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最低工資漲了:20省份超2000元,年內還有5地或將調整
最低工資標準迎來新調整。
來源|時代周報
日前,人社部公布了31省份最低工資標準情況(截至2024年4月1日)。數據顯示,月最低工資標準方面,上海最高,為2690元,居全國首位;江蘇、浙江的第一檔月最低工資標準為2490元,并列第二;北京為2420元,位列第三。
而隨著江西、寧夏分別將最低工資標準上調150元、100元,其最低工資第一檔標準達到2000元、2050元,雙雙突破2000元。這意味著,第一檔月最低工資標準超過2000元的省份數量有20個。
這還沒完,2024年還有多個省份的第一檔月最低工資標準也有望突破2000元。
根據遼寧人社廳1月12日的消息,遼寧將對全省最低工資標準進行調整,調整后的月最低工資標準,一檔為2100元,二檔為1900元,三檔為1700元,新的最低工資標準將于2024年5月1日起正式執行。
此外,黑龍江、新疆、吉林、內蒙古等最低工資標準距離2000元僅差臨門一腳的省份,也有望在今年迎來上調。
同時,時代財經也注意到,自2015年后,月最低工資標準的上調頻率調與增長率均處在下降狀態。隨著經濟增速換擋,未來這一趨勢是否仍將延續?
江西擺脫墊底
從人社部公布的最新數據來看,2024年開年以來,一共有浙江、江蘇、湖北、河南、寧夏、江西、遼寧(5月1日正式實施)7地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其中,浙江與江蘇率先在2024年1月1日就施行上調最低工資標準,且上調力度也是當前7個省份中最大的。
數據顯示,2024年1月1日起,浙江、江蘇兩省的三檔最低工資標準均由此前的2280元、2070元、1840元調整為2490元、2260元、2010元,三檔上漲幅度分別為210元、190元、170元。
調整后,江浙兩省的第一檔月最低工資標準超過廣東(2300元)、天津(2320元)、北京(2420元),僅次于上海(2690元),全國排名也由上年的并列第5上升到并列第2。
△圖源:人社部官網
同樣對最低工資標準進行大幅上調的,還有湖北。2024年2月1日起,湖北最低工資標準由2010元、1800元、1650元、1520元四檔,調整為2210元、1950元、1800元三檔,漲幅在150-200元不等。
值得注意的是,調整前,湖北前三檔雖排在全國中游,但第四檔的1520元卻排在了全國末端。本次調整后,湖北所有檔位的最低工資標準,都將均處在全國中列。
另一個擺脫墊底的省份,是江西。在此次調整之前,江西第一檔月最低工資標準為1850元,排在31省份的同檔類別中最后一位。此輪調整后,江西的第一檔月最低工資標準達2000元,目前排在第20位。
接下來還有哪些省份有望迎來調整?
根據《最低工資規定》,最低工資標準每兩年至三年至少調整一次。從時間上來看,目前已宣布調整最低工資標準的7個省份中,有6個是三年一調,僅河南為兩年一調。
而根據時間推算,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新疆、廣東這5省份的最低工資標準也有望在今年迎來調整。其中,除廣東外,另外4省份均有望首次突破2000元大關。
“當前最低工資標準的上調具有不可逆性,各地政府不可盲目追求排名,貿然大幅上調,”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華夏基石管理咨詢集團董事長彭劍鋒告訴時代財經,實踐中,企業支付薪酬一般均高于最低工資標準,但最低工資標準在勞動市場具有標桿意義,且與社保等五險一金掛鉤。
他認為,在當前經濟壓力與就業壓力下,各地更應充分考慮當地經濟發展狀況、物價水平、就業形勢以及勞動者生活成本等因素,保持最低工資的合理增長。
上調頻率與幅度雙下滑
盡管年內還有多個省份有望調整最低工資標準,但時代財經注意到,近些年,各地的上調頻率與增長率均有所降低。
實際上,2004年3月1日《最低工資規定》實施時,曾規定最低工資標準每兩年至少調整一次。而各地一般1—2年調整1次,2010年后,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每年上調一次的情況。
其中,云南、內蒙古、山西、寧夏、海南、陜西等省份連續6年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山東連續9年上調,上海、北京更是一度出現連續10年上調。
但在2015年,該項規定被修改為最低工資標準每兩年至三年至少調整一次。此后,各地最低工資標準的上調頻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2019年后,最低工資連續上調的情況不再出現,有地區甚至4年才上調一次。
除了上調頻率降低外,最低工資標準的上調幅度也出現了下滑。
以本輪最低工資標準增幅最大的江浙兩省為例,2005年-2014年之間,浙江、江蘇兩省的最低工資標準年均增幅率為10.5%、10.02%,但到了2015年-2024年間,浙江、江蘇兩省的年均增幅分別降至4.82%、3.29%。
而江西的下滑則更為明顯。2005年-2014年,江西最低工資標準年均增幅率曾達到16.2%,但在2015年-2014年間,年均增幅下滑至3.02%。
“2015年《最低工資規定》中有關增長頻率的調整與當時經濟形勢有關,”中國勞動學會特約研究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勞動工資研究所所長蘇海南向時代財經表示,2015年前后,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使得國內部分受到較大沖擊。在此背景下,如果還維持最低工資標準兩年一調,許多企業將難以承受人工成本的支出負擔。為此,當時對最低工資上調的頻率修訂為每兩年至三年調整一次。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增速換擋、結構調整的關鍵期,未來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將有何走勢?
對此,蘇海南認為,最低工資標準的增幅態勢趨弱,并不意味著不會增長,且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調整復蘇,2023年也保持有較高的增長,未來各地最低工資標準仍將在經濟增長的基礎上穩慎提高。
此外,蘇海南還提醒道,盡管絕大多數人群的實際工資遠高于最低工資標準,但在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行業里,有部分最低崗位的群體仍需要最低工資保障。“隨著經濟的發展與轉型,該群體也在不斷縮小。而建設更為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讓勞動人民更好的共享勞動成果也是當前需要思考的問題之一。”
記者丨李益文
編輯丨梁? ?勵
值班丨滿? ?滿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