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鴨相機、TFBOYS演唱會,優酷、大文娛掌握了盈利“妙招”?
前段時間,優酷連出奇招。
出品|三言Pro
先是內部創業項目妙鴨相機,憑借“9.9元+21張照片”就能獲得一套寫真,迅速成為近期最火爆的AIGC應用程式之一。
后又獨家直播TFBOYS“十年之約”演唱會,其火爆程度不用多說。
多年來,很多視頻網站始終無法實現盈利。
但優酷最近的舉動,仿佛是找到了困擾視頻網站許久的盈利解法。
直播演唱會至少收入6552萬元?
成本或許也不低
8月6日,TFBOYS十年之約演唱會于西安奧體中心體育場舉行,而優酷則是此次演唱會的唯一線上直播平臺。
據了解,此次演唱會的直播,優酷設置了兩種套餐:套餐一為演唱會主舞臺,價格為39元;套餐二為演唱會全機位(包含個人機位合輯),價格為99元。
線上直播門票觀看有效期一年,內容不可下載,不可截屏,不可錄屏。
據優酷8月6日晚發布的戰報,演唱會直播預約人數超200萬,線上觀看人數峰值破168萬,直播互動量1.04億。
如果按照峰值168萬人同時觀看,即使觀眾全部購買的都是39元套餐,優酷本次直播收入至少達6552萬元。
當然,上述算法太過保守。如果取兩種套餐的平均值來算,人均消費為69元。若以此計算,優酷此次直播的收入,或許超過1.1億。
除此之外,商務廣告植入也可以為優酷帶來一部分收入。
但此次演唱會的線上直播的成本,應該也不低。
據時代財經報道,優酷與TFBOYS經紀公司時代峰峻的合作模式為,前者付費向后者購買線上版權,再通過銷售線上門票回本。
報道稱,優酷原本僅購買3日版權,疑似因粉絲不滿期限太短,優酷后向時代峰峻追加版權費用延長至一年。
妙鴨相機滿月
熱度有所下降
還接了廣告
除了直播TFBOYS演唱會,優酷還申請注冊了“妙鴨相機”商標。
企查查APP顯示,近日,北京優酷科技有限公司申請注冊多枚“妙鴨相機”文字及圖形logo商標,國際分類涉及廣告銷售、設計研究、科學儀器等,當前商標狀態均為申請中。
事實上,在妙鴨相機小程序剛上線沒幾天的時候,三言就注意到,其主體公司的法人張龍,同時也是“優酷視頻(西安)傳媒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
據證券時報·e公司此前報道,一位接近阿里的人士表示,“妙鴨相機”來自阿里,為優酷旗下的內部創業項目。
另據優酷內部人士透露,目前妙鴨相機由2020年加入阿里巴巴的張月光帶隊開發,產品孵化團隊暫未獨立。
據了解,妙鴨相機于2023年6月30日開始邀請制內測,7月17日正式上線,到今天剛剛滿月。
第三方數據平臺顯示,截至8月16日,妙鴨相機在蘋果應用商店的下載量已經超過了533萬次。
該數據平臺預估,妙鴨相機在蘋果應用商店的收入達到了732371美元。
從時間上來看,下載量最高的時間段,是8月12日、13日和14日,單日下載量均超過70萬。
而這只是iOS端的數據。之前,在安卓端,妙鴨相機只能通過微信小程序來使用。
近日,妙鴨相機App也上架了安卓應用市場。據顯示,目前在安卓應用市場,妙鴨相機的下載次數已經達到了13萬次。
不過,剛剛滿月的妙鴨相機,熱度已經有所下降。
微信指數顯示,近30天,妙鴨相機的最高指數在7月25日,超過了1800萬。但短短幾天之后便開始驟降。
而近7天,妙鴨相機的微信指數整體上也是呈現下降趨勢。
百度指數顯示,近30天,妙鴨相機的最高指數在8月上旬,之后也開始逐漸下降。
近7天,妙鴨相機的百度指數也呈現下降趨勢。
雖然熱度有所下降,但妙鴨相機似乎有了新的創收渠道。
三言發現,在妙鴨相機App內,已經出現了攜程的廣告。官方解釋是聯合攜程打造的環球旅拍寫真模版。
妙鴨挪窩:從優酷到神力視界
雖還在大文娛,那優酷咋辦?
此前,妙鴨相機創始人張月光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希望妙鴨相機和攝影攝像行業是共生的關系,而不是競爭的關系。也希望能夠賦能行業。
張月光還談及了妙鴨相機為何定價9.9元,以及對AI行業的看法。
張月光稱,AI時代改變的不是渠道,而是工廠,AI生產出的產品如果第一天不能賣錢,那以后也就賣不到錢了。
而9.9元的定價是其內部經過測算的。而且從用戶自發傳播來看,9塊9拍寫真的心智是用戶比較容易理解的。
此外,張月光還透露,妙鴨相機會上線針對B端(商業端)的工作站,并將邀請行業內的設計師進行模板設計的內測。
據媒體報道,8月17日,阿里大文娛CTO鄭勇表示,目前妙鴨相機B端工作站已邀請行業內的攝影師、設計師參與模板設計內測。
鄭勇還證實妙鴨相機是依托阿里大文娛旗下神力視界的技術能力孵化出來的,接下來為了便于管理,妙鴨相機的公司主體也將并入神力視界。
而神力視界是阿里大文娛旗下科技業務的公司主體,成立于今年6月,注資1億元,經營范圍包含軟件開發、人工智能應用軟件開發等,由阿里巴巴文化娛樂有限公司全資控股,法定代表人為鄭勇。
鄭勇表示,妙鴨公司主體并入神力視界,也是希望產品能更聚焦在持續優化功能和用戶體驗上。
看來,妙鴨成了香餑餑后,被從優酷“搶”走了,那會不會對優酷產生影響呢?
