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不還口,黃光裕“失聲” || 深度
黃光裕可能早就放棄國美,復出后很快就不管國美電器的事,下面的人只需要他拍板,也只是為了要錢。
來源/無冕財經??作者/海棠葉?編輯/陳澗??設計/嵐昇
“(國美電器董事長)黃秀虹/(創始人)黃光裕,不要臉,拖欠工資,拖欠貨款,你倆早晚得再進去蹲幾年。”10月14日,國美APP“幸運大轉盤”抽獎頁面被曝出現文字彈窗。
國美欠薪、裁員、拖欠貨款等問題自去年起已不是新聞,創始人被自家APP辱罵還是少有,但截至發稿,黃光裕方未傳出任何回應。
在你能想象到的公共場合,幾乎都看不到黃光裕的身影。
2021年2月,前首富減刑出獄,歸來后召開了第一場會議,躊躇滿志要重振國美雄風,如今卻失聲一樣,靜若無此人。
昔日的家電巨頭,瀕臨死亡。
國美生死劫
“國美的技術人員一直在欠薪中工作著。看著黃光裕變現股票,畫大餅就是不給錢,終于氣憤難忍,直接在活動的APP里之前開罵了。”對于此次的彈窗事件,有網友如是說道。
▲國美APP抽獎頁面出現的彈窗。
國美現狀,堪稱“稀巴爛”。
去年9月,國美多位員工透露稱,公司未按時向員工發放8月薪資,公司債務和現金流危機已嚴重影響日常運營;11月,認證為“國美控股集團員工”的用戶曬出一份承諾函,內容為國美要求員工簽署有關工資延遲發放、維護企業利益等承諾;12月,一個疑似國美員工集體討薪的視頻廣為流傳……
“國美電器通常半年發三次工資,一次只發一個月,公司交社保但不交公積金。”據澎湃新聞援引一位近期離職的中層的說法稱,其離職前被國美拖欠了共計6個月的薪資,離職多月目前仍未到賬,“之前發的工資和正常水平相比縮水25%,部分千元補貼也沒了,屬于變相降薪。”
不過有多位從國美離職的員工對中新財經表示,去年離職的薪資正常發了,“我在2022年4月份離職,那時一切正常。”還有國美前員工表示,“我在2022年8月份主動辭職,沒有補償,但該給的都給了,沒有欠款。”
據澎湃新聞詢問多位去年被拖欠工資后離職的員工,以及當時補償未給齊的被裁人員,多位表示由于所欠不多,時隔多月后截至目前已全部收到。
一個不能否認的事實是,國美集團員工規模正在縮減。
財報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國美零售的員工人數僅為3609名,同比減少88.82%。而2021年底,國美集團尚有3.2萬名員工,腰斬不止。
導致的一個結果是,目前國美APP許多功能都已停擺,似無人維護。
如,位于國美APP二級入口的“榜單”功能顯示空白;曾被視作救命稻草的直播并沒有全天進行,直播銷售榜單顯示空白;許多圖標點擊后無反應;即使是智能客服,也沒有自動回復功能了。
▲國美APP首頁。
線下情況同樣堪憂。
據第一財經10月17日報道,至少兩位華南家電供應商表示,目前國美電器在廣東省的門店已全部關閉,一些門店仍拖欠物業費用未繳,導致物業方起訴,部分地方法院查封國美電器門店。此外,一些區域分公司從2022年11月起未發過工資,內部僅剩很少員工,并且主要在處理訴訟、仲裁事務。
紅網則報道稱,截至10月17日,國美電器湖南實體門店幾乎全部關停,包括方太、海爾、海信等多個家電品牌也已于2022年底從湖南國美門店全線退出。
另外,由于國美電器拖欠供應商結款,顧客去門店買電器時,銷售都直接“飛單”,讓顧客掃別的碼付款,錢直接到廠家。
這家曾經撐起中國首富的家電零售巨頭,正面臨生死劫難。
根據財報,2023年上半年,國美零售營收4.15億元,同比大降95.74%;實現歸母凈虧損35.39億元,同比增加19.32%;同時,毛利自2003年以來首次出現為負的情況。
▲國美零售持續虧損,圖片來自富途。
當下的國美零售還債臺高筑,流動性不容樂觀。
2023年上半年,國美零售的總負債余額高達373.13億元,資產負債率106.55%,即公司已陷入資不抵債的困局。其中,流動負債為361.06億元,占比高達96.78%。
對比流動資產來看,同期國美零售的流動資產僅為53.26億元,相比2022年底減少50%,而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1.46億元。
黃光裕逐漸“消失”
雖經歷了十多年的高墻生活,自帶匪氣的黃光裕,在復出之后并沒有一改往日的做派,那個曾經讓王健林都畢恭畢敬的江湖大哥,依然自信且不羈。
“力爭用未來18個月的時間,使企業恢復原有的市場地位。”2021年2月,回到公司一把手交椅上的黃光裕放出豪言。彼時,國美的市場占有率只有5.3%,而老對手蘇寧為23.8%。
同年4月,黃光裕首次公開露面,攜妻子出席國美家居家裝戰略發布會,高調為打扮家APP及BIM智能裝修平臺站臺。當晚,黃光裕還出席全球投資人電話會議,闡述了他對國美未來發展的想法。
▲黃光裕曾對旗下互聯網家裝公司打扮家寄予厚望。
