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低價入局IPO,安達科技小股東們反對無效
一邊忙著擴展,一邊有市場觀點認為行業產能過剩只是時間問題。業內相關人士表示,以國內的需求來看,現在的產能已經過剩。預計2024年以后,磷酸鐵鋰的產能、產量都會出現過剩。
文/樂居財經 魏薇
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驅動了鋰電池產業迅速擴容,在當下市場,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是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主流技術路線。
但這兩種電池并不存在完全的替代關系,動力電池的各種技術路線還在競逐之中,形式變化不可避免,這對電池企業的發展也帶來了很大影響。行情變化之下,安達科技經歷了幾輪沉浮。
據悉,安達科技是一家鋰電池正極材料及其前驅體的生產制造企業,主要從事磷酸鐵、磷酸鐵鋰的研發、生產、銷售。在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領域,安達科技是市場龍頭之一。
2014年6月,安達科技在新三板掛牌。此后,中國趕超英美成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市場,動力電池需求暴增,背靠大客戶比亞迪,安達科技實現了業績的快速增長。
2017年,安達科技沖刺科創板,但之后由于業績下滑等因素撤回了IPO申請。這一年,安達科技的凈利潤同比下滑24%。
在IPO終止和業績下跌的雙重壓力下,停牌一年多的安達科技于2019年1月28日復牌,開盤股價即暴跌90%。
2021年,磷酸鐵鋰電池市占率達到51%,首次超過三元鋰電池。2022年,磷酸鐵鋰電池的裝車量還在繼續擴大。安達科技選擇此時再次沖擊上市,不失為一個好時機。
今年2月27日,安達科技在北交所完成注冊。在此次上市前,安達科技與其第一大客戶比亞迪進行了深度捆綁。去年7月,安達科技完成定增,比亞迪成為最大認購方,并一舉成為第九大股東。
值得一提的是,在磷酸鐵鋰電池與三元鋰電池的博弈過程中,比亞迪也曾參與其中,甚至一度是安達科技的競爭對手。
安達科技此次擬公開發行新股不超過5553.4萬股,募集資金14.44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擬投入6萬噸/年磷酸鐵鋰建設項目、償還銀行借款與補充流動資金。
一邊忙著擴展,一邊有市場觀點認為行業產能過剩只是時間問題。業內相關人士表示,以國內的需求來看,現在的產能已經過剩。預計2024年以后,磷酸鐵鋰的產能、產量都會出現過剩。
比亞迪超低價入股
2021年4月2日,安達科技公告定增計劃,擬募資3.54億元,發行價格為2.53元/股。而當日,安達科技的收盤價為4.84元/股。由于發行價格過低,該次定增還引發了部分中小股東的反對。有公告顯示,在審議會議上,有12.49%股東投出反對票。
此次定增融資,包括比亞迪在內的29名投資者進行了認購,其中,比亞迪以3000萬元的出資額成為此次定增的最大認購方。2022年6月發行完成后,比亞迪持有安達科技2.11%的股份,持股數量1185.77萬股,成為后者的第9大股東。
兩個月后,安達科技的股價已經上升至每股20元左右。在8月13日,安達科技的股價達到24.94元/股的高點,市值超過130億元。相較于當初投入的3000萬元,比亞迪在短時間內已浮盈超2億元。
另外,參與認購的多位自然人與多家上市公司有關聯,例如,欣旺達的控股股東、實控人、董事長、總經理王威以4500萬元債權參與認購,目前是安達科技的第五大股東,持股比例為3.17%;益佰制藥聯席總裁郎洪平以6000萬元債權入股,目前是安達科技第三大股東,持股比例4.82%;晶瑞股份董事蘇鋼以506萬元現金入股。
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安達科技的實際控制人為劉建波家族,合計直接持有安達科技股份數量136,781,25股,持股比例為24.36%。此外,劉建波、李忠控股的中通博納持有安達科技880,000股股份,持股比例為0.16%。綜上,劉建波家族實際控制安達科技股份數量為137,661,256 股,占本次發行前總股本的比例為 24.52%。
人物關系上,劉國安、朱榮華為劉建波之父母,李忠為劉建波之配偶。劉建波擔任安達科技董事長、總經理,李忠任董事、副總經理。
近日,安達科技披露詢價公告,本次公開發行股票5000萬股,其中戰略配售發行數量達到2500萬股,占本次發行數量(綠鞋前)的比例為50%,共有9名戰略投資者,合計承諾認購4.46億元,其中4家地方國資機構合計承諾認購3.5億元、占比78.48%。另有3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合計承諾認購7000萬元、占比15.70%,其中包括上市公司欣旺達全資子公司深圳市前海弘盛技術有限公司和2家上游企業。
負債率翻兩番,債主變股東
由于在2019年和2020年的大幅虧損,安達科技通過銀行等渠道融資已經變得非常困難,于是將目光轉向了非金融機構。
報告期各期末,安達科技的其他流動負債分別為240.00萬元、97.29萬元、58,184.32萬元和 33,345.66萬元。可以看出,該項數據在2021 年末大幅增加。
樂居財經《預審IPO》發現,增加的原因主要為安達科技向非金融機構的借款,借款方包括比亞迪、貴州省新型工業化發展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貴陽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委托貸款人:郎洪平、姜任飛和王威)。
2021年,比亞迪為保證自身供應鏈穩定,向安達科技提供資金支持以建設新的生產線,借款金額2億元,利率6%。比亞迪同時對安達科技后續產線使用、產品價格、供貨數量、產線抵押以及投資者引入限制等進行了約定。截至2022年6月末,安達科技已采用貨款抵扣的形式歸還1億元。
郎洪平、姜任飛和王威三人以委托貸款的方式借給安達科技1.5億元,利率6%。此后在2022年,三人對安達科技的債權轉換為股權。
