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愛騰們的金融突圍:裹挾海量用戶,隱秘角落掘金網貸
是宿命,也是現實需求。
來源/柒財經
“宇宙盡頭是鐵嶺,互聯網盡頭是貸款。”
雖然這句話有戲謔和調侃的意味,但仍不失為流量平臺的真實寫照。就拿長視頻賽道來說,優愛騰、芒果TV、嗶哩嗶哩(B站)等一眾玩家,皆在劇集、電影、綜藝等內容外,把金融納入到自己的業務范疇。
“免費領1個月視頻VIP會員”“限時領取xx視頻會員月卡”“最高享36月會員”……看似為用戶謀優惠,實則都在為借貸服務導流,或者充當銀行信用卡的獲客通道。
歸根結底,“嘴上喊的都是主義,心里想的全是生意”,誰也不想錯過金融這塊輕資產來錢快的“肥肉”。
“隱秘角落”掘金網貸:
激進、利己、克制
和大部分業態一樣,長視頻平臺鏖戰金融“隱秘角落”,也是一場基于背后利益關系和內在資源稟賦的盤算,并呈現出差異化的行動力和快慢不 一的進度條。
三大主流看劇APP里,愛奇藝的步子邁的最大,突圍的力度最強。
目前,愛奇藝的金融業務包括借錢、辦信用卡和財富三大塊:借錢通過“小芽貸”信貸產品,為持牌機構導流,匹配用戶;辦信用則與招行、興業、民生、光大等大行牽手,為用戶提供在線辦卡服務;新上線的財富板塊,銀行入駐后,可以直接向用戶展示和銷售理財產品,合作銀行包括裕民銀行、遼沈銀行、藍海銀行等。
▲圖源:愛奇藝APP
值得一提的是,愛奇藝自2017年發力金融,至今并未獲得任何牌照,“小芽貸”雖然由其開發、運營、管理,但也只能以貸款“中介”角色立足,享受“分潤”。
對比愛奇藝,騰訊視頻則在較大程度上詮釋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利己主義,把精力更多集中到自家“孩子”身上,花大力氣為微眾銀行及其產品做推廣、拉人頭。
打開騰訊視頻APP,個人中心→福利中心,“小鵝限時送”和“領7月會員”就是專屬為微眾銀行打造的入口:前者鏈接的是微眾銀行的“小鵝花錢”,最高貸款額度5萬元,年化率7.2%起、最長可分12期;后者鏈接的是微眾銀行的“微粒貸”,最高貸款額度20萬元,年化率5.4%-19.8%。
▲圖源:騰訊視頻APP
同時,在各個熱播劇下面,騰訊視頻還不忘實時輪播“小鵝花錢”或“微粒貸”的廣告。
優酷背靠阿里,又有螞蟻集團的強勢背景,但在這場網貸爭奪戰中,相對克制,聲量也不大,其信貸業務只有“借錢”一項,主打讓用戶自由挑選的“貨架”模式,為甜橙借錢、宜享花等提供授額、授信、借還款服務。
除優愛騰外,隸屬湖南衛視的芒果TV,二次元文化濃厚的B站,也早早下場“撈金”。
從現狀看,芒果TV玩的比較花,涉獵范圍比較廣,不僅有芒好貸、微分期,還開賣貨幣基金、提供養老金賬戶開通服務,開展汽車融資租賃業務。
▲圖源:芒果TV APP
據柒財經了解,芒好貸是具有國資背景的持牌小貸公司,主營消費金融和供應鏈金融,這是芒果TV做金融的顯著優勢,也是擴展金融邊界的底氣。
更偏重中長視頻的B站,與愛奇藝的情形相似,因為缺乏牌照,金融業務僅停留在為借款平臺導流廣告、與銀行聯名推出信用卡業務、部分銀行及銀行信用卡中心開設官方賬號等層面。
總的看來,個性里有共性,“VIP會員+金融”,上線貸超、提供辦理信用卡的服務、幫助銀行開戶等等,是長視頻平臺鐘愛的金融。
