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5月強勢上揚,是短期上漲還是長期趨勢?
近期的生豬價格持續上漲主要由周期供需變化引起,產能去化或將在2024年的8月初步完成,豬價仍有一定的上漲空間,而養豬企業有望迎來利潤修。
2024年開年以來,國內生豬價格走勢出現劇烈波動。生豬價格在春節過后出現了斷崖式的下跌,但在3月和5月出現兩波快速回升行情,特別是5月以來,豬價漲勢非常迅猛。
根據中國養豬網5月28日數據,生豬外三元價格為16.96元/kg,較月初已經上漲了14%,并且超過春節期間的價格。為什么生豬價格持續波動如此大,近期的持續上漲主要原因為何?豬價是否已經進入新一輪的上漲區間?本文將對生豬養殖行業的關鍵數據做一些梳理,簡析近期生豬養殖行業的變化。
能繁母豬產能持續去化
生豬養殖業是一個周期性比較明顯的行業,回顧歷史豬價的波動,大概三至四年為一個完整周期,2000年以來,我國生豬養殖行業有五輪較為完整的周期。豬周期的本質是供需關系,經歷豬價上漲—母豬存欄量增加—生豬供應增加—豬價下降—淘汰母豬產能去化—生豬供應減少—豬價上漲的傳導機制。
2023年生豬價格均價處于低位運行,行業幾乎全年處于虧損狀態,加速了2023年的生豬產能去化態勢。本輪豬價上漲受行業產能去化效果逐漸顯現影響,代表產能供應的能繁母豬存欄量、生豬存欄量等數據都呈現下降趨勢,市場供過于求的階段性局面得到改善。
(數據來源:Wind)
根據Wind數據,截至2024年4月末,我國能繁母豬的存欄量為3986萬頭,生豬行業產能已經開啟了16個月之久,較2022年年末的去化幅度已經達到10%的水平,目前的能繁母豬存欄量是2021年以來的最小值。
隨著能繁母豬存欄量的下降,生豬供給端也逐月開始下行。根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全國生豬存欄量為4.085億頭,同比下降5.2%,季度環比下降5.9%,生豬存欄量同樣處于202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能繁母豬存欄的數量變化是判斷未來生豬價格走勢的重要指標,根據繁殖規律,理論上能影響10個月后的生豬出欄量,與10個月后的生豬價格呈負相關的關系。今年1-4月的生豬均價已經有所提升,高于去年同期,說明去年連續的能繁母豬數量減少帶來的價格滯后效果開始在今年兌現,如果僅從能繁母豬的存欄量變化推算,下半年生豬供應或將繼續縮減,價格有望繼續上行。
二次育肥增加短期波動
本輪豬價上漲的根本原因在于生豬產能持續下降之后,生豬供應減少帶動價格上漲。但也可以發現此輪豬價回升并非一蹴而就,多了些跌宕起伏,從春節過后的斷崖式下跌、到3月的快速回升、4月的平穩過渡、5月的迅猛上漲,其波動的加劇或許與二次育肥關聯較大。
二次育肥是指已經達到出欄體重的生豬,但故意延遲出欄時間,再進行2~3個月的育肥,例如將200斤的標豬養到300斤的重量肥豬再出欄。二次育肥會將原本的生豬供應延后,其間會加劇市場的緊缺,推動生豬價格的上漲,但隨著二次育肥的生豬出欄,又會快速增加市場供應,讓豬價回落,短期內加劇生豬價格的波動。
這種壓欄現象的背后是生豬庫存的轉移,經過二次育肥的生豬能賺取到豬價上漲后的差價,一般情況下養殖戶對未來的豬價看漲時會提高育肥積極性。而近期產能的持續去化和豬價的回升提振了市場信心。與此同時,育肥豬配合飼料價格持續回落,也降低了育肥成本,行業的壓欄情緒有所抬升。
二次育肥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出欄生豬均重的變化,參考涌益數據,2024年2月至4月,生豬出欄均重連續8周上行,從120.7kg/頭提升至125.4kg/頭。而上周(5月20—24日)生豬出欄均重再次提升,為125.72 公斤/頭(周環比+0.42 公斤/頭),后續有望對豬價的繼續上漲加強支撐。
豬養殖企業利潤將有望改善
隨著生豬價格的回暖,生豬養殖行業的利潤也得到改善。行業根據豬養殖模式區分自繁自養生豬和外購仔豬,由于此前仔豬價格的持續低迷,所以外購仔豬養殖群體的利潤情況要好于自繁自養生豬群體,整體處于盈利狀態。但隨著近期能繁母豬產能的持續去化和二次育肥情緒抬升加快豬價的上行,自繁自養生豬的養殖利潤也實現了正向盈利。
根據Wind數據,上周(5月20日—24日)自繁自養生豬利潤為58.21元/頭,外購仔豬養殖利潤204.15元/頭,各種模式下的養殖利潤均有所提升,其中自繁自養生豬利潤在經歷了34周的連續虧損后,終于實現扭虧為盈,也標志著生豬養殖行業擺脫了長期的虧損陰影。
反映至上市公司的財務上,也將給養豬企業帶來不錯的利潤,改變當前行業普遍虧損的狀態。2023年全年,豬價都處在較為低迷的價格,豬價長期低于養豬成本,造成企業的虧損。但隨著近期豬價的走強,根據多家上市豬企近期披露的2024年4月份生豬銷售數據顯示,商品豬銷售均價出現同比上漲,公司銷售收入也實現明顯增長。
其中牧原股份、溫氏股份1-4月的豬產品銷售價格同比分別增長4.2%、5.7%,銷售收入同比增長7.2%、24.8%。同時,據悉部分豬企公布了一季度前后的養豬成本,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新希望、神農集團這4家的生豬養殖完全成本降至14元/kg左右,成本的下降主要由于成本的降低、疫病防控效果顯著、生產業績改善等,進一步增強了盈利預期。
生豬價格后續的走勢如何,底層邏輯仍在于行業供需的變化,經過長達16個月的能繁產能去化,當前母豬存欄量已經達到2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供給端的缺口將逐步顯現,行業將逐漸進入供需基本均衡后的正向循環。
那能繁母豬的去化能持續多久?根據農業農村部近日印發的《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2024年修訂)》,將全國能繁母豬的正常保有量目標從4100萬頭調整為3900萬頭,將能繁母豬存欄量正常波動下限從正常保有量的95%調整至92%。
根據農業部的指引,當前的能繁母豬存欄量離正常保有量仍有距離,有機構指出此輪產能去化或將在2024年的8月初步完成,豬價仍有一定的上漲空間,隨著后續供給減少以及需求季節性回暖,下半年的豬價大概率會延續走強,豬養殖企業或許會有不錯的利潤兌現。但如果二次育肥加速進場,對行業短期的供應節奏將產生影響,加劇豬價的波動,豬價上漲期間或許有一些“v”型的波動出現,增強豬價上行的強度,但減短豬價上行的區間。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