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三十年有感
中國互聯網三十年有感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這是林徽因的詩《人間四月天》的前三句。特別是第三句“輕靈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是否可以拿來借用一下,形容中國的互聯網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生根、發芽、長大,交舞著、變化著,直至成為我們生活當中的一部分,而且越來越離不開它了。
撰文 | 南方
封面圖片來源 | Pixabay
01.
時光荏苒,一晃互聯網走過了30個年頭,想當年,我們風華正茂、意氣風發,憧憬于互聯網的未來,投身于互聯網的建設。現如今,我們白發蒼顏、閑暇無事,享受著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種種便利與饕餮盛宴。
過去我們能想象到的,現在都實現了,過去我們不敢想或沒想到的,現在也實現了,如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帶來的令人眼花眼花繚亂的應用。我們感到滿足,因為它已經長大,三十而立了。
我們大家都知道一個新生事物的成長和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必有其成功的道理和原因,不是靠幾個人或幾群人的努力就能改變現狀,改變歷史。回顧中國互聯網的誕生和這30年的奮斗歷程,我覺得其成功的原因應歸結于三個重要因素,就是“天時、地利、人和”。
首先說“天時”,就是時代背景,時代背景就是當時的改革開放。1992年初小平同志南巡講話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也就在這個時期,1993年和1994年互聯網來了,來的不早不晚,恰逢其時。我想如果沒有改革開放,沒有南巡講話,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互聯網。
“地利”指的是中國的科學界、教育界把互聯網引入到中國。成功實現全功能鏈接,并掌握了全部互聯網技術和培育了一大批互聯網人才,為互聯網在中國推廣使用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果沒有科學家們努力與奉獻,沒有當時的中關村科技網與教育網,中國就不會那么快地認識互聯網,還不知要在互聯網門口徘徊多少年。
“人和”自然是指全民觸網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那個年代,人們只要一談到互聯網,就兩眼放光,充滿激情,在咖啡館、在酒吧、在民居、在簡陋的辦公室,一些年輕人聚在一起開始了自己的互聯網創業。如果沒有那么多人上網,就沒有那么多信息和流量,如果沒有當年那些年輕的海歸和大學生,懷揣夢想,置于死地而后生地創業,也不會有后來的那么多網站和平臺。我無法想象也沒有統計互聯網給中國帶來多少財富、解決了多少就業,賦能多少企業,迭代了多少產品,我敢肯定的是如果沒有互聯網就沒有我們今天的信息化和數字化,中國的經濟就有不可能這么快地發展。
02.
在此我想強調的是中國互聯網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黨中央的英明決策。
圖片來源:Pixabay
2001年7月11日,時任總書記的江澤民同志在中共中央舉辦的法制講座上講話強調:“當今世界,科技進步突飛猛進,特別是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發展迅速,對世界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社會等領域產生了深刻影響。這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關注。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揮后發優勢,實現社會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這是關系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舉措。對信息網絡化問題,我們的基本方針是:積極發展,加強管理,趨利避害,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網絡化的發展中占據主動地位。”由此正式確立了我國互聯網發展的基本方針和前進方向。
1995年—1997年,時任政府總理的李鵬同志和主管宣傳工作的丁關根同志曾多次批示原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要抓住機遇,積極利用互聯網開展對外宣傳工作。之后開啟了中國第一個新聞媒體上網工程和政府上網工程,同時也在原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專門政府部門統籌規劃互聯網內容建設與管理。正是由于這樣的政策支持與保障,中國互聯網掀起一波又一波創新創業浪潮,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使得中國在第三次工業革命當中沒有錯失良機,而且是迎頭趕上。2016年6月的互聯網趨勢報告中顯示,全球互聯網20強名單中,前10強里有4家中國企業,前20強里則有7家。中美互聯網此時大有并駕齊驅之勢。
03.
