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物創始人楊冰1.58億買豪宅,旗下公司剛掏8億拿下網絡小貸牌照
向來低調的得物創始人因為豪擲1.58億元在上海購置豪宅,意外成了輿論關注的焦點。
來源/野馬財經?作者/高遠山
楊冰買豪宅被關注
7月1日,據京東房產頁面上的拍賣信息顯示,上海頂豪——位于南外灘綠城黃浦灣的樓王一套高區江景大平層,含4房2廳5衛2車位經過數輪報價后,于在7月1日10:52以1.58億元的價格成交。按房屋面積458.78平方米來計算,成交單價高達34.4萬元/平方米刷新了綠城黃浦灣的成交紀錄。
據網絡競價成交確認書顯示,競買人為楊冰。據澎湃新聞等媒體報道,此楊冰即為得物創始人、CEO楊冰。
據媒體報道,知名藝人楊洋、薛之謙、李小璐、足球運動員顏駿凌等均在綠城黃浦灣居住或持有物業。業主非富即貴。
馬上要和這些明星藝人做鄰居的楊冰,是個低調而傳奇的企業家。他18歲就開始創業,在大學期間,因為熱愛體育,與陳航等幾位朋友共同創立創建了一個名“HoopChina”的籃球資訊網站,就是后來的虎撲體育。
2015年,他離開了虎撲,開始了二次創業,創辦了潮流電商平臺“毒”,即現在的得物。
據企業信息APP愛企查的資料,目前,楊冰手握得物、虎撲等29家企業股權,并擔任其中18家企業的法人代表。
據2023年《胡潤全球白手起家U40富豪榜》顯示,楊冰位列第32位,身家100億元人民幣;此外,他麾下的得物在《2023全球獨角獸榜》中排名第48位。
花8億收購網絡小貸牌照,
還要邁過50億實繳這道檻
野馬財經注意到,6月份,楊冰麾下的得物剛剛斥資8億收購了一塊網絡小貸牌照。近年來,因炒鞋出圈的垂直潮牌頭部電商得物開始探索消費分期和助貸業務,拿下小貸牌照也被視為加碼金融業務。
這塊小貸牌照原本屬于港股上市公司瀚華金控(3903.HK),做價8億出售四川瀚華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下稱“四川瀚華小貸”)100%股權,買方為得物實控人楊冰控股的睹煜(上海)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下稱“睹煜信息”)。轉讓完成后,四川瀚華小貸將由睹煜信息完全控股,得物也將擁有一張網絡小貸牌照。
注冊用戶達1億,業務發展如火如荼,得物的觸角為何向金融領域延伸?這位后來者能做好互聯網貸款生意嗎?
睹煜信息是一家專注于為電商、入駐商家和消費者提供商品(包括但不限于服裝鞋帽、箱包)查驗鑒別、倉儲、物流運輸通道等的供應鏈服務,公司股東De JiaWu(HONGKONG)Limited持有睹煜信息全部股權。而De JiaWu的負責人楊冰,正是得物的創始人。
四川瀚華小貸2009年5月成立,注冊資本7億元。主要開展(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票據貼現業務、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開展貸款受理、發放貸款。截至2022年12月31日,該公司的經審計凈資產為7.91億元。
投入8億巨資,買下注冊實繳7億元的四川瀚華小貸,后續面臨的問題是,對小貸牌照50億元的增資以滿足監管要求。
2020年11月,央行、銀保監會印發的《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中要求,小貸公司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前提是注冊資本不低于10億元,對于全國性業務,網絡小額貸款業務則必須不低于50億元,且均為一次性實繳貨幣資本。
截至目前,包括螞蟻小貸、騰訊旗下的財付通小貸、美團小貸、京東小貸、度小滿小貸、抖音集團旗下的中融小貸等,多家互聯網巨頭小貸公司已增資至50億元及以上。野馬財經預判,未來得物如果想要在全國開展小貸業務,必然要走增資這一步。
得物的“金融夢”
得物創立于2015年,前身為“毒APP”,隸屬于上海識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虎撲聯合創始人楊冰對虎撲社區逐漸壯大的球鞋代購和交易所創辦的。
愛企查顯示,得物共有3位股東,其中楊冰為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65%,第二大股東為上海唯物信息系統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持股比例為20%,第三大股東為虎撲(上海)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5%。