也正是這一年,安達科技的資產負債率飆升。2019年和2020年末,安達科技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14.32%和19.86%,在2021年末上升至60.3%,2022年6月末為51.62%。
員工五折“惠購”
在上市申請前,安達科技制定并實施了2022年股票期權激勵計劃,激勵對象共計72人,為公司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核心員工。
以劉建波、李忠為代表的6名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獲授股票期權合計1203萬份,占授予股票期權總數的32.93%。其余66名核心員工獲授票期權合計2450萬份,占授予股票期權總數的67.07%。其中,開陽安達總經理助理劉家成是實際控制人劉建波、李忠之子,被認定為公司核心員工。
此次股權激勵的行權價格為13.18元/份,而本次安達科技上市給出發行底價為25.88元/股。也就是說,股權激勵的行權價格僅相當于未來發行底價的五折。
本次授予的股票期權自授權日起滿12個月后,激勵對象在未來36個月內分三期行權,行權比例分別為40%、30%和30%。其中,最近一期的行權條件為“2022年營業收入較2021年收入增加223%;或2022年磷酸鐵鋰出貨量較2021年出貨量增長50%”。
以安達科技目前的業績增速,這樣的行權門檻顯得非常容易。2021年,安達科技實現營業收入15.77億元,同比增長1603.06%;而在2022年1-6月份,安達科技的營業收入就達29.02億元,同比增長555.74%。
與比亞迪深度捆綁
在股東的身份之外,比亞迪還是安達科技的大客戶,甚至可以說是比亞迪造就了如今的安達科技。在2019年、2021年、2022上半年,安達科技的第一大客戶均為比亞迪。
招股書披露,報告期內,安達科技前五大客戶收入占年度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7.09%、85.47%、96.69%、75.63%。對于客戶集中度較高,安達科技解釋稱主要是由于下游客戶集中度較高的行業特性所致。
其中,安達科技對第一大客戶比亞迪的銷售收入分別為7444.25萬元、2714.69萬元、9.62億元、11.16億元,占比為48.47%、29.31%、61.01%及38.48%。
向前追溯可見,2014-2016年,安達科技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117.52萬元、2.07億元、9.12億元,其中對第一大客戶比亞迪的銷售占比分別為100%、96.14%、84.74%。
2017年-2020年,安達科技對比亞迪的銷售額分別為8.37億元、3.97億元、7444.25萬元、2714.69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77.78%、59.88%、48.47%、29.31%。
實際上,自安達科技2010年進入電池用磷酸鐵、磷酸鐵鋰行業后,比亞迪一直是安達科技主要客戶。近些年來,二者的合作更為頻繁。2020年,安達科技中標比亞迪1.8萬噸的采購合同;2021年3月,雙方又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安達科技長期穩定向比亞迪供應合作數量的產品。
除比亞迪外,安達科技也是中創新航、寧德時代、派能科技等眾多知名鋰電池生產企業的主要供應商之一。
經營現金流兩年為負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安達科技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54億元、0.93億元、15.77億元、29.02億元,對應的凈利潤分別是-2.242億元、-1.858億元、2.309億元和6.12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24億元、-1.86億元、2.31億元、6.2億元。
從收入構成來看,磷酸鐵鋰是其主要營收來源,磷酸鐵的營收規模較小。2019年-2022上半年,安達科技來自磷酸鐵鋰的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均高于90%。2021年以來,磷酸鐵的營收占比呈上升趨勢,2021年、2022上半年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4.47%、7.44%。
從年虧損超2億元到半年實現6億元的凈利潤,安達科技的業績深受市場變動影響。
2019年和2020年,受到政府新能源汽車產業補貼政策的影響,市場上傾向于選擇更高能量密度的三元正極材料,導致磷酸鐵鋰電池的市場需求減少,且價格大幅下跌。
直到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調整,行業發展由政策驅動發展到市場驅動,而各個新能源汽車廠家對成本控制和電池安全性的要求更加嚴格,加上磷酸鐵鋰電池與三元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差異縮小,且磷酸鐵鋰電池安全性能更佳,在成本及性能的綜合影響下,磷酸鐵鋰電池重回市場主流地位,市場供不應求。
雖盈利情況好轉,但安達科技的盈利質量欠佳。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期間,安達科技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86億元、-1161.51萬元、-1.66億元、1465.85萬元。
2021年,安達科技因業務規模擴大,實現了正向凈利潤,但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負。安達科技解釋稱,主要原因為公司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金額較高,為應對主要原材料價格上升及大幅增長的訂單需求加大主要原材料備貨,并根據供應商要求預付了相關款項。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