀,今年前7個月僅中型客車銷量上漲,但是總銷量也不足千臺,其余類型商用車陷入不同程度銷量大減,其中輕型貨車銷量同比減少24.83%,重型貨車則大減71.64%。在整體商用車銷量大減的環境下,以卡車為代表的商用車銷量下滑也意味著江淮汽車的資本故事想象力不足。
但是江淮汽車轉型新能源后市場表現又不足,像思皓E20X上市后銷量慘淡以撤出市場告終。而目前江淮汽車新能源車型也為數不多,表現最好為微型車的思皓E10X,但是7月份銷量僅有3538輛,且呈現出了銷量下滑的趨勢。
除此之外,江淮汽車的新能源市場剩下的只有為蔚來代工這一身份,但是代工生意高投入低回報,更不利于自身自有品牌的建立,長期以往江淮汽車離轉型成功只會越來越遠,更不要說建立起足夠的競爭力。隨著新能源市場競爭的加劇,代工身份只會越發阻礙江淮汽車的轉型。
以目前的市場表現來看,江淮汽車7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的1.72萬輛中,恐怕也包含了代工蔚來的10051輛。加之蔚來的銷量承壓,江淮汽車的代工生意也將愈發不好做。
由此轉型困難恐怕是江淮汽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要面臨的挑戰,即便真的與華為合作,恐怕新能源的日子也不好過,除了很大可能重復與蔚來的合作外,主動權也不在自己。而隨著江淮汽車股價見穩,那么新的上漲自然需要更大的推動力,但在業績承壓等利空因素下只會更加困難,畢竟套現離場的股東已經暗示了自己的態度。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