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益謙“落敗”,湖北國資上位長江證券第一大股東
國資背景的股東頻繁出現在券商的股權轉讓交易中。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國資背景的股東頻繁出現在券商的股權轉讓交易中。近日,隨著湖北國資攜71億元“入場”,長江證券的股權結構被重塑。從2015年一直處于第一大股東之位的新理益集團“排位”下降,這也意味著,曾耗資超百億欲拿下長江證券控股權的劉益謙終未能如愿。
劉益謙在長江證券的第一大股東位置不保。
3月29日晚間,長江產業投資集團與長江證券第二大股東和第三大股東方面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此次權益變動完成后,長江產業投資集團將成為長江證券的第一大股東。
同日,長江產業投資集團還與長江證券部分股東簽署了一致行動協議,其話語權進一步提升至28.22%。
對于長江證券而言,湖北地方國資溢價收購15.6%股權,不僅有利于公司估值上升,也有助于緩解長江證券長期以來缺失實控人的局面。
不過,對于劉益謙而言,湖北國資的橫空殺出或讓其淪為單純的財務投資者。
湖北國資“上位”
長江證券第一大股東
湖北省國資委旗下的長江產業投資集團,花費70.7億元成為長江證券第一大股東。
近日,長江證券發布公告稱,長江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江產投”)與湖北能源、三峽資本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計劃以非公開轉讓方式受讓兩家公司手中所有的長江證券股權。
資料顯示,湖北能源、三峽資本為央企三峽集團旗下子公司,分別持有長江證券5.3億和3.33億股股份,合計持股約15.6%,若股權轉讓交易順利完成,“三峽系”將全面退出長江證券。
為了順利從“三峽系”手中收購股權,長江產投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此次的股權轉讓價格定為8.2元/股,較3月29日長江證券收盤價5.13元/股溢價約六成。
除了從“三峽系”手中收購的股權外,長江產投目前還持有長江證券1億股股份,占比1.81%。所以后續完成轉讓后,長江產投將持有長江證券9.63億股股份,持股占比達17.41%。
此外,長江產投還與武漢城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湖北宏泰集團有限公司、湖北省鄂旅投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湖北省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有限公司、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分別簽署了《一致行動協議》。
據了解,上述簽署《一致行動協議》的公司均為湖北國資背景,也就是說,長江產投把股東名冊中所有代表“湖北國資系”的公司都擰成了一股繩,將湖北國資在長江證券的“話語權”提升至28.22%。
從宏觀視角來看,長江證券股權變化只是一個縮影,近幾年,國資背景的股東頻繁出現在券商的股權轉讓交易中。
就在長江證券發布股權轉讓公告的同一日,錦龍股份公告表示,公司與東莞金控資本投資有限公司就后者有意收購公司持有的東莞證券20%的股權事宜達成了初步意向,并簽訂了無約束力的交易備忘錄。浙商證券亦公告稱,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受讓國都證券約19.15%的股權,受讓成功后,浙商證券將成為國都證券的第一大股東。
再比如本次獲得長江證券第一大股東之位的湖北國資系,2023年由湖北省財政廳全資控股的金控平臺湖北宏泰集團通過股權轉讓入主了天風證券,2022年武漢市國資委也通過旗下子公司從“九鼎系”手中收購了如今的華源證券。
劉益謙“賠了夫人又折兵”
代表湖北國資系的長江產投將成為長江證券最大股東一事,也讓“資本大鱷”劉益謙有苦難言。
作為湖北的老牌券商,長江證券本是由人民銀行和湖北省政府共同出資設立的,不過,隨著后續多次增資擴股,長江證券的第一大股東也換成“海爾系”下的青島海爾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或為補上“新理益系”金融版圖上缺失的一角,劉益謙將目光移向了這家涵蓋證券、基金、期貨、資產管理等業務的綜合性券商。