中國互聯網的30年,是曲線上升、連續發展的30年,是一步一個腳印成長起來的。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以用戶為動力、以市場為導向。我覺得它更符合一個產品或行業的生命周期理論,孕育導入期、快速成長期、繁榮穩定期、逐步衰退期,直至消亡。
圖片來源:Pixabay
這30年,從政府角度看,主要經歷了先發展后管理、管理與發展并重、重管理弱發展三個階段,2019年前后隨著相關治理政策的出臺,增速開始放緩,特別是2021年《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數據安全法》等的實施,互聯網進入大調整時期。
從產業角度看,主要經歷了學習拷貝階段,到結合本土市場創新,再到自主研發、國產替代。發展到目前的規模和水平,已經說明了它的成熟與進步,我們可以說中國的互聯網已經長大,畢竟已經三十歲了!
此外,我覺得人的一生是一個不斷的學習過程,一個產品或行業要想永葆青春、永立潮頭,也應該不斷地學習、學習、再學習,而不應該自滿與驕傲。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實踐證明,道路是眾多有識之士大膽探索走出來的,成就是一點一滴逐步積累起來的。我們誰都沒有估計到互聯網會發展到如此程度,從信息經濟到數字經濟,從消費互聯網到工業互聯網,從固定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從互聯互動到人工智能,等等,這無不凝聚著政府與企業、管理者與創業者們的貢獻與奉獻!
當然互聯網也是把雙刃劍,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弊的一面主要表現在意識形態領域,表現在國家安全和個人隱私方面,表現在我們的優秀文化能否繼承和發揚的問題,這些都是我們政府一直以來在孜孜以求,大力治理,要解決的問題。讓互聯網在安全平穩的軌道上高速行駛,造福于民是我們共同的愿望。
04.
中國互聯網的30年,是一代又一代人奮斗出來的,是在失敗中總結經驗干出來的,沒有失敗就不可能有成功。我們只記住了那些成功的企業家,如馬化騰、馬云、李彥宏、張朝陽、丁磊、張一鳴、劉強東等,其實他們只是創業大軍中極少數,大部分人都沒能成功或沒那么成功,有的提早消失,有的后來也消失了,如新浪網的創始人王志東,瀛海威的創始人張樹新,實華開公司的創始人曾強,8848的創始人王峻濤等等。
王志東曾率領新浪網于2000年4月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成為中國境內第一家海外上市的互聯網企業。
瀛海威公司是1995年成立的中國第一家ISP互聯網接入公司,同時又成立了網絡科教館,為互聯網的接入與普及做出了重要貢獻。1996年成立的實華開公司,創建了中國第一家網絡咖啡屋,也就是網吧,盡管價格昂貴,網速不快,但是想找臺電腦上網卻不容易,每天都有排隊的。
王峻濤1999年創辦的8848網站,是中國最早真正意義上的電子商務網站,開創了網上商城、網上結算和物流管理的先河。
如果你是老一點的互聯網人,可能你還會對1999年聯想成立的“FM365”網站留有深刻印象,曾經紅極一時、短暫輝煌,輝煌時期它曾與新浪搜狐網易并為四大門戶網站,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可能還是花重金請當紅影星謝霆鋒、周迅為其做戶外廣告,2001年聯想戰略轉移,主動放棄互聯網,該網站于2003年徹底消失。
在此我們紀念互聯網30周年之時,我們不應該忘記已經犧牲了的錢天白老師,他發出了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和注冊了中國國家頂級域名。還有依然健在的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許榕生老師,他于1993年主持完成中國第一條通向國際的互聯網專線。當然我們也不能忘記亞信公司的田溯寧老師,他率領亞信于1995年承建中國第一個商業化骨干網ChinaNet,享有"中國互聯網建筑師"的美譽。我們最應該記住可能多數人都不知道的原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王慶存先生,他是中國政府最早主持互聯網調研并提出第一個互聯網政策的人,他們都可以說是中國互聯網的普羅米修斯,我們向他們表示致敬。
斗轉星移,滄桑巨變,改變中國人生活方式的互聯網已進入到下一個30年,在AI、AGI、大數據、大模型等的驅動和加持下,我們相信中國的互聯網必將迸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