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騰訊鐘學丹:大模型驅動汽車產業步入“新智能”開端
3月15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4)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隆重開幕。
3月15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4)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隆重開幕。大會以“鞏固和擴大新能源汽車發展優勢”為主題,來自全球政府部門和汽車、能源、交通、城市、通訊等領域的行業機構和領先企業代表參會交流。
騰訊智慧出行副總裁鐘學丹在“汽車新質生產力”論壇上發表題為《AI驅動汽車“新智能”》的主題演講,分享了騰訊AI大模型等新技術在汽車產業的創新應用成果。
騰訊智慧出行副總裁鐘學丹
鐘學丹表示:“在大模型的驅動下,汽車產業已經站在了‘新智能’發展的開端。大模型的應用不僅將改寫智能汽車的算法和邏輯,也將大大促進生產力的革新,與汽車各業務場景相結合。人工智能將作為新質生產力,推動汽車產業從數字化向數智化升級。”
大模型成為推動汽車發展的新質生產力
目前,各大汽車企業已紛紛將大模型納入重點投入規劃,在汽車的研發、生產、銷售、服務、協同管理等各環節中,疊加AI的生產力,來提質、降本與增效。
鐘學丹介紹,騰訊去年推出全鏈路自研的通用大語言模型——混元大模型,達到千億級參數規模,超2萬Tokens預訓練語料,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中文大語言模型之一。基于混元,騰訊推出了汽車行業大模型,目前已經與十多家車企展開了應用實踐。
然而,汽車行業距離大模型大面積的落地應用,還面臨著一些核心挑戰。鐘學丹總結為模型、數據、算力幾個方面。
首先是模型方面的挑戰。通用大模型目前主要在AI交互層面應用,但是在一些汽車行業的業務場景下,專業知識與行業數據積累不足。所以,選擇汽車行業大模型,加上企業自己的數據做訓練或精調,才能打造出實用性高的智能服務。如何在合理的成本下,選擇合適的模型,是企業所需要思考與決策的。
其次,是數據方面的挑戰。目前我國自動駕駛和汽車行業的高質量數據體量是遠遠不足的。同時,還要考慮數據分類、標注、訓練各環節的投入產出比,更要時刻關注敏感數據的保護與合規。
第三,是算力方面的挑戰。根據有關測算,L3+自動駕駛的算力級別已經上升到1000TOPS以上,相當于每秒進行千萬億次的運算。要支撐更大規模的AI訓練,從根本上突破單車算力的物理上限,就需要云端、車端一體化的算力協同,實現充足的算力供給和彈性拓展。同時,大模型的訓練對網絡速度與穩定性要求也很高。
從AI 基座、中臺到應用,騰訊全面助力汽車“新智能”發展
應對以上核心挑戰,騰訊在會上提出了“解決之道”。騰訊已面向汽車行業推出了完整的能力架構,從AI基座、AI平臺再到業務場景應用,全面助力汽車“新智能”發展。
在基底模型方面,騰訊一方面開放了全鏈路自研的混元通用大模型,并推出了汽車行業大模型,同時也開放接入20多個主流開源模型,以更開放、靈活的方式幫助客戶根據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模型,打造自己的專屬模型。
在AI基座層,騰訊通過打造高性能、高穩定的智算基座,實現分布式云原生調度總規模超過1.5億核,并提供16 EFLOPS的智算算力。新一代HCC高性能計算集群,搭載最新次代GPU,支持10萬卡GPU超大計算規模,是國內性能最強的大模型計算集群之一,最快四天就可以訓練萬億參數的大模型。騰訊自研的星脈網絡,為新一代集群帶來了業界最高的3.2T通信帶寬,使得超大算力集群仍然能保持優秀的通信開銷比和吞吐性能,GPU利用率提升到60%以上。
在AI工程中臺層,騰訊提供覆蓋大模型全生命周期的工具鏈,通過智能研發平臺、數據平臺、AI 開發平臺、AI Agent平臺等能力,有效降低大模型訓練難度,提升研發效率。比如,騰訊推出的首個AI原生的向量數據庫,可以高效處理車端回傳的海量視頻、點云等非結構化數據,最高支持10億級向量檢索規模,百萬級查詢(QPS),延遲控制在毫秒級。
基于騰訊云TI平臺的行業大模型精調解決方案,可以幫助模型開發者與算法工程師,一站式解決數據處理問題,保障數據高質高效、安全合規地處理。全新升級的太極Angel框架,通過異步調度優化、顯存優化、計算優化等方式,讓大模型的訓練效率提升至主流開源框架的2.6倍,推理加速比達到了2倍。
覆蓋汽車產業鏈全場景的大模型應用實踐
騰訊正在和十多家汽車車企探索大模型應用場景,覆蓋座艙、研發、生產、協同管理、營銷、服務等各環節。
比如,在汽車軟件研發環節,大語言模型不僅懂人類語言,還掌握多種程序語言,可以幫助程序員寫代碼。騰訊云新一代AI代碼助手,實現了AI對代碼的理解,可以輔助程序員編寫、排錯與測試,提高汽車軟件的開發效率與代碼質量。
在生產環節,騰訊和多家企業在AI工業質檢領域展開合作,讓AI進行瑕疵汽車零部件篩查、違規操作告警等,將工作人員從重復查看視頻的工作中釋放出來。基于騰訊數字孿生技術助力車企數據中心、工廠車間的“透明化管理”,實現降本增效和低碳節能。
在營銷場景,新一代的騰訊企點智能客服,基于行業大模型,結合客戶業務需求進行訓練與精調,可以提供更精準、更詳細的回答,復雜問題的解決率比之前提升了85%。同時,通過AI智能銷售助手,銷售人員用自然語言進行提問,就可以獲得準確的商業分析,幾秒鐘可以獲取一份PPT,不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學習復雜的軟件、制作看板。
騰訊還在去年推出了座艙大模型,結合AI Agent能力,讓車載用車助手面對高階任務的回答變得更加細致,準確指引用戶做出準確、及時的用車操作。同時,也將更好的發揮車端感知數據的價值,比如發現前方是山路,會主動調節駕駛模式,打開空氣懸架讓體驗更穩定、更舒適。
騰訊秉持著開放合作的態度,致力于成為汽車出行產業轉型的“數字化助手”和“生態共建者”,助力車企逐步迭代成長,形成自研自建的AI平臺能力。
最后,鐘學丹表示:“汽車行業還處在大模型應用的開端時期,需要產業鏈上下游開放共創,廣泛探索。騰訊愿意將能力和資源開放出來,做好助手和生態共建者,全面助力汽車新智能發展。”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