既是宿命使然
還有現實壓力
在原有工具業務的基礎上衍生出借貸新業務,似乎是所有互聯網企業的宿命,也是承載其發展使命的“副業”。
原因并不難理解。一方面,互聯網企業裹挾海量用戶、海量內容、海量數據,以及沉淀的技術能力,具有天然適配金融的“土壤”。
優愛騰和芒果TV、B站,每家都有數億月度活躍用戶,如何把這些用戶資產變現?門檻低、路徑短、投入少的金融業務便是一條捷徑,且有助于構建生態壁壘,增強用戶黏性和穿越周期的韌性。
“P2P網貸機構全部停業退出,也讓互聯網企業看到了前者留下的市場空間。”有互聯網從業人士向柒財經表示,手握龐大流量而不做互聯網金融,就如捧著“聚寶盆要飯”。
另一方面,長視頻行業是眾所周知的“吐金獸”,持續燒錢已超10年,囿于現實的業績壓力,疊加文娛內容本身的不確定性,可能給出品企業營收造成較大波動,都迫使其不得不拓展多元的創收渠道。
作為追劇達人,筆者深有體會,用戶都是在不同平臺間跳脫,哪個平臺有好劇就去哪兒充值,幾乎不存在忠誠度一說。
愛奇藝直到2022年第四季度才等來“標志性逆轉”,賬面有了結余。
2023年,憑借著少量精品化策略+大力降本+會員費漲價的“三板斧”,愛奇藝終于交出史上首份盈利的“成績單”:營收318.7億元,同比增長9.91%;歸母凈利潤19.25億元,同比增長1513.58%。而在此之前,愛奇藝已經連續虧損13年。
▲數據來源:愛奇藝財報
即便是家境優渥、膘肥體壯的騰訊視頻,也度過了漫長的“失血期”。據晚點財經報道,2022年全年騰訊視頻收入超百億元,從當年10月起開始賺錢。
相較提前上岸的愛奇藝和騰訊視頻,優酷和B站還苦苦掙扎在“入不敷出”的“泥淖”里。
2023年第四季度,阿里大文娛集團實現營收為50.4億元,同比增長18%;經調整EBITA為虧損5.17億元,上年同期的經調整EBITA虧損為3.91億元,該溢利指標惡化主要系優酷虧損加劇所致。
B站堪稱優酷的“難兄難弟”。其3月7日披露的財報顯示,2023年凈虧損48億元,調整后凈虧損同比收窄49%;具體到Q4,營收63.5億元,經營虧損13億元,虧損率20.5%,環比減虧效果反而變差。
雪上加霜的是,B站布局多年的支付牌照收購事項亦難言樂觀。
2月底,寧波市公共資源交易電子服務系統披露,浙江甬易電子支付有限公司(甬易支付)股權拍賣的預公告信息,甬易支付65.5%國有股權將再次掛牌轉讓。
事實上,早在2021年,甬易支付上述所拍賣的股權就已經被上海寬娛數碼科技有限公司以1.18億元的價格收入麾下,后者正是B站的主體運營公司,但后續未能完成股權變更工作。
這意味著,B站收購支付牌照失利,其試圖完善直播電商閉環,探索業務新增長點計劃,或再生變數。
總的來說,迫于現實的業績壓力,本著“錢多多益善”的理念,優愛騰們都在盡心盡力下著這盤金融棋局,但有必要提及的是,盡管各家的行動力和進度條不同,可聚焦到業務層面,基本都離不開導流和辦信用卡,且產品同質化嚴重、共債現象嚴重,多個常見的貸款產品,用戶在上述平臺都能看見。
接下來,尋找優質客戶,結合渠道、轉化流程和用戶行為的精細化運營思路和方法,將是決定長視頻平臺能否放大自身流量利益的“勝負手”。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