10月,黃光裕出席在北京國美總部鵬潤大廈召開的內部宣講會,和真快樂APP改版試運營發布會,還參與了有70多家內地及香港媒體的零售媒體交流會。
有曾經見過黃光裕的資深媒體人表示,黃光裕“每天睡很少時間,不應酬,也不怎么運動,全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中,每天工作到深夜,似乎要把失去的工作時間都搶回來。”
一切似乎都沒有變,直到2022年來臨。
據鳳凰網援引一位國美電器前員工的說法報道,2022年初,黃秀虹上任國美電器董事長,黃光裕便逐步淡出對國美的管理,尤其是在欠薪潮爆發后,黃秀虹成為公司的唯一發言人。
另外一種說法是,黃光裕自2022年下半年不再拋頭露面,公司大小事務多是其胞妹黃秀虹管理。年9月,黃秀虹任國美零售業務板塊董事長。
草蛇灰線,伏脈千里。
據《中國企業家》的一篇報道描述,2021年10月下旬,鵬潤大廈36層連續開了5天的高層會議,黃光裕坐在會議室中心圓桌的主位上,盯著平放在桌上的Pad玩著游戲《憤怒的小鳥》。
另一位接近國美管理層的人士感到離譜,“在開會的過程中,一個小孩抱著小狗闖進了會議室,老板(黃)抱起小狗,逗著小狗玩。小狗跑了,小孩追著狗在會議室滿場跑。”“這個會議先別管效率高低,再怎么著,有這么多高管和員工都在等著他。”其吐槽道,“還有人在開會途中來喊黃光裕回去吃飯。”
“4個多小時的會,整場他都沒說什么實質性的東西。”一位同黃一起開會的國美前員工向《中國企業家》表達了這種幻滅感,“他沒回來之前,一直感覺挺傳奇的,跟他開了一次會就感覺一言難盡。”
“感覺黃光裕似乎已經放棄國美電器了。”一位剛離職的國美中層人士向澎湃新聞表示,“現在黃光裕幾乎不會直接管國美電器的事,大事兒、大活動都是由國美電器董事長黃秀虹和幾位副總裁商量好方案以后,再去找黃光裕拍板,主要是為了要錢。”
該人士還表示,“今年年中,國美控股在和國美電器在做切割。而控股集團的員工,工資還在正常發放。”
黃光裕夫婦的密集減持,更是嚇壞了員工和資本市場。
2021年9月以來,黃光裕、杜鵑夫婦頻繁減持國美零售股票,截至2023年1月11日,持股比例從最初的61.5%降至10.79%,兩人套現了近20億港元。
如今,國美股價僅剩0.04港元,總市值21億港元,對比黃光裕出獄時的最高價2.55港元,已經跌去98%。
▲國美零售股價節節敗退,圖片來自雪球。
值得一提的是,9月25日,黃秀虹也退任了國美零售董事職位。
曾向政府求助
國美曾試過自救。
據澎湃新聞獲悉的一份關于國美集團流動性困難的文件報告顯示,去年8月1日,國美集團曾向北方某地政府請求協調與支援,其面臨著線下零售業態經營困難、疫情反復加劇資金鏈極度緊張以及融資環境趨緊帶來的償債壓力陡增,尤其是“融資極其緊張,正常續貸、增額難度持續增大”。
據上述文件顯示,截至去年8月1日,國美集團存量有息債務余額約300億元,涉及100多家銀行和金融機構。其中,國美集團前二十大金融機構授信合計近263億元,實際使用授信超233億元。
根據澎湃新聞的說法,國美去年曾盤活存量資產企圖降低賬務風險,包括對在北京、重慶、南京等多地各類商業物業、物流基地等資產進行較低比例的銀行抵押后,國美集團賬面凈資產依然不少于200億,同時國美集團旗下的部分優質上市公司股權,也可為即將到期的外部融資提供必要的增信措施。
此外,國美曾向地方政府以及相關金融監管部門、金融機構等提出需求,將國美納入紓困企業名單,包括確保存量到期融資正常續貸,不限貸、抽貸、斷貸,融資利息適度減免,同時給予增量100億支持等。同時還希望通過政府引導基金入股和國資參與的方式,引進優質戰略投資者來優化股權結構。
現實來看,種種問題并未妥善解決。
財報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集團361億元流動負債中約233億元為計息銀行及其他借款,負債比率為66.40%,而去年底為60.81%。
若干應付金融機構的借款也已逾期。
截至今年上半年,國美集團已逾期及未到期債務分別約為163億元及70億元。集團涉及未決訴訟共計1322件,金額共計約102.4億元。
企查查數據則顯示,目前,國美電器有限公司存在百余條被執行人信息,被執行總金額超20億元,此外還存在多條限制消費令、失信被執行人和終本案件信息。
事實上,資本之外,今年以來,國美也開展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如,在今年年中戰略會議上,黃秀虹強調要積極擁抱線上平臺,通過短視頻、直播帶貨等新內容和新手段開拓第二增長點;7月,國美電器宣布,旗下百家自營門店入駐抖音、快手本地生活平臺,將通過到店團購、直播帶貨等方式進一步聯動線上平臺和線下門店。
但收效甚微,經營困局越發明顯。
有分析稱,沒有一個能掌控全局的人。
都說黃光裕狠踩油門,國美掛上倒擋,但假若黃光裕徹底跳下了車,國美又該怎么辦?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