創立初期,正值球鞋電商交易火熱,每賣出一雙鞋,得物就會在中間抽取技術服務費、轉賬手續費、查驗費、鑒別費和包裝服務等費用。根據得物方面信息可知,在平臺上商品寄賣的手續費是商品定價的7.5%-9.5%。
2020年年底,既有場景,又有用戶的得物APP悄然上線專屬分期產品“佳物分期”,與金融機構合作,為用戶發放信用額度,并招聘供應鏈金融、支付行業人才。
在得物APP的錢包功能里,已經融入分期購、借錢兩款金融服務產品,由旗下上海佳物信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作為簽約服務方,提供場景金融平臺服務、智能撮合服務、信息交互服務等,由銀行、消費金融機構、小貸公司給用戶提供授信,分期額度高5萬元,借錢額度最高20萬元。
圖源:得物APP
業務發展如火如荼,得物的觸角為何向金融領域延伸?易觀支付和消費金融研究員王鵬博認為,因為所有的金融業務都要持牌經營,大手筆收購小貸牌照,也是出于監管要求以及自身業務發展所致。
互聯網流量巨頭布局金融業務已經成為近幾年一種趨勢,以BATJ為代表,后續的美團、滴滴、字節、快手等均已經介入金融業務。按照介入金融業務的深入程度,可以分為廣告、助貸導流、持牌金融等幾個階段。
厚雪研究首席研究員于百程表示,一方面是用多元化的金融服務與原有業務形成協同,提升用戶粘性,另一方面金融業務的盈利性強,布局金融服務能夠提升收入。在金融業務必須持牌的監管背景下,介入金融業務較深的互聯網巨頭獲取牌照的進展在加速。
在互聯網平臺中,電商類平臺與金融業務結合最為直接,消費用戶有消費金融需求,平臺商戶有訂單的資金周轉需求等。得物APP的用戶主要偏年輕,喜歡潮流,消費觀也比較開放,對超前消費和分期等接受度可能更高。
“但如果要深入開展金融相關業務,持有支付、發放貸款等牌照是必須的。比如得物APP拿到網絡小貸,既可以開展自營業務,和金融機構合作開展助貸和聯合貸款業務在便利性和合規性上更強。當然,開展自營貸款業務,需要承擔金融風險,在金融風控能力上需要補足”。于百程表示。他同時提醒,《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在2020年底發布后,目前仍未落地,未來網絡小貸的監管政策上還存在一定風險。”
擁有小貸牌照后,得物這位后來者若想與互聯網巨頭們爭奪貸款業務,從目前現狀看,其優勢與劣勢又有哪些?
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分析認為,得物的優勢是可以立足于與得物的緊密結合,而不用像拼多多、京東那樣的大平臺必須與零售業務分割得十分清晰,但劣勢是因為其零售和金融服務的客戶與流量都比較小,很難在短期內獲得較大的業務規模并產生太大的行業影響力。
既是“選手”,又是“裁判”,
能否做好角色平衡?
公開數據顯示,得物APP擁有超1億注冊用戶,35歲以下用戶占比超過8成。就在2020年,得物的GMV(即“商品交易總額”)就已達500億元,排在中國消費電商第十一位,2021年,得物GMV超過800億元。
2018-2019年間,得物連續獲得了三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虎撲、紅杉資本等。
為了打破單一的業務模式,2020年初,“毒”正式將品牌名稱升級為得物,業務范圍也從單純的鞋交易向正品電商和潮流生活社區兩大服務延伸。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得物估值超過100億元美元,月活用戶超過1億,耐克、阿迪達斯、任天堂是其品牌合作伙伴。
圖源:易維視
值得注意的是,得物除了電商生意外,還提供鑒別服務,而不論是買家還是賣家,鑒別一直是大的爭議,“假貨由誰監管”“鑒定出錯由誰判定”行業內始終沒有客觀標準。
針對此,得物曾在回應《IT時報》時表示,在鑒別領域,得物APP已經形成自身的核心壁壘,服務得物APP的鞋類鑒別服務項目被納入首個國家級“鞋類及相關部件鑒別服務標準化試點”。2022年,得物與中檢集團達成鑒別戰略合作,成為國內首個鑒別聯合研究團隊。
對電商平臺來說,正品就是生命線,平臺在為買賣雙方建立信任機制的同時,自身要為市場與消費者提供可靠的鑒別服務,才是安身立命之本。如今,得物又開始謀劃放貸業務,從商業邏輯上倒是說得通,但是最終能否走得通,看要看用戶們是否買賬?
你用過得物嗎?購物體驗如何?留言聊聊吧!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