祺鯤科技聯合甘肅新能源協會 助力西北五省及內蒙新能源企業環境權益變現
祺鯤科技聯合甘肅新能源協會 助力西北五省及內蒙新能源企業環境權益變現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新能源裝機持續快速增長,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正加速構建。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3月,西北五省以及橫跨“三北”地區的內蒙古自治區已建成新能源規模23500萬千瓦,技術可開發量占全國比重60%以上。
交流會現場
10月20日,在蘭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指導下,由甘肅省新能源協會、甘肅自然能源研究院主辦,上海祺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祺鯤科技”)、甘肅新碳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甘肅新碳達”)等企業承辦的“‘數字雙碳’下西北五省新能源企業價值變現”閉門交流會在蘭州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國際太陽能中心成功舉行。
祺鯤科技(左)東方電氣(中)甘肅新碳達(右)三方簽約儀式
會上圍繞“數字技術如何助力新能源企業實現環境權益變現”等話題結合實際案例展開交流,并著重分析了技術核證模式幫助企業快速增加增量性收益的重要性,同時共同探討了西北五省及內蒙等超10000萬千瓦新能源裝機規模未來可開發的綠色碳資產。
祺鯤科技(左)匯能寧遠(中)甘肅新碳達(右)三方簽約儀式
會后,東方電氣(酒泉)綜合智慧能源科技、匯能寧遠等多家企業現場與祺鯤科技、甘肅新碳達就技術核證綠色碳資產的開發及交易簽訂長期合作。此外,甘電投、中石油、華能、中電國際、甘肅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等近60家國央企參加會議。
李世民致辭
甘肅省新能源協會會長李世民致辭時指出,截至目前甘肅省新能源裝機規模突破4000萬千瓦,占全省電源總裝機容量的55.02%,創歷史新高。十四五以來,甘肅省新能源進入大規模高質量躍升發展新階段,已下達新能源開發指標5998萬千瓦,預計到十四五末,甘肅新能源裝機規模將超過1億千瓦。以甘肅在建新能源電站為例,每年可為市場穩定提供超1億張國際綠證,滿足出口企業和國際供應鏈的合規需求。
趙玉龍發言
甘肅新碳達總經理趙玉龍在會上談到,“將綠色上網電量開發成I-REC國際綠證并出售,是實現綠色環境權益變現最佳途徑之一。技術核證的國際綠證不僅具有真實性、實時性、可追溯性等優勢,而且在申報效率上,引入自動化技術核證,進行項目批量化注冊申報及簽發,可以幫助我們這些發電企業快速實現環境權益變現。”
浦天貺分享數字技術助力新能源企業環境權益變現
祺鯤科技是國內唯一一家技術核證碳資產的零碳科技公司,依托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手段以極細顆粒度捕捉底層碳資產生成全過程,幫助實現資產標準化,使其具有高時效性,真實可信可追溯。行業總監浦天貺講到,“數字技術手段可以確保碳資產原始數據無法篡改、并可通過客觀數據進行交叉驗證、對碳資產背后的電站設備信息及綠色發電量信息可溯源等,增加中國企業綠色碳資產在國際市場的流通價值和認可度,并且解決落后的人工核證碳資產模式過程中存在的如數據造假、核證周期冗長、數據不透明等問題”
王建分享技術核證的綠色碳資產對于市場的重要性
中國機械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市場運營部負責人王建在會上分享,“我們深耕歐洲市場多年,發現不少客戶在進行ESG合規申報時,對于碳資產的真實性非常看重。”今年7月,中國機械進出口集團與祺鯤科技已就基于技術核證的綠色碳資產,達成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共同為歐洲市場批量化提供最低環境支付成本、符合ESG審計標準且全生命周期可溯源的國際綠證,助力企業以最大確定性滿足國際標準的ESG合規。
李世民強調,國際綠證的核發和交易對推動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提升綠色電力消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發電企業在基本電量價值以外獲得綠色環境收益,有利于通過市場行為調動廣大投資主體建設可再生能源項目的積極性;同時有利于促進可再生能源的消納利用。甘肅省應當抓住這個有利的發展機遇,應用數字技術賦能新能源產業,助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為碳減排和可持續能源發展貢獻力量,助力我國盡早實現“雙碳”目標。?
來源/宿遷網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