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半年考:比亞迪們的野心與挑戰
卷出新高度,漲出新姿態。
來源/花朵財經? 作者/謝達
2023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到底有多激烈,在先前的一輪價格戰中,消費者們已有目共睹。
站在7月回首上半年,整體來看,新能源車企已經完全走出3-4月銷售低谷期,多數品牌以6月銷量全面回升的姿態,交出了上半年的答卷。
比亞迪們,則又殺瘋了。
6月車企銷量全面增長
7月伊始,多家新能源車企已陸續披露6月銷售情況。其中,比亞迪6月新能源汽車銷量25.30萬輛,同比增長88.79%。這已是其連續第4個月銷量突破20萬輛,繼續穩居新能源車企銷冠。
埃安6月實現銷量4.5萬輛,同比增長86.7%。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個第二季度,埃安的月銷量均超4萬輛。
各大新勢力車企銷量情況?圖源:網絡
理想汽車月交付量也歷史性的突破3萬輛,同比增長150.1%,6月共計交付新車3.26萬輛。上半年的交付量達到13.91萬輛,已經超過其2022年13.32萬輛的全年交付數據。
理想汽車董事長李想表示:“今年四季度將挑戰4萬輛的月度交付目標,到2025年理想汽車要做到豪華品牌(20萬元以上乘用車)銷量第一、交付達到160萬輛的目標。”
繼5月重回萬輛俱樂部后,緊跟在埃安和理想汽車其后的零跑也絲毫未示弱。6月交付1.32萬輛,同比增長17.3%。
蔚來在經歷長達兩個月的銷售低迷期后,也重新站上萬輛關口。6月,交付新車1.07萬輛,環比增長74%。
在6月已公布的單月銷量破萬的新勢力車企名單中,還有哪吒交付1.21萬輛,極氪交付1.06萬輛。
不過,即便埃安+理想+零跑+蔚來+哪吒+極氪6月的銷量總和12.42萬輛,仍不及一個比亞迪25.3萬輛的銷量成績。
據乘聯會統計分析,2023年1-5月,比亞迪以92.3萬輛的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成績,38.1%的市場份額,遙遙領先于一眾競爭者。
新能源乘用車廠商零售銷量排名?圖源:乘聯會
在先前的2022年業績發布會上,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透露出,比亞迪今年銷量目標300萬輛起步,爭取翻倍增長到360萬輛。
行業進入淘汰賽階段
但就目前來看,要完成年銷量300萬輛的目標,比亞迪仍面臨著不小的壓力。
2023年上半年,比亞迪實現新能源汽車銷量125.56萬輛,同比增長95.78%,僅完成年度目標的42%。
與此同時,汽車自主混動大戰已經開始,比亞迪一直引以為傲的混動領先優勢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目前,國內自主品牌3家頭部車企長安、吉利、長城已相續推出對標比亞迪宋PLUS的SUV車型,分別是深藍S7、銀河L7以及哈弗梟龍MAX。
從售價來看,銀河L7起售價只有13.87萬,深藍S7起售價為14.99萬,哈弗梟龍MAX(起售價15.98萬),相比之下比亞迪宋PLUS冠軍版沒有任何優勢。
從官方零百結果來看,哈弗梟龍MAX以零百加速時間6.8秒排行第一。其次是,銀河L7零百加速時間為6.9秒,深藍S7零百加速時間為7.6秒,比亞迪宋PLUS DM-i冠軍版最慢,零百加速時間為8.3秒。
各大車型性能對比?圖源:網絡
百公里加速時間被超越的比亞迪,在油耗方面也沒有占到便宜。以上四款車型中,官方油耗最低的是深藍S7,饋電油耗為4.95L/100km,其次是,銀河L7饋電油耗為5.23L/100km,比亞迪宋PLUS DM-i冠軍版饋電油耗為5.3L/100km,排在第三位,僅僅高于哈弗梟龍MAX 5.5/100km的饋電油耗。
隨著深藍S7、銀河L7以及哈弗梟龍MAX的陸續上市,這些壓力也逐步給到比亞迪。比亞迪宋PLUS新能源銷量在2022年11月達到最高月銷量6.41萬輛后,今年以來,其銷量數據已處于持續下滑狀態。
比亞迪宋PLUS新能源銷量詳情?圖源:車主之家
6月8日,在股東大會交流環節,王傳福對行業價格戰、行業競爭格局、比亞迪產能等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