2015年,劉益謙旗下的新理益集團有限公司斥資100億元,受讓長江證券原第一大股東青島海爾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持有的14.72%股權,成為了長江證券第一大股東。
當晚,劉益謙在朋友圈寫道“雞缸杯證券有限公司成立了”,而在后續的媒體采訪中劉益謙也表示,入股長江證券是一種戰略層面的布局,“長江證券叫做長證,對我來說,就好像一個新的長征開始”。
對于長江證券的絕對看好與股權相對不足之間的矛盾,也使得劉益謙不惜耗費巨資頻頻增持。
劉益謙為實際控制人的國華人壽于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期間增持長江證券股份2.37億股,占總股本的4.99%。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歡迎這位資本大鱷,彼時公司總裁鄧暉就把劉益謙當作了“門外的野蠻人”,當劉益謙剛剛成為第一大股東之時,鄧暉便拋出120億定增計劃,隨后包括三峽資本等多家國有背景股東進入長江證券,從而加強了公司的國有股東地位,新理益集團的持股也被稀釋至12.62%。
雖然長江證券的第一大股東仍為劉益謙的“新理益系”,但因為股權分散,長江證券一直以來都處于無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狀態。
目前看來,“新理益系”在董事會中僅占3席,與“三峽系”旗鼓相當,并且董事長、總裁中無一人是出身“新理益系”。如今,隨著國資成為長江證券第一大股東,劉益謙想要控股長江證券將更加困難。
除了距離控股權越來越遠外,劉益謙“接盤”之時,正好是長江證券股價歷史高位。彼時的每股轉讓均價約14.33元,而3月29日,長江證券的股價僅為5.13元,也就是說劉益謙的這筆生意賬面浮虧已經超過了60億元(不包含分紅)。
“進擊”的長江產投
相比于民間大佬劉益謙,長江產投的資本實力無疑更加雄厚。
資料顯示,長江產投由湖北省國資委全資控股,資產總額約2344億元,該集團聚焦國家戰略和湖北省現代產業集群建設,履行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運營主體和省級產業投資基金投資管理主體功能,重點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現代化工、生態環保、汽車及零部件六大產業板塊。
目前長江產投旗下共擁有兩家百億級別基金,分別是長江創業投資基金和長江產業投資基金。
其中,規模達100億元的長江創業投資基金主要聚焦培育孵化高新技術領域中小企業,截至2022年底,長江創投基金累計對外出資74億元,共參股設立子基金127支,基金群認繳總規模1377億元,實繳總規模1069億元。
與之相比,長江產業投資基金的規模更大,達到了400億元,主要聚焦省級戰略性重大產業項目招引和龍頭企業發展壯大。
截至2022年底,長江產業投資基金累計對外出資375億元,直接參股設立各類基金43支,基金群實繳總規模3395億元。投資標的包括長江存儲、中信科移動、億咖通、寧德時代、寒武紀等一大批明星企業。
除了助推企業發展外,長江產投還謀求掌握上市公司控股權,根據湖北省國資國企改革計劃,到2025年,長江產投要“控股6家以上上市公司”。
而就在收購長江證券股權的同一日,長江產投控股子公司湖北長江一號產業投資合伙企業(以下簡稱“長江一號產投”)與國內最大的汽車空調壓縮機廠商奧特佳的股東簽訂了《股份轉讓協議》,合計5.84億股股份,占公司股份總數的18%。
經協商,長江一號產投與轉讓方最終確定標的股份的轉讓價款合計為21億元,折合轉讓價格約為3.59元/股,相對于奧特佳3月29日的收盤價溢價約19.91%。
同時,奧特佳的股東將此次股權交割日后屆時持有的4.86%公司股份對應的表決權無償、獨家委托給長江一號產投行使,且委托期限自交割日起5年。
此次權益變動后,上市公司奧特佳的實際控制人張永明將喪失控股權,而長江一號產投將成為公司的控股股東,湖北省國資委將成為最終實際控制人。
目前,長江產投已經控股了3家上市公司,即廣濟藥業、萬潤科技、雙環科技。若按照此前所定的目標,長江產投至少還需控股2家公司,而成為長江證券第一大股東后,謀求其控股權或已是長江產投的目標之一。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