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換血大震動始末:“ChatGPT之父”奧特曼,緣何被“掃地出門”?
誰也沒料到,2023年以ChatGPT掀起人工智能技術革命的科技巨頭OpenAI,先革職了自己的首席執行官(CEO)奧特曼,震驚整個科技圈。
來源/時代周報
誰也沒料到,2023年以ChatGPT掀起人工智能技術革命的科技巨頭OpenAI,先革職了自己的首席執行官(CEO)奧特曼,震驚整個科技圈。
截至時代周報發稿前,奧特曼最新動態是對后續股權切割事宜表示擔憂:“如果我要“開火”,董事會應該會追著我索要我全部的股票。”
另據彭博社11月19日最新消息,有知情人士稱OpenAI的投資者正在向董事會施壓,要求撤銷罷免奧特曼的決定。微軟CEO仍與奧特曼保持聯系,并承諾無論如何都會支持奧特曼下一步的決定。
時間倒回美國時間11月17日,OpenAI突然發布公告稱OpenAI創始人兼CEO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將卸任CEO之位和董事會席位,公司首席技術官(CTO)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將擔任臨時首席執行官,立即生效。同時公司已經在尋找正式的繼任者。
更令人吃驚的是,OpenAI 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格雷格·布羅克曼 (Greg Brockman)隨后在社交平臺宣布離職。
據格雷格社交平臺動態顯示,在OpenAI宣布創始人奧特曼離職前,他對此似乎毫不知情,得知消息后,對董事會的動作感到震驚和難過,并選擇向OpenAI團隊發送了辭職消息。
本次OpenAI高層突發換血之震感,并不亞于當年喬布斯離開蘋果。當日OpenAI大股東微軟股價出現下挫,微軟方面隨后回應:“將繼續保持對OpenAI的投資與長期合作。”看似對市場投下定心丸。
對于將奧特曼請出局的原因,OpenAI方面表示,董事會曾在其離職前進行過審慎核查,結論是奧特曼對董事會并不坦誠,妨礙了董事會履行職責,以至于董事會對其繼續領導OpenAl的能力失去信心。
而本次事件的中心人物奧特曼并未對公告中的指責有所回應,反而在社交平臺深情表態:“我熱愛在OpenAI的時光,我愛你們所有人”,并暗示事情似乎并未結束“晚些時候會有更多話要說。”
OpenAI作為Chat GPT的創造者,也是今年在全球點燃AI大模型技術風潮的引領者。2015年成立之初是非盈利機構,運營全靠捐款。現今“被”離職的山姆·奧特曼與格雷格·布羅克曼都是其創始人,而汽車品牌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曾是OpenAl最大金主,牽頭捐贈1億美元。2019年馬斯克因分歧退出,奧特曼正式接管OpenAl,隨后微軟加大投入成為OpenAl最大股東。
近年來,在對外事宜上,奧特曼長期作為主要人物出現,被外界視為Chat?GPT之父。在10天前OpenAI舊金山首屆全球開發者大會上,奧特曼還對ChatGPT-4的最新升級進行講解。
可是作為ChatGPT之父,奧特曼為何會被掃地出門?
高層變革始末與導火索
盡管奧特曼目前在公開渠道對整個過程閉口不談,但格雷格在社交平臺初步透露對此事深表震驚和難過,并寫下這次變動的大致過程和時間線。
根據格雷格的描述,11月16日,山姆(Sam Altman)收到公司首席科學家伊利亞(Ilya Sutskever)的短信,要求周五中午進行談話,山姆隨后參加了一場谷歌會議。會上除了格雷格,整個董事會成員都在。伊利亞告訴山姆他即將被解雇,并且消息很快會外傳。
11月17日中午12:19分,格雷格也收到伊利亞的短信,要求快速進行通話。中午12:23分伊利亞向格雷格發送谷歌會議鏈接,隨后格雷格被告知,自己將被從董事會除名(但因他對公司至關重要,仍然保留職位),而山姆已被解雇。大約同一時間,OpenAI發布了公告。
格雷格還提到:“據我們所知,管理團隊隨后才知道該消息,除了米拉(臨時接任者)是在前一晚發現。”畢竟不久前,奧特曼還在社交平臺展示他的AI畫作。
此外,格雷格又單獨發了一條消息表示:“自從8年前創立以來,我對大家一起創造的事物倍感自豪。我們一起經歷了艱難而又偉大的時光,盡管苦難重重,但我們還是取得了如此多的成就。但根據今天的新聞,我辭職了。衷心祝愿大家一切順利。我仍然堅信創建造福全人類的AGl(通用人工智能)使命。”
此事的發生確實出乎所有人預料,而導火索很可能是10天前那場過于成功的OpenAI首屆全球開發者大會。
在11月7日的開發者大會上,OpenAI宣布API(提供給開發者搭建第三方服務的應用程序接口)價格由原來的每1000輸入2.99美元降至1美元。
價格跳水帶來的巨大反響差點沖垮ChatGPT。發布會后,ChatGPT和 API 接口出現“嚴重停機”,全線崩潰持續約100分鐘,讓眾多趕工作的用戶不禁在社交平臺“哀嚎”。奧特曼不得不公開致歉,稱使用量激增超出平臺自身能力,需要暫停新付費用戶注冊,而原計劃本是“能夠對每位訂閱用戶提供GPT能力。”
這次ChatGPT崩潰受到的流量沖擊導火索可能是大幅降價,但背后意味著奧特曼激進的“盈利策略”之一。
這種對盈利的“渴望”要回溯至2018年。據當時媒體報道,馬斯克曾認為OpenAI 嚴重落后于谷歌,并向奧特曼提出全權接管OpenAI 及親自運營,但奧特曼和其他聯合創始人拒絕了該提議。
最終,馬斯克與奧特曼決裂,在2018年2月離開,并停止了對OpenAI 的資金支持。這對于當時非營利性的OpenAI 來說,技術研發所需要的高昂資金也對公司產生巨大壓力。
此后奧特曼正式主導OpenAI。2019年,OpenAI為進一步獲得外部資金,由非盈利轉為盈利性公司,增加了紅杉資本、微軟等投資人。
據中國證券報消息,微軟2019年向OpenAI提供了10億美元的投資,2023年4月又再投資100億美元,目前控制OpenAI 49%的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OpenAI估值隨后達到約270億到290億美元。
據悉,馬斯克后來曾對OpenAI重組為盈利性公司一事頗有微詞。
今年2月,ChatGPT推出個人付費版,每月19.99美元。不久后馬斯克公開表示:“OpenAI 初創時是一個開源、非營利性質的公司(這就是為什么我將其命名為“Open”AI),以作為對抗谷歌的力量,但現在它已經成為一個閉源,由微軟有效控制的利潤最大化的營利性公司。我仍然很困惑,我捐贈了約1億美元的非營利組織如何成為了市值300億美元的營利性組織。如果這是合法的,為什么不是每個人都這樣做呢?”
此前投資“打了水漂”的馬斯克表達不滿的方式也很直接。比如去年他收購社交平臺X(原推特)后,關閉了OpenAI 對 Twitter數據的訪問權限,而這項權限在馬斯克收購 Twitter 之前原本是開放的。
今年10月,奧特曼還曾向員工表示2023年OpenAI 營收預計漲至1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5億元),同比去年全年營收2800萬美元增長超4500%。
然而,OpenAl董事會對公司盈利的增長似乎并未抱有認可態度。
在OpenAI宣布高層變動的公告結尾,公司將經歷的增長稱為“戲劇性的”,并提到“確保通用人工智能造福全人類”的核心使命仍然是董事會基本原則。董事會大部分成員是獨立的,獨立董事不持有OpenAl的股權。
這句話可能折射出OpenAl公司層面3個關鍵態度:第一、雖然2019年OpenAl為獲取資金進行重組,但非盈利的初心和使命仍然很重要;第二、獨立董事不持有公司股權,所以清除創始人并不影響公司未來架構;第三、公司營收增長是“戲劇性”的。
不過除了公司策略方面的分歧,關于人工智能“安全”實踐方面的也分歧可能是引發該事件的由頭。外媒有消息指出,在OpenAI首席執行官奧特曼被解雇前,公司員工曾對“AI安全性”發生爭論。在本次事件發生后,OpenAI還有其他高級研發人員離開。
總而言之,在OpenAI的ChatGPT用戶達到一億之際,ChatGPT之父“被無情的失業了”。
那么,是誰主導了今天的局面?
誰是布局人?
奧特曼離開后,當前OpenAl的董事會成員組成分別是OpenAl首席科學家llya Sutskever、獨立董事首席執行官Adam D'Angelo、科技企業家 Tasha McCauley和喬治敦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的Helen Toner。
對于臨時接任奧特曼成為首席執行官的CTO米拉,OpenAl的評價是:“米拉在OpenAl發展成為全球人工智能領導者的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她帶來了獨特的技能組合,并已領導公司研究、產品和安全職能部門,鑒于她的長期經驗,她非常有資格擔任臨時首席執行官。我們對她在這一過渡時期領導OpenAl的能力充滿信心。”
資料顯示,米拉曾在特斯拉工作三年,2018年加入OpenAl。但值得注意的是,米拉同樣不具備董事會成員席位。這意味著當奧特曼能被輕松驅逐,即使成為臨時CEO的米拉也不具備實際話語權。
盡管董事會當前成員有4名,但據彭博社援引一位知情人士透露,OpenAI解雇阿爾特曼是因為首席執行官與董事會之間存在廣泛分歧,尤其是伊利亞。
綜合多方信息可以發現,伊利亞是OpenAl首席科學家,同時也是董事會成員,更是在格雷格的事件梳理中,通知奧特曼和格雷格開會并通知解雇消息的人。
相比奧特曼,伊利亞鮮少接受外界采訪。公開資料顯示,伊利亞2013年成為谷歌大腦的研究科學家,2015年離開加入OpenAl至今。既是ChatGPT關鍵技術路線領軍人,也是大語言模型GPT-4的主要創造者之一。
在今年10月一次采訪中,作為OpenAl首席科學家的伊利亞卻說:“ChatGPT發布之初,OpenAI 還不知道這能帶來什么,我不得不承認,公司內部對此的期望再低不過了。當我們創造 ChatGPT 時,我甚至不知道它是否能帶來任何好處。”
奧特曼出局事件發生后,伊利亞并未公開表態。不過在今年9月29日,伊利亞曾在社交平臺提到“自我是成長的敵人。”最新一條動態在10月7日發布:“如果你把智慧看得比其他人的品質都重要,那你的日子就不好過了。”似乎意有所指。
而在最新動態下方,幾小時前一名坐標班加羅爾,標簽為軟件工程師、投資人的用戶留言道“你犯了個錯。”伊利亞沒有回應。
一名投資人在該事件發生后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奧特曼和格雷格被逐出公司真是可悲,但對于 OpenAI 的未來我個人并不感到擔憂。畢竟, 伊利亞作為技術前沿人員還在位,相信OpenAI能夠繼續創造奇跡。”
“地震”之后
無論如何,“地震”已經發生。
創始人的離職,很可能會影響公司未來的發展和戰略方向,更不用說是一家人工智能領域的科技巨頭。
若要討論這場突發變革對OpenAI可能產生什么影響,很難不讓人聯想到1984年被蘋果董事會辭退的喬布斯,歷史似乎正在重演。國泰君安的首席市場分析師蔣亦凡甚至感嘆:“莫非奧特曼拿了喬布斯的劇本?”
而眼下更為重要的是,如果OpenAI不認同“盈利的激增”,那么堅守“最初非盈利、造福人類使命”的資金將從何而來?投資者是否認同董事會的這種原則?
今年大股東微軟向OpenAI投資約100億美元,當前持有OpenAI 49%的股份。不久前的OpenAI首屆開發者日上,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現身捧場時,奧特曼問他:“你覺得我們之間關系如何?”
納德拉的回答是,今年OpenAI營收增長良好,兩家公司的合作進展相當好。OpenAI與微軟的合作將確保“我們都從對方的成功中賺錢,每個人都會很滿意。”
看起來,“確保雙方賺錢”似乎是微軟CEO的態度。
微軟確實從這筆投資中獲益頗多。今年AI大模型席卷全球后,微軟作為OpenAI的股東,股價也水漲船高,今年整體上漲超50%,當前總市值達到2.75萬億美元。
不過,馬斯克對這場合作的評價是:“人類創造的最強大的工具(OpenAI),現在掌握在一個無情的公司手中。”
變動發生后,微軟股價微跌1.68%。隨后微軟回應:“微軟將繼續與OpenAI保持長期性的合作關系,恪守對OpenAI的投資承諾,為我們的客戶帶來下一個人工智能時代。”
而曾與奧特曼不歡而散的馬斯克既未對奧特曼出局表示震驚,也未落井下石。這位世界首富在格雷格發布的事件時間線下評論的關注點令人倍感幽默:“等等,你們用谷歌開會?OpenAI的合作伙伴不是微軟嗎?”
記者丨何珊珊
編輯丨林銘銘
值班丨易? ?可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