阿里架構調整后,各業務集團獨立,大文娛集團是一個整體,優酷也在里面,妙鴨被拿到神力視界也不算給了別人,財務報表算大文娛的,只是以后別怪優酷財務表現不好就行。
視頻網站皆宣布“盈利”
核心依然靠內容?
以往視頻網站的贏利模式包括貼片廣告、付費會員、自制欄目等,但始終走不出虧損。現在,仿佛是有所好轉。
日前,阿里巴巴發布了2024財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阿里大文娛集團的收入為人民幣53.81億元。
本季度,優酷總訂閱收入同比增長5%,主要受到每用戶平均收入增長以及優質原創內容的帶動。
大文娛集團的經調整EBITA為盈利人民幣6300萬元,2022年同期為虧損人民幣9.07百萬元。
不過,阿里表示經調整EBITA的改善主要是由于阿里影業和大麥網的收入增加。
但在財報會議上,阿里方面透露,AIGC領域面向C端的產品“妙鴨相機”走紅后,一個月內,在阿里云上的算力需求暴增了數百倍。
而阿里巴巴2023財年年報顯示,2023財年,阿里數字媒體及娛樂分部經調整EBITA虧損人民幣18.74億元,去年同期為46.90億元。
年報指出,優酷帶動分部年同比減虧超60%。作品方面,2022年,優酷全年S級以上的作品較前年增長了56%。
5月16日,愛奇藝發布截至2023年3月31日未經審計的第一季度財報。
今年一季度,奇藝總營收為83億元,同比增長15%。其中,會員服務收入為55億元,同比增長24% 。
愛奇藝解釋稱,這主要得益于平臺在第一季度推出一系列優質內容后,訂閱會員總數大幅增加。
在營收增長的帶動下,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愛奇藝運營利潤增至10億元,連續六個季度實現增長。
在當天的財報電話會上,愛奇藝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龔宇表示,“一季度,我們見證了優質長視頻內容的影響力,以及用戶對優質內容的強烈需求。制作和提供高質量的自制內容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今年6月,在騰訊視頻影視年度發布會上,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在線視頻首席執行官孫忠懷透露,騰訊視頻實現連續四個季度盈利。
孫忠懷表示,在騰訊視頻的所有內容品類中,劇集仍然是核心。在騰訊視頻平臺上,每年播出的新熱內地電視劇約有100部。
以做好這100部劇為主要目標,孫忠懷進一步細分出了總體提升、內容多元、增加爆款、減少平庸四個具體目標。
通過上述內容可以看出,愛優騰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在講內容。
優酷是優質原創內容帶動訂閱收入增長,并且還帶動了阿里數字媒體及娛樂分部年同比減虧;愛奇藝稱制作和提供高質量的自制內容是其核心競爭力;騰訊是以每年做好100部電視劇劇為目標。
目前,愛奇藝和騰訊已經實現連續多個季度盈利,優酷也有所好轉。而且,優酷通過這次TFBOYS演唱會直播和妙鴨相機,或許可以找到新思路。
運營模式是否可持續?
此前也有很多線上直播的演唱會,比如周杰倫、崔健、孫燕姿等都舉辦過,也都異常火爆,但都不是售票模式。
TFBOYS“十年之約”演唱會之所以火爆,是因其粉絲的狂熱,而并非因為優酷平臺的魅力。
并且,優酷能夠抓住這次機會,也是得益于阿里大文娛體系。
據時代財經報道,有相關人士透露,優酷拿下本次十周年演唱會線上直播版權,與其依托于阿里大文娛體系有關,同體系下的大麥為本次演唱會主辦方及總票代。
由此可見,如果在大麥優勢的加持下,優酷還是可以繼續獨家線上直播演唱會的。但TFBOYS難以復制,下一次直播演唱會的效果如何,無法確定。
而妙鴨相機能讓用戶花9.9元買單,并不等于已經把商業模式跑通。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目前消費者普遍抱有嘗鮮和社交分享心態,這是妙鴨這段時間引起討論的重要原因。
三言此前也在《這個AI寫真相機大概要火了,男人都搶著用》一文中分析過,妙鴨相機可能會成為一個現象級的應用,但生命周期不會太長。
因為妙鴨相機使用頻率不高,主要是前幾次的嘗鮮。但在爆紅階段,用戶基礎變得龐大,妙鴨相機會有不錯的收益。
妙鴨相機熱度的下降,足以說明這個問題。
如果妙鴨想留住消費者,還需要推出更多吸引用戶的功能。因此,妙鴨相機嘗試布局B端,B端工作站也在近日上線,已邀請行業內的攝影師、設計師參與模板設計內測。此外,聯合攜程開發主題模板也是增加用戶粘性的方法。
但這波拉動流量的做法,以及在當下火熱的AIGC領域發力,對優酷來說是一個不錯的嘗試,未來或許可以解鎖更多玩法。只不過這次香餑餑被兄弟公司拿去了。
其它視頻網站的盈利其實并不容易,優酷孵化妙鴨應該給了它們啟發,因此要想錦上添花,一是可以借鑒優酷,內部孵化、內部創業一些圍繞內容等方面的小而美、好玩、炫酷的產品,二是借鑒阿里大文娛這套生態打法,TF演唱會這次的確顯現出生態的好處了。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