在他看來,汽車行業已進入淘汰賽階段,“核心技術、好的戰略方向和快速決策機制是制勝關鍵”。
對于持續的價格戰,王傳福稱:“比亞迪的規模化優勢、品牌優勢、技術優勢,將助力比亞迪在未來競爭中優于同行,比亞迪有信心在未來3-5年獲得更高市場份額。”
而相對比亞迪、埃安、理想、零跑等新能源車企的高歌猛進,如今不少新能源車企日子并不好過,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進入淘汰賽,也正被一步步驗證。
2023年6月,部分新勢力車企銷量出現明顯下滑。其中,哪吒汽車月銷量為1.21萬輛,同比下滑7.8%。小鵬汽車月銷量為8620輛,同比下滑43.65%。
2018年,華爾街日報稱,中國電動車制造商已經超過487家。到2023年,有數據顯示,能正常經營的新能源車企僅剩下40多家。
在競爭日益激烈、新品牌快速涌現的當下,車市優勝劣汰已成為常態,類似拜騰汽車、天際汽車、愛馳汽車等遭遇困境的車企也不在少數。
“大家看到的這個卷其實剛開始,未來還會更卷。無論一些車企今天的成績多么好,都不代表未來能活下來。”6月16日,在2023未來汽車先行者大會上,華為常務董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如是說。
中國車企正加速出海
瘋狂內卷下,依托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先發優勢,中國車企正在加速進行海外布局。
一方面以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等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向西進入汽車產業發達的歐洲市場,借助當地合作伙伴力量銷售新車。另一方面以比亞迪、長城、上汽為代表的車企向南拓展進軍汽車產業相對落后的東南亞市場,選擇在當地購買工廠或建廠等更深入的方式生產及銷售汽車。
今年一季度,我國汽車出口107萬輛,同比增長58.1%,已首次超越日本(95.4萬輛),成為世界第一。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3年1-5月,整車出口量前十的車企分別為上汽、奇瑞、特斯拉、長安、長城、吉利、東風、江汽、比亞迪和北汽。其中,上汽整車出口數量最多,累計出口39.6萬輛,市場份額達到22.5%。
整車出口量前十車企排名?圖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有別于國內銷量持續走高,比亞迪在海外銷量則是一直表現平平。2023年上半年,比亞迪海外新能源乘用車月銷量均保持在1萬輛左右。今年6月,比亞迪海外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1.05萬輛,并無顯著的增長。
比亞迪海外出口情況?圖源:網絡
對此,王傳福解釋稱:“上半年比亞迪出海緩慢,是由于歐洲市場新車認證較慢,海豹和海豚都在走認證流程,還未完全通過。此外,海外汽車4S店的建設進程也比預想的要慢很多。等到7月份海豚陸續上市后,預計會帶來一波正向反饋。”
但隨著中國新能源車企扎堆出海,加速“外卷”已不可避免。作為東南亞地區最大的汽車制造國,為輻射東南亞地區,如今泰國市場已成為中國車企出海的激爭之地。
今年以來,埃安、哪吒、長安等多家車企已相續官宣赴泰國當地建廠,這將與比亞迪于2022年9月在泰國全資投建的首個海外乘用車工廠,形成正面競爭。
同時,國內多家車企的“出海計劃”正在火熱進行中,其中不乏埃安、蔚來、哪吒、極氪、賽力斯、小鵬等造車新勢力以及上汽、吉利、長城等傳統車企。
而現如今,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我國汽車出口增長的重要拉動力量。2023年1-5月,新能源汽車出口45.7萬輛,同比增長1.6倍,占整體出口量上升至26%。
盡管競爭愈發激烈,但中國新能源汽車無疑正在成為重塑當下全球汽車產業格局的重要推動力,未來勢必將推動國產汽車走向更大的世界舞臺。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