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格的至暗時刻:51歲失敗,54歲還在重來
投資大師芒格也有至暗時刻,那一年他已經50歲。
來源|鉛筆道? 作者?| 直八
11月28日當地晚上,查理芒格在加州一家醫院安詳去世,享年99歲。從此,投資圈失去一位傳奇大師,巴菲特也失去一位共事45年的合伙人。
據福布斯數據,芒格去世前,身價約25億美元,在全球富豪榜排在約1200位。
他和巴菲特創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曾入選《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第4(2018年),凈資產超3萬億元。
芒格的創業生涯起起伏伏。
99年的人生,穿越了多個經濟周期,有的順利踩中,有的也遺憾踏空。
芒格是一面鏡子,留給企業經營者6點啟示。
-?01?-
起跑線雖然決定不了創業結局,但確實能大大縮短創業里程。
芒格的家庭背景比較優越。1924年,他出生于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父親是一名律師、作家、社會活動家,后來擔任了當地的助理總檢察長。
這種背景下,他接受了良好的大學教育。1942年,芒格進入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他加入美國陸軍,退伍后被哈佛法學院錄取,而后成為一名律師。
由此可見,芒格不是草根創業者,擁有精英家庭的背景。即便放在國內,這也是多數創業家成功的起碼條件。
-?02?-
時代是企業最大的客戶,滿足時代的需求,才能造就偉大公司。
1987年-2017年,中國房地產歷經30年紅利爆發期。美國也有周期性房產紅利,而芒格踩中了其中一小波。
1836-1925年,約每隔18年,美國房產會經歷1次危機,但在二戰的干擾下,1943-1973年美國房價不斷增長,1973年達到巔峰。
1961年,法律工作之余,芒格也跳入房地產行業(開發與建造)。
最終,他規劃的5個項目讓他累計獲得140萬美元的收益。彼時1美元購買力,相當于現在8-10美元的購買力。
這說明,創業還是要明大勢,知國運,跟著國運走,企業才能有大發展。
-?03?-
穿越經濟周期是企業的必經關,芒格也曾經歷過。
從房產賺到150萬美金后的第二年(1962),他便創立一家券商公司,從事證券投資。接下來的10年,芒格趕上經濟周期的上揚期,股市也陷入狂熱,年均收益達28.3%。
但經濟周期就像人的呼吸一樣,上揚過程中總有一口氣用完的時候,用完之時,黑天鵝就到了。
巴菲特脫身更快,在自己股票還在上升時,便忍痛解散合伙公司,但芒格卻沒能幸免。
1973-1974年,芒格的公司連續2年出現30%以上的虧損,公司前11年賺的多半利潤全部賠了進去。
這一年,芒格50歲,遭遇至暗時刻。
1975年,芒格頂住股市壓力,盈利有所回升。但這個經歷,依然讓芒格做出了清算公司的決定,不再為他人理財。
這段經歷留下的啟示是:跨越經濟周期就像蕩秋千,時上時下,企業姿態要隨秋千擺動,該上則上,該下則下,不能逆水行舟。
-?04?-
1978-2023,芒格這段經歷的啟示是:找到一個對的合伙人,至關重要。
1978年,芒格最終決定,成為巴菲特的合伙人,擔任伯克希爾董事會副主席,開啟了一段長達45年的新生涯。
彼時,芒格已經與巴菲特相識19年。1959年,芒格父親去世,在這場葬禮上,他結識了巴菲特:芒格35歲,巴菲特29歲。
對于合伙人的選擇,鉛筆道認為4大特質最關鍵:1、人品優良;2、認同愿景;3、性格互補;4、能力匹配。而這些特征,在其二人身上都能找到。
比如人品方面,芒格曾是律師出身,是一個誠實且正直的人。
比如性格方面,在2018年的一次訪談中,巴菲特透露,二人相識多年來從未發生爭執。
比如愿景方面,二人有著相同的愛好——投資,也均創立過投資公司。
與巴菲特的這次聯手創業,是芒格邁向商業巔峰的關鍵——說明合伙人的重要性。
-?05?-
在價值觀上,芒格長期提倡的高頻詞匯是“價值投資”,即堅持投資的長期主義。
芒格一生很少批評別人,但對一些極端現象卻毫不吝嗇,比如比特幣,背后的關鍵原因就是:芒格認為它是投機主義。
2023年2月2日,芒格在《華爾街日報》發表評論,批評比特幣。
而在今年的一次視頻會議上,芒格被問及對比特幣(及其他加密貨幣)的前景,他回應稱:“不要讓我開始談論比特幣,那是我見過的最愚蠢的投資,這些投資中的大多數都將變成0。”
芒格一生中最犀利的語言,多半用在了加密貨幣上,這也體現了他對“長期主義”的堅守。
芒格信奉一個投資策略,以長期持有、價值投資為主,注重企業的基本面+內在價值分析。
據美國證監會披露信息,截至第三季度末,芒格旗下的“每日期刊”公司共持有4只股票,依次是富國銀行、美國銀行、阿里巴巴、合眾銀行,合計市值約1.58億美元。
-?06?-
據鉛筆道統計,影響創業成績的前4大因素分別是:天時、團隊、賽道、商業模式。
天時核心指的是“企業入場時機”,最核心的是與時代同頻共振的能力。
團隊指的是“百里挑一”的合伙團隊:人品優良,認同愿景,性格互補,能力匹配——在競爭格局中,整體處于領先地位。賽道是指行業的增長性及總體規模,商業模式是指“人群+需求+產品+收入模式”的科學性。
以上四點,天時與團隊為首要兩大因素。而從芒格的創業生涯中,也可以看出這一點。
芒格的第一桶金格外關鍵,因為他踩中了房地產紅利。
他的第一次創業失敗,因為未能與經濟周期同頻共振,撞上1973年的“黑天鵝”。
他的商業巔峰,離不開巴菲特這位相識54年的合伙人。
最后,致敬芒格。他的人生走完了,但他的智慧依然激勵創新創業者前進。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