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集團的318.7億元分紅或意味著IPO依然遙遙無期
螞蟻集團的318.7億元分紅或意味著IPO依然遙遙無期
來源/讀懂數字財經
318.7億元!
螞蟻集團的巨額分紅又讓網友感受了一把什么是“豪”。
但在讀懂君看來,這或是又一次宣告——
螞蟻IPO依然遙遙無期。
關于螞蟻集團什么時候可以重啟上市,外界討論很多。
讀懂君可以給大家一個可以參考的信號:只要螞蟻集團大額分紅,其IPO就大概率沒有被提上日程。
原因很簡單,企業IPO的核心目的是為了融資,故而企業IPO前后一定要拼命的做增長,無論多么知名、龐大的企業,如果沒有業績的增長作為支撐,其估值難以被拉高
營收、利潤增速越高,PE和股價才會越高,才能從資本市場融更多的錢,故而螞蟻集團的數百億資金用于做增長還是分紅就成了其IPO的一個至關重要的信號。
數百億的分紅意味著數百億的資金從螞蟻集團流出,這些資金可以有很多個做增長的去處,比如爭搶支付份額、推廣保險、理財業務、收購成長性的公司又或者是直接給螞蟻消費金融注資,哪怕是放到銀行里囤灰也會有一筆不菲的利息收益。
但沒有,這些巨額資金最終以分紅的形式去普惠了股東和持股員工。
當然,分紅與否只能作為判斷的指標之一,就好像人體內的激素調節,它很重要,但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每年少幾百億的資金也不能明說螞蟻集團的業務就沒有增長,只不過是速度一定是慢的,請參閱《螞蟻緩行》。
因為IPO的失敗,螞蟻集團的各項數據對外界沒有披露,一切有關螞蟻的內容只能以2020年的招股書和阿里財報中的寥寥幾筆為抓手,這是讀懂君這類內容創作者的遺憾。
不過,從讀懂君的一些日常體感去預判:支付寶這個流量、金融、數據富礦的價值依然在提升,尤其是流量層面。
支付寶在流量上的特點是,頻率高、時長低,這意味著其流量的商業價值有限——總不能指望著用戶支付一次,還得去看十幾秒的廣告或是下載一個App、購買一件商品。
但近期支付寶的用戶時間一定是在拉長,這個判斷的核心抓手是內容生態的構建。
一方面,借貸業務調整后,明顯感覺到支付寶在財富業務上發力了,尤其是在財富業務相關的內容生態構建上。
另一方面,支付寶的生活號悄悄的上了短視頻,短視頻在用戶時間上的強大已經被抖快、視頻號等諸多產品驗證,如果支付寶的短視頻能夠撕下一塊肉,那么支付寶的流量變現就有了無窮的想象力。
還有一個層面,螞蟻集團在找其他方式應對借貸業務收縮帶來的變化,比如信用卡業務,過去花唄、借唄就是螞蟻集團自己的虛擬信用卡產品,與銀行的信用卡存在直接競爭,在有形之手的調控后,這種競爭在當下被大大弱化,于是螞蟻集團又有了一個新的流量、數據變現的渠道。
當然,讀者不必以螞蟻集團的業績變化來證偽上述觀點。
借貸業務受挫的螞蟻就像是一輛開到了谷底的汽車,它爬坡的速度必然是緩慢的,但每次爬坡也都必然比谷底更高一點點,至于能否回到曾經的最高處乃至于超越?誰都不知道,但誰都不能排除。
如果讓螞蟻集團快速回到巔峰或是超越,核心還是兩張牌——螞蟻消費金融和錢塘征信,請參閱《螞蟻集團如何重塑想象力》。
這兩張牌能不能打得好,不取決于螞蟻。
說到螞蟻消費金融,剛剛其業績隨寧德時代財報披露,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寧德時代對螞蟻消金權益法下確認的投資收益為6724.38萬元,按寧德時代持有8%股份換算,2022年全年螞蟻消金實現凈利潤約8.4億元。
相比于2020年招股書披露之時的微貸科技平臺,少的不是一星半點,不過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一大部分業績一定是留在了螞蟻集團旗下的科技公司中,還有個原因是螞蟻集團在向消費者和金融機構讓利。請再次參閱《螞蟻緩行》。
不算亮眼的業績,也恰恰說明了螞蟻消費金融及螞蟻集團未來的